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9章 苏醒(2 / 2)

“你还不识字吧?”

见到赵栓点头,王安看看左右,对赵栓小声道:

“明年会选拔一批基层军官入军校,里面不仅教授军武,还会教授文字。我与赵将军有些交情,会与他打个招呼,这是个机会,你要好好把握!”

“谢会长!”

赵栓闻言激动拜下,言语之间都有些哽咽,作为基层军官,深知想要上位是多么不容易,这又不是先秦时代,只要砍脑袋就能升官,在越来越复杂的战争中,对军官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赵栓在个人技艺中已经做到了出色,可要再往上,就已抵达了他的天花板,这与他的文化水平脱不开关系。

故而,当王安抛来橄榄枝,由不得他不千恩万谢的接下,在这个提拔之恩大于天的年代里,面对王安的提携,他对王安效死都不为过。

“不必如此.....其实,用不了多久,基层军官识字之事就会传开,毕竟,今后的作战都将以火器为主,这种武器对数学,对战场命令精确传达都有了极高要求,识字也就成了必须之事。

你也不必为难,三五百字而已,脑子活跃的,十天半月就能掌握。”

王安扶起赵栓,接着就而今的武器发展,说起了高层对基层军官的高要求。

“这.....”

听着王安嘴里的那些要求,饶是在战场上杀出了自信的赵栓都不由咂咂嘴,觉得难以实现。

察觉到了赵栓的表情,王安笑着点了点赵栓:

“呵,你别觉得我在诳你,想想那帮炮兵,那些算学佼佼者,可全是王彦方的心头好,现在还不都乖乖的上了战场吗?与他们相比,你等就算再学个十年也比不上。”

赵栓想起记忆中那帮相比普通军士极为活跃的炮兵,想起他们那出神入化的炮术,不由重重点头,对王安的评价深以为然,以他对火炮的粗浅认识,可能学个十年也比不上。

.....

大河南岸,这里同样生长着茂密的芦苇,大自然是慷慨的,哪怕周围的乡民竭力砍伐,仍旧消耗不了大河左右如此多的天然燃料。

一个隐藏在芦苇丛中的地窝子里,田喜迷迷糊糊的睁开了眼,身上传来的迟滞感让他使不出力气,入眼之处全是枯黄,干涸的口腔动了动,终于发出了一点声响:

“水!”

没过多久,一个盛放温水的木瓢递到了田喜嘴边,让他急不可耐的抱着牛饮起来。

“慢点喝,后生,你从哪里来的?听口音不像是本地人?”

旁边,一个面相和蔼的老者笑呵呵的望着田喜,见到他苏醒,一边嘱咐他慢一点,一边询问起他的出身。

老者看模样有五十多岁,面上沟壑遍布,满头华发若枯草,身上的穿着也寒酸无比,麻衣经过长时间磨损,许多部位已经成了一条条线,身上也散发着夹杂属于劳动者的臭味。

田喜咽下最后一口温水,此刻他的脑子还一片混沌,闻言立即陷入到了令人恐惧的回忆当中。

泼洒的鲜血,横陈的尸体,冲击的战马,喊杀声,金铁交击声,战马嘶鸣声,都一瞬间钻入了他的脑海当中。

“唔.....”

痛苦让他闭上了双眼,双手死死抱着脑袋,发出痛苦的呻吟,深刻的记忆此刻对他来说并非好事。

信都战场上,他亲眼目睹了叔叔追随袁字大旗被敌人火器轰成齑粉,强悍的幽州兵势不可挡,将田喜所在的部伍冲击个粉碎。

“死了,都死了!”

大颗大颗的泪珠从眼角落下,此刻,这个少年人就像一个离家的孤儿,抱着双腿不断落泪。

“好了,好了!吃点东西,莫要伤心,这世上没有过不去的坎儿!”

老人见到田喜的模样,禁不住有些慌了,看着有些不知所措的站起身来,出言安慰起来。

没过多久,田喜钻出了这处地窝子,便见到了更多如老人一般的逃荒者,这些人聚集在生长紧密的芦苇荡里,以抵挡肆虐的寒风。

聚居地的中央,被人力开出了一片空地,小小的陶罐被木架子托举着,蒸煮着不知名的食物。

围聚在火堆旁的逃荒者盘腿坐在一起,嘴里的咀嚼不停,没人理会出现的少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