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抚衙门
“刘大人,您看……这……”何知府一脸为难地将小六所提到的事情向刘巡抚汇报了一遍。毕竟,江南道最大的官就是眼前的这位巡抚大人。这种棘手的问题,他既不敢擅自做主,又不能不向上级禀报。
刘巡抚听后,眉头紧锁,脸色骤变:“胡大人这是疯了吗?难道他不明白,一旦功名被拿来买卖,整个朝廷上下都会震动!这可是动摇国本的事,搞不好,他……”他的话未说完,但语气中的震惊与不安已经表露无遗。自沧浯开国以来,从未有哪个官员敢如此大胆地触碰功名买卖的底线。即便有些地方会私下交易里正、乡官之类的低级职务,那也仅仅是极限了。而现在,居然有人要公开拿功名来换粮食,这让刘巡抚感到无比震撼。虽然出发点是为了拯救舟航城的百姓,但这行为本身却充满了风险。
“是啊,我也这么想。我实在不知道该不该配合他。一面是上官的命令,另一面则是地方的实际困难。”何知府心中满是忧虑。他担心的是,如果开了这个口子,自己的官声会不会受到影响,甚至可能因此断送仕途。
刘巡抚皱着眉头思索片刻,突然问道:“老实告诉我,舟航城的粮还能撑几天?”
何知府叹了口气,无奈地回答:“大人,如果我们官府省着用,勉强能撑一个星期左右吧。不过,上官、李、王三家的情况稍好一些,但也绝对超不过三天。一旦我们没有粮食供应,城中的粮价就会彻底失控……”他的声音渐渐低沉下去。实际上,他和胡人谋划的就是通过压低粮价,逼迫那些囤积居奇的粮商降价出售粮食。然而,赵、钱、孙三家却始终不动如山,他们显然知道,只要官府存粮不足,就只能任由他们操控市场价格。
“问题真的很严重啊!”刘巡抚长叹一声,“我最怕的是,即使我们开始卖功名,也未必能换来足够的粮食。到时候,胡大人的官声毁了,粮食也没换来,岂不是两败俱伤?”
“不会吧?功名对这些商人来说,难道真的没有吸引力?”何知府出身外乡,虽然对江南道崇尚读书的风气有所了解,但仍然难以置信,这些唯利是图的商人竟能抵抗住功名的诱惑。
刘巡抚点了点头,沉思片刻后说道:“不过,不管有没有效果,这件事必须得做。”
“不行!我不能让这样的罪名只落在胡大人一个人身上。何大人,你可有胆量和我一起向皇上陈述此事?”刘巡抚的目光锐利而坚定,仿佛已经下定了某种决心。
何知府沉默了一会儿,然后毅然决然地说道:“有什么不敢的?大丈夫生于天地之间,当问心无愧。这是为了百姓,也是为了国家的大事。如果连这点勇气都没有,那我们读圣贤书又有何用?”
刘巡抚闻言,哈哈大笑起来:“好!那就这样定了。我现在就起草奏章,何大人和我一起署名。今天我们就向皇上进言。”他内心涌动着一股莫名的兴奋,。
市泊司
“刘大人,刘大人!”赵员外带着孙员外和钱员外三人慌慌张张地跑入市泊司,满脸焦急。
“怎么了?在衙门里慌慌张张成何体统?”刘巡抚心情正好,自从解决了洪海那个隐患之后,他觉得自己参与劫持赈灾粮的秘密已经彻底消失。至于是谁剿灭了山贼,他已经不再关心,因为从巡抚衙门传来的消息显示,官衙中并没有留下任何活口。
“大人,不好了!巡抚衙门和知府衙门联合发布了一则公文,声称从明天起,只要捐粮十石即可获得童生功名,捐百石可获生员,捐万石可得秀才功名,捐二万石可成为乡官或里正,若里正再捐三万石,则可升任县府主计……”赵员外急得直跳脚,他清楚地意识到,这份公文一出,城中有不少富裕的大户一定会拿着粮食去换取功名,从而改变家族命运。
“哈哈,这是好事啊!”刘洵礼先是一愣,随即喜形于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