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7章:文化对话
基辅宫的议事厅内,晨光透过彩绘玻璃窗,在案上投下斑斓的光斑。教义辩难后的次日,米哈伊尔特意设下“文化会”,邀萧虎与尼古拉主教共论典章礼仪。萧虎身着深色公服,案前摆着郭敬之连夜整理的典章抄本,封皮上“至元新格”四字用蒙汉双语书写;尼古拉主教则披着绣金教袍,身旁侍立的神父捧着厚重的《礼仪书》,封面嵌着铜制十字架。
“昨日论道,双方各抒己见,今日不妨谈谈治世与信仰中的实务细节。”米哈伊尔端起蜜酒,打破沉默,“大元典章素来以务实闻名,东正教礼仪亦有千年传承,或许能寻得共通之处。”萧虎点头应和:“我大元典章以‘治世安民’为要,礼仪则是典章的外在体现;若主教不介意,我愿先展示中枢的核心制度,再听正教礼仪的精要。”
尼古拉主教抬手示意:“萧将军请讲,正教礼仪本就关乎人心秩序,若能与治世典章相和,亦是美事。”郭敬之适时将典章抄本推至案中,打开第一卷《户籍考》,指尖划过泛黄的纸页:“主教大人,这是我大元的户籍制度,每三年一核,记录人口、田产、职业,既是征税依据,也是救助民生的基础。”
孙和在旁展开一幅户籍册样本,上面用朱笔标注着“中都大兴县某户”的详细信息:“此户有丁男三人、田二十亩、以织绸为业,中枢按此调配徭役、发放救济,确保无人遗漏。”尼古拉凑近细看,让神父用俄文翻译关键内容,不时点头:“这般细致的记录,与我教教区的信徒名册颇为相似。”
萧虎从抄本中取出《至元新格?驿站篇》,指着其中“金字牌急递”的记载:“我大元疆域辽阔,驿站是维系中枢与地方的关键。每百里设一驿,备马二十匹、驿卒十人,持‘金字牌’的文书可日行五百里,用于传递军情、政令。去年漠南异动,便是靠驿站急递,中枢三日便收到消息,及时调兵支援。”
郭敬之补充具体实例:“中都至漠北的驿路,共设四十五驿,每驿均有‘驿丞’专管,负责粮草补给与文书核验。驿卒需熟记路线,遇风雪阻路,便绕行部落营地,确保文书不延误。”他展开驿路舆图,上面用红笔标注着驿站位置与常用绕行路线,尼古拉让神父将舆图临摹下来,感慨道:“如此严密的驿站制度,难怪大元能统辖广袤疆域。”
萧虎又展示《赋役篇》中的“均输法”:“我大元赋税按‘丁田兼计’征收,丁男每年缴粟二石、绸一匹,若遇灾荒,可申请‘缓征’或‘减免’。去年中都以东涝灾,中枢减免三县赋税,还从其他州县调粮赈灾,便是依此制度。”赵全接过话头,举例说明:“基辅商队若去中都通商,只需在驿站登记‘商籍’,按货值缴纳三成税,无需重复缴税,这也是‘均输法’中的商路条款。”
尼古拉听到“商路赋税”,眼中亮起:“此法甚妥,基辅商队最忌重复征税,若大元真能按此执行,往来定会更频繁。”萧虎道:“典章既定,便不会随意更改,这也是我大元商路能长久的根本。”
待萧虎展示完典章,尼古拉主教示意神父展开《礼仪书》,翻开“晨祷篇”:“东正教礼仪以‘敬神’为核心,晨祷需在日出前开始,先唱《赞美诗》,再由神父领诵《祈祷文》,信徒按等级站位——贵族靠前,平民居中,奴隶在后,既体现对神的敬畏,也维系世俗秩序。”
他亲自演示晨祷时的手势:“双手交叉于胸前,低头时需触到胸口,代表‘心向神’;跪拜时膝盖先触地,再俯身,不可慌乱。每逢周日,基辅大教堂的晨祷会有上千信徒参加,无人敢扰乱秩序,这便是礼仪的约束力。”郭敬之仔细记录手势细节,用蒙文标注“交叉手势=心诚”“跪拜顺序=秩序”,方便萧虎理解。
尼古拉又介绍“圣餐礼”:“每年复活节,信徒需领受‘面饼与葡萄酒’,代表与神合一。领受前需先忏悔,神父确认‘无大过’方可给予;若有偷窃、说谎等过错,需先赎罪,再参与圣餐。”萧虎问道:“赎罪需做些什么?”尼古拉答:“或为教堂修缮出力,或救助贫苦信徒,需有实际行动,而非仅靠祈祷。”
赵全在旁低语:“这与我大元‘赎罪罚’相似,若百姓犯小错,可缴粟赎罪,或去驿站服役,都是‘行动补过’。”萧虎微微颔首,示意郭敬之记下这一相似点。
交流过半,萧虎主动提出对比双方的“秩序核心”:“我大元典章中的‘朝会礼仪’,与主教所说的晨祷礼仪,似有共通。元廷朝会时,百官按‘品阶’站位,文官左、武官右,奏事需按顺序,不可喧哗;这与晨祷的‘等级站位’‘有序祈祷’,都是为了维护秩序。”
他举例说明元廷朝会细节:“每日辰时朝会,先由枢密院奏军务,再由中书省奏民政,最后由御史台奏弹劾事。奏事时需手持‘奏疏’,躬身呈递,皇帝批复后需叩首谢恩。若有官员失仪,如站错位置、说话大声,便会被御史弹劾。”尼古拉听完,连连称是:“教堂礼拜时,若信徒站错位置、随意交谈,神父也会出面制止,可见‘秩序’是相通的。”
郭敬之补充翻译时的发现:“‘秩序’一词,蒙文称‘дordnung’,俄文称‘порядок’,虽发音不同,却都有‘规整、不混乱’之意。这或许是因为无论治世还是信仰,都需秩序方能长久。”米哈伊尔也加入讨论:“基辅的市政管理,也借鉴了礼仪中的秩序——市场买卖需按摊位排列,不可占道,这与大元驿路的‘商籍登记’异曲同工。”
孙和将“朝会礼仪”与“晨祷礼仪”的共通点逐条记下:“等级站位、有序流程、失仪惩戒”,成为交流中首个明确的共通之处。
谈及民生,萧虎取出《至元新格?恤贫篇》,重点介绍“养济院”制度:“中都及各州府均设养济院,收留孤儿、老人、残疾人,由中枢拨粮供养。去年中都养济院共收留三百余人,其中五十名孤儿还被安排学习织绸、木工,成年后可自食其力。”
他让赵全展示养济院的“日常账簿”:“每日供应两餐,早餐麦饼、稀粥,晚餐粟饭、蔬菜;冬月加发棉衣,病时请医诊治。账簿需每月上报中书省,接受核查,确保粮款不被挪用。”尼古拉看完,让神父取出基辅“慈善堂”的记录:“正教也设慈善堂,救助贫苦信徒,去年共发放粮食两百石、衣物百余件,由教区神父管理,定期向我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