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刻,所有人都沉默了。家国大义与儿女情长在他身上撕扯,最终,他还是选了前者,把自己拖进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如今证据确凿,来人,把他捆起来!”八贤王沉声道。
侍卫们刚要上前,变故突生——沈良猛地起身,趁众人不备,一把夺过身旁侍卫的佩剑,拉过高丽郡主抵在她的脖颈上:“都别动!谁敢过来,我就杀了她!”
“沈大哥!”包拯恨铁不成钢,大声喊道。
沈良看着他,忽然笑了:“包拯,这种时候,你居然还肯叫我一声‘沈大哥’……你太善良了,善良得让人心疼。”
“沈大哥,投降吧!”包拯往前走了两步。
“投降?”沈良嗤笑一声,“在我们契丹人的字典里,只有成败,没有投降。包拯,你过来,我有话跟你说——单独说。”
“包拯,别过去!”公孙策急忙阻拦,“他说不定会对你不利!”
包拯却摇了摇头,眼神坚定地一步步走向沈良。
李莲花站在原地,没有说话,只是悄悄将月瑶往自己身后拉了拉,右手始终扣着腰间的软剑——
他知道包拯的脾气,也明白此刻唯有让沈良把话说完,才能避免更多伤亡。月瑶靠在他身侧,也做好了准备。
沈良看着走近的包拯,很是开心:“包拯,我告诉你我的真名——耶律良材,契丹人,今年三十岁,是大辽兵马大元帅耶律楚雄之子。
我在宋境潜伏十年,目的就是挑起大宋与邻国的纷争,让大辽能趁虚而入。”
他顿了顿,眼底闪过一丝复杂,“我们契丹人交朋友,讲究心怀坦荡,不该有半分隐瞒。”
包拯的眼眶泛红,用力点了点头:“我叫包拯,二十岁,庐州人,天鸿书院的学生。天生皮肤黑,大家都叫我‘包黑子’。”
“好,包拯!”耶律良材笑了,眼泪却顺着脸颊滑落,“能交到你这个朋友,我这辈子没什么遗憾了。
只可惜,我们是在我握着剑的时候相识……若是手里有一杯酒,该多好啊。”
“会有那一天的,”包拯哽咽道,“总有一天,我们能放下刀剑,把酒言欢。”
耶律良材叹了口气,接着说道,“包拯,你太善良,早晚要被这善良所累——这是耶律大哥给你的忠告。
还有最后一句……”他凑近包拯耳边,轻声道,“当心庞太师。”
话音刚落,耶律良材猛地将包拯推开,同时也把高丽郡主往侍卫那边推了出去。
在众人反应过来之前,他反手将剑刃对准自己的脖颈,用力一划——鲜血喷涌而出。
“耶律大哥!”包拯扑过去,抱住倒下来的耶律良材。
耶律良材的气息越来越弱,嘴里还在喃喃:“为什么要打仗……为什么要分辽人、宋人……为什么不能好好相处……为什么……”
声音渐渐消失,他的头歪向一边,彻底没了呼吸。
“耶律大哥!”包拯抱着他的尸体,泪水夺眶而出。
一旁的月瑶看着这一幕,心里堵得发慌,忍不住往李莲花身边靠了靠。
李莲花轻轻拍着她的后背,目光落在耶律良材的脸上,眼底满是惋惜——
若是生在太平年代,或许他们真能成为把酒言欢的朋友,只可惜,生逢乱世,立场不同,终究只能走向这样的结局。
翌日清晨,包拯、楚楚、公孙策几人寻了块清净之地,将沈良(耶律良材)葬在了小艾的坟墓旁。
两座新坟相依,倒也算应了他生前那点未说出口的牵挂。
祭奠时,包拯望着墓碑上简单刻下的“耶律良材之墓”,轻声感慨:“沈大哥若对小艾无半分真情,以他的缜密,早该完成任务平安返回大辽。他迟迟未走,说到底还是舍不得小艾。”
他顿了顿,又想起一事,“小艾被高丽太子掳回房间那晚,他其实就藏在房梁上。
看着小艾受辱,他心里比谁都痛,竟在横梁上抓出了深深的指痕,连自己的帽绳掉下去都浑然不觉,那是他唯一一次乱了心神。”
“可他终究还是选了家国。”
包拯的声音沉了沉,却带着敬意,“在个人情长与国家利益之间,他做了最艰难的选择。即便立场相悖,他也算得上是个值得尊敬的好汉。”
一旁的楚楚红了眼眶,轻声叹道:“最可怜的还是小艾,到死都不知道自己倾心相待的人,其实也深爱着自己。”
“不,小艾临死前是幸福的。”包拯摇了摇头,眼神坚定,“她是为自己心爱之人牺牲的,这份心意从未错付。”
祭奠刚毕,八贤王派来的人便找到了包拯,将他召至府中。
厅内,八贤王面带喜色:“包拯,高丽已正式递交和书。此次若不是你查明真相,化解了两国嫌隙,不知要有多少百姓遭战火涂炭。你立了大功。”
包拯却没有半分喜悦,眉头反而皱得更紧:“王爷,高丽的事虽了,可那三个流氓到底是谁杀的?此事始终是个疑点。”
八贤王闻言,拍了拍他的肩:“包拯,事已至此,大局已定。有些事,未必需要追根究底,让它长埋地下,或许才是最好的结局。”
另一边,城郊的密林处,庞太师负手立于树下,封一寒则垂手侍立一旁,气息隐匿如影。
包拯百思不得其解的“流氓之死”,也在此刻揭开谜底——封一寒沉声开口:
“那三个流氓见过耶律良材的行踪,是属下替他灭的口,免得节外生枝坏了他的计划,也坏了太师您的安排。”
原来,沈良在宋境的一举一动,早已在封一寒的监视之下,只是他自己从未察觉。
庞太师嘴角勾起一抹深意的笑,目光望向北方,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野心:
“你替我给辽主传个口信,告诉他,耐心等着。一旦时机成熟,我自会与他联络。这大宋的江山,迟早会落在我们手里。
这次是包拯从中作??,下次可就没那么幸运了,包拯,我要让你加倍偿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