第5章 民心生怨怼(1 / 2)

李七带回的消息像颗火星,掉进函谷关的油锅里,半日就炸得沸沸扬扬。

午时的日头正烈,西市的青石板被晒得发烫,卖菜的老妪却把摊子摆得歪歪扭扭,手里的秤杆敲着竹筐,发出“砰砰”的闷响。她对面的布庄掌柜探出头来,嗓门压得低低的:“听说了吗?幽王为了让褒姒笑,把各路诸侯当猴耍呢!”

“当猴耍?”老妪的声音陡然拔高,引得周围几个挑夫都转过头来,“去年犬戎犯边,我家老头子就是看了烽火,跟着尹关主去驰援的,腿上挨了一箭,到现在还瘸着!他倒好,拿军命当玩笑?”她抓起颗蔫了的萝卜,狠狠往地上一摔,“这天子,怕是昏了头!”

旁边的铁匠铺里,火星“噼啪”溅在铁砧上,学徒阿石抡着锤子,却没对准烧红的铁条,反倒砸在砧边的青石上,震得虎口发麻。“我爹去年随兵出征,至今没回来。”他的声音带着哭腔,锤子“哐当”扔在地上,“我娘天天在门口盼,头发都白了,他们倒在骊山喝酒享乐!”

这话像根针,扎得周围的人都哑了。函谷关的百姓,谁家没个亲人在军中?前年守西瓮城,三十多个弟兄没回来;去年追袭犬戎,又埋了十几具尸骨。烽火台上的火,在他们眼里不是光,是用鲜血焐热的军命,如今竟成了逗女人笑的玩意儿。

“难怪前几日观星台的灯亮了三夜。”卖油的老汉摸了摸花白的胡子,望着观星台的方向,“尹先生定是早看出不对劲了——你们没看天高星吗?这几日忽明忽暗,跟疯了似的,依《夏小正》说的,‘天高主急事’,怕是老天爷都看不过眼了。”

众人纷纷抬头望,日头虽亮,眼力好的仍能瞥见天高星的位置,只是那颗星像被蒙上了层灰,连带着旁边一颗小星都黯淡下去,几乎要融进天幕里。

“那不是‘附耳星’吗?”有读过几年书的书生指着那颗小星,“《星经》说‘附耳星在天高旁,主听闻密事’,它这是……听不下去,自己灭了?”

“灭得好!”阿石猛地站起来,铁匠铺的火星溅在他粗布衣衫上,烫出个小洞,“这种荒唐事,听多了污耳朵!”

议论声越来越大,从西市蔓延到东巷,连守城的士兵都在垛口边交头接耳。有老兵想起昭和年间的烽火,那时的火光里裹着血腥味,如今却裹着脂粉气,两相一比,只觉得心口堵得慌。

尹喜站在城楼上,听着下方隐隐传来的喧哗,指尖捏着块从观星台捡的燧石。石面上能清晰地看到昨夜的星象——天高星旁的附耳星,真的像被掐灭的烛火,彻底没了光。《甘石星经》说“附耳星灭,主忠言塞”,看来不仅民心乱了,连上天都懒得再听这荒唐事了。

“先生,洛阳又有信使来了,就在关下。”张诚的声音带着些不耐烦,他刚从南门回来,甲胄上还沾着路上的尘土。

“让他在关外等着。”尹喜没回头,目光落在关城的粮仓方向,那里的“积薪星”今日格外明亮,《夏小正》说“积薪星明,仓廪实而民心安”,还好,粮草够,这是眼下唯一能稳住人心的东西。

“等?”张诚一愣,“那可是天子的信使,晾久了怕不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