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1章 灰烬余韵(1 / 2)

皇城司值房内灯火通明,窗外夜色浓重如墨。赵明烛下达完一系列指令后,值房中只剩下他与陈砚秋二人相对无言。压抑的气氛如同实质,缠绕在每一寸空气之中。

“他们行事如此周密,必会留下痕迹。”陈砚秋打破沉默,目光落在那份被赵明烛夺下的令牌拓印上,“这纹样绝非寻常之物。”

赵明烛拿起拓印纸,对着灯光仔细端详。那错综复杂的纹路在灯下更显神秘,似篆非篆,似星非星,透着一股古老而诡异的气息。

“我已命人查遍宫内纹样典籍,竟无一处与之相符。”赵明烛皱眉道,“这非官制,亦非民间常见图样。”

正当二人凝神研究时,值房门被轻轻叩响。崔月隐提着一个木匣走了进来,面色凝重。

“有发现?”赵明烛立刻问道。

崔月隐将木匣放在案上,从中取出几个小瓷瓶和一片烧焦的布料:“属下对火场残留物进行了进一步检验。”

他从瓷瓶中倒出少许黑色粉末置于白纸上,又滴入几滴透明液体。不多时,粉末竟渐渐变为淡黄色。

“这是何意?”陈砚秋问道。

“猛火油中混合了特殊油脂,”崔月隐解释道,“寻常助燃多用桐油、麻油,但此次火场残留物经药液测试,呈现的反应却非同一般。”

他又取出一小块焦黑物质,置于银盘中点燃。一股特殊的焦味弥漫开来,带着些许腥气。

“这是...”赵明烛嗅了嗅,“不是中原常见的油脂。”

崔月隐点头:“大人明鉴。此乃牦牛油,产自西北羌塘之地。其油脂浓稠,耐燃烧,且与猛火油混合后,能附着于物体表面持续燃烧,极难扑灭。”

“牦牛油?”陈砚秋神色一凛,“中原何处可得此物?”

“牦牛油多经边境贸易流入,”赵明烛面色沉了下来,“或为军中所用。西北边军有时会以之作为营火燃料,尤其在严寒之地,因其不易凝固。”

崔月隐补充道:“不仅如此,这种牦牛油经过特殊提炼,杂质极少,非寻常市售可比。更奇怪的是...”他又取出一片烧焦的木屑,上面沾着少许黏稠物,“这其中还混有少许香料,似是麝香的一种,也产自西北。”

陈砚秋与赵明烛对视一眼,彼此眼中都看到了凝重之色。

“西北...西夏...”赵明烛喃喃道,“此前就有西夏细作渗透科举命题的线索,如今这火场中又出现西北特产之物,莫非真有牵连?”

陈砚秋沉吟片刻:“或是有人故意为之,欲嫁祸西夏,混淆视听。”

崔月隐继续道:“还有一发现。我在清理火场时,发现几处火源点的残留物中,有一种特殊的泥土痕迹。”他从木匣中取出一个小纸包,展开后是少许干涸的泥粉,“此泥非常见汴京土质,内含某种矿物质,我已将其与将作监各处土样比对,均不相符。”

“可能查出来源?”赵明烛问道。

“需时日研究,”崔月隐摇头,“但可确定的是,纵火者鞋底沾有此泥,走时在火场留下了痕迹。”

陈砚秋忽然道:“或许可请薛姑娘一看?她精通机关之术,对物料材质或有研究。”

赵明烛点头,立即命人请薛冰蟾前来。

不多时,薛冰蟾步入值房,仍是一身男装打扮,眉目间却带着几分疲惫。听闻火场调查需要她的expertise,她立刻振作精神。

“这纹样...”薛冰蟾一见到令牌拓印就蹙起眉头,“我似乎在哪里见过类似图案。”

她取过拓印,仔细端详良久,忽然眼睛一亮:“我想起来了!在川蜀书院的一本古籍中,曾见过类似符号。那是关于星象与古篆结合的记载,据说源自一个早已失传的学派。”

“何派?”陈砚秋急忙问道。

薛冰蟾摇头:“书名已记不清了,只记得那书中提到这种符号组合,是一种秘密标识,用于同门相认。待我回去翻查笔记,或许能有更多线索。”

她又查看崔月隐发现的特殊泥土,用手指捻起少许,放在鼻尖轻嗅,又取少许溶于水中观察。

“这泥土...”她沉吟道,“似是与琉璃烧制有关的原料。汴京城外有几处官窑专供宫廷琉璃瓦,所用土料特殊,或许与此有关。”

赵明烛立即命人取来官窑土样进行比对,同时派人暗中调查官窑近期是否有异常。

待薛冰蟾和崔月隐离去后,赵明烛与陈砚秋继续研究那份关系网图。

“若这令牌果真与某个秘密学派有关,”陈砚秋指着图上几个名字,“那么这些出身相同书院、师从同一批先生的官员,或许就有问题了。”

赵明烛凝视图纸:“你的意思是,这可能不是一个简单的利益集团,而是有着共同理念和传承的...”

“组织。”陈砚秋接话道,“一个以学术传承为纽带,实则掌控科举乃至朝政的秘密组织。”

二人正讨论间,门外传来急促脚步声。一名皇城司亲信推门而入,面色紧张。

“大人,有急报!”亲信压低声音,“我们监视钱主簿的人发现,半个时辰前,有一辆无标识的马车接走了他,去向不明!”

赵明烛猛地站起:“何时的事?为何现在才报?”

“马车出现得突然,我们的人跟踪至南薰门外就跟丢了。”亲信汗如雨下,“那车夫技艺高超,专挑小巷穿梭,明显是反跟踪的老手。”

赵明烛脸色铁青:“加派人手,全城搜寻!重点是各城门及码头,绝不能让他离开汴京!”

亲信领命匆匆离去。陈砚秋皱眉道:“此时突然接走钱主簿,莫非是我们的调查已经打草惊蛇?”

“或是内部有人报信。”赵明烛眼中寒光一闪,“知道我调查钱主簿的人不多,若是内部...”

话未说完,又一名亲信闯入:“大人!不好了!看守老窑工家的兄弟传来消息,一炷香前,有一伙人突袭了窑工家,我们的人拼死抵抗,对方死了两人,但我们也有三人受伤!”

“老窑工家人呢?”赵明烛急问。

“幸得我们提前将人转移到了安全处所,对方扑了个空。”亲信喘着气说,“但从死者身上搜出了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