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9章 品质把控,严格管理(1 / 2)

风掀动纸页的那一刻,我正盯着石桌上摊开的调研清单。手指立刻压住边角,纸面微微颤着。

陈砚前脚刚走,顾柏舟还在田埂上查看水渠。我起身回屋,从柜子里取出系统界面,调出“从田间到餐桌”全链路图。屏幕上,一条完整的流程线缓缓展开,从采收、运输、清洗、储存到烹饪,每一个节点都标着红点。

我知道,光靠肉眼看得见,还不够。

信任不是摆出来给人看的,是做出来让人信的。要想把餐饮做成,必须每一步都有规矩,有人管,有记录。

太阳已经升到头顶,院子里安静下来。我铺开一张新纸,开始画流程图。采收时间要固定,运输工具要专用,清洗池分三格,储存温度不能超过十五度。厨房分区管理,生熟分开,餐具高温消毒三十分钟以上。

写完后,我叫人去找顾柏舟和陈砚。

不一会儿,两人进了院子。顾柏舟裤脚沾着泥,陈砚手里还是那本子。

“我们得立规矩。”我说,“明天第一轮试餐,不能只靠热情上菜。我要的是,不管谁来做,都能做出一样的味道,一样的干净。”

顾柏舟坐下,“什么规矩?”

“全流程管控。”我把链路图推过去,“食材从地里出来,到端上桌,每一环都要留记录。谁摘的,几点摘的,洗了几遍,炒了多久,谁负责,全要写清楚。”

陈砚低头看图,“责任到人?”

“对。”我说,“我不在的时候,流程也不能乱。所以要建监督小组,我来带头,你们两个配合。发现问题当场停,整改完再动。”

顾柏舟皱眉,“这么麻烦?咱们种地这么多年,哪有这么多条条框框。”

“种地是种地,吃饭是吃饭。”我说,“人家吃坏了,不会说你地没种好,只会说你这饭不干净。”

陈砚插话:“镇上那几家馆子,确实没人记这些。但咱们不一样。我们的卖点就是‘看得见’,那看不见的部分,更要经得起查。”

顾柏舟没说话,伸手摸了摸锄头柄。

“我不是不信你们。”我说,“我是怕万一出事,之前所有努力都白费。所以我们现在就要把漏洞堵死。”

陈砚点头,“我可以负责记录和抽查。”

“好。”我翻开系统,调出“食品安全风险模拟模型”,投影在纸上,“你们看,如果蔬菜没洗干净,残留物超标,客人吃了不舒服,第二天就会传开。哪怕只有一个人,也能毁掉整个口碑。”

顾柏舟盯着那行数据,“真会这样?”

“会。”我说,“而且一旦出事,补救都没用。所以我们宁可前期多花功夫,也不能让风险进门。”

他终于点头,“那你定吧。”

我拿出刚整理的操作手册初稿,“这是第一版《有机餐饮标准化操作手册》。包括采收时间、清洗次数、刀具消毒方式、烹饪火候、出餐时限,全都写进去了。”

陈砚接过翻看,“洗菜要计时三遍?杀鸡还要测体温?”

“要。”我说,“三遍是为了确保泥沙和虫卵彻底清除。体温是因为活禽必须确认健康状态才能宰杀。这不是小题大做,是底线。”

顾柏舟抬头,“那要是下雨天呢?菜湿了怎么办?”

“那就不能用。”我说,“视觉新鲜度也是品质的一部分。淋过雨的菜,就算没坏,也不能上桌。”

陈砚记下,“需要备用库存。”

“我已经准备了。”我说,“明天试餐,所有食材提前两小时验收,不合格的直接退回。”

顾柏舟站起来,“我去看看厨房。”

我也起身,“一起去。”

厨房后院,几个临时帮忙的村民正在收拾灶台。有人拿着抹布擦锅,有人搬筐。

我走到清洗区,打开水龙头,试了水流大小。“这里要改。”我说,“三个池子必须分开使用,第一个去泥,第二个冲水,第三个泡盐水。每个池子贴标签,专人专岗。”

一个婶子抬头,“还得专门派人守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