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辰时,两百名士兵在北驿路集结,忽必烈翻身上马,手持长枪,对士兵们道:“今日剿匪,是为保商旅安全、护中都安稳,若能顺利剿灭,朝廷必有重赏!都给本大汗打起精神,按计划行动,不可擅自冒进!”士兵们齐声应和,声音震得晨雾散了几分。张焕骑着马跟在忽必烈身旁,手中拿着协同文书:“大汗,各卫的粮草、武器已就位,探子已提前出发,半个时辰后会传回暗哨位置。”
辰时三刻,探子传回消息:黑松林废弃驿站周围有五处暗哨,每处两人,驿站内约有两百名盗匪,正聚集在院内分赃。忽必烈立刻下令:“李谦带八十人从正面进攻,先解决暗哨,再冲入院内;张达带七十人绕到西侧,堵住驿站后门;王诚带五十人守住东侧的山谷(盗匪可能的退路),听信号弹进攻。”
李谦领命,带着士兵悄悄靠近正面暗哨。暗哨正靠在树干上打盹,没察觉士兵逼近,李谦使了个眼色,两名士兵上前,捂住暗哨的嘴,用短刀抵住他们的喉咙,轻声道:“别动!否则杀了你!”暗哨吓得浑身发抖,被士兵绑住押到后方。片刻间,五处暗哨全被解决,没发出一点声响。
“放信号弹!”忽必烈一声令下,一名士兵点燃红色信号弹,信号弹升空,在晨雾中划出一道弧线。李谦带着士兵冲向驿站正门,一脚踹开大门,院内的盗匪还在分赃,见禁军冲进来,顿时乱作一团。为首的盗匪头目挥刀喊道:“快拿武器反抗!”盗匪们纷纷拿起长刀、木棍,与士兵厮杀起来。
张达带士兵从西侧后门冲进来,与李谦的人形成夹击;王诚则在东侧山谷设伏,几名想逃跑的盗匪刚冲进山谷,便被士兵围住。张焕在中军协调,见西侧士兵的箭快用完了,立刻让人从北城卫的补给车中调箭送来,避免士兵因缺武器陷入被动。忽必烈手持长枪,冲在中军前方,一枪挑落一名想偷袭的盗匪,喊道:“抓活口!别都杀了!”
厮杀持续了一个时辰,盗匪们渐渐不敌,大部分被擒,少数战死,为首的头目想从后门逃跑,被张达一刀砍中胳膊,摔倒在地,当场被擒。士兵们清理战场时,从驿站内搜出大批绸缎、银子,还有几封写着“漠南某部”的信件(字迹模糊,暂无法辨认)。忽必烈让人将赃物登记造册,俘虏押回卫所审问,受伤的士兵送去医治,张焕则开始整理剿匪进展,准备报给中枢。
当日傍晚,忽必烈与张焕带着进展报告去枢密院。萧虎看着报告上“剿灭盗匪一百八十人,擒头目一人,追回全部赃物,士兵伤亡十人”的字样,又查看了赃物登记册,点头道:“此次剿匪进展不错,需尽快审问头目,查清是否有幕后指使。七日期限快到,若需延期,需提前申请。”忽必烈道:“萧将军放心,已开始审问头目,若需延期,定会提前报中枢。”
回到王府后,刘秉忠迎上来:“大汗,此次剿匪顺利,不仅巩固了临时授权,还让李谦、张达、王诚更信服您,是个好机会。”忽必烈坐在椅上,端起茶盏:“这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要从头目口中挖出更多线索,若能证明盗匪有幕后指使(比如漠南部落支持),便可申请延长授权、增调兵力,进一步掌控兵权。张焕那边,也需多谢他在协同实务上的配合,日后还需他助力。”
次日,审问有了进展——头目供认,背后有漠南小部落支持,提供粮草与武器,目的是扰乱中都商旅,影响中枢防务。忽必烈立刻让刘秉忠草拟《延期增兵申请》,附上供词,再次提交枢密院。萧虎看着供词,又召官员议事,最终同意延长授权至十五日,增调一百人(总兵力三百),仍由张焕任监军。忽必烈拿到增兵授权时,嘴角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夺权的前奏,已悄然奏响。
增兵后,忽必烈调整了战术:派五十人驻守黑松林,防止盗匪残余返回;李谦带一百人去漠南边境查探支持盗匪的部落;张达带一百人清理北驿路沿线的小股盗匪;王诚带五十人护送商旅通行,恢复驿路秩序。张焕则负责协调各路人马的粮草与信息传递,每日将进展汇总给忽必烈,再由忽必烈报给中枢。
李谦在漠南边境查探时,发现支持盗匪的部落规模不大,约五百人,已撤回漠南深处,便派人回报忽必烈:“大汗,部落已撤回漠南,若要追击,需跨区域调兵,超出当前授权范围。”忽必烈与刘秉忠商议:“跨区域调兵难度大,暂时不申请,先巩固中都周边防务,让中枢看到咱们的实务能力,为日后申请更大授权做铺垫。”
张达清理小股盗匪时,遇到几处盗匪窝点,凭借精良的武器与默契的配合,顺利剿灭,还解救了几名被掳的百姓。百姓们感激涕零,送来锦旗(写着“保境安民”),地方官将此事上报中枢,忽必烈因此受到表彰。萧虎虽仍有警惕,却也不得不承认:“大汗此次剿匪,确实为中都防务立下功劳,实务能力值得认可。”
张焕在协同过程中,悄悄对忽必烈道:“大汗,萧将军对增兵后的进展还算满意,只是担心您借剿匪扩大兵权,日后申请授权,需更注重‘实务必要性’,比如以‘防止盗匪复燃’‘保护商旅长期安全’为由,这样更易获批。”忽必烈点头:“张大人提醒得是。咱们不求一步到位,只求逐步扩大授权,让中枢习惯咱们掌控部分兵权,为日后夺权打下基础。”
十五日的授权期限快到,盗匪已基本剿灭,北驿路商旅恢复通行,忽必烈却并未停下脚步。他让李谦、张达、王诚整理剿匪的实务经验,比如“分路围剿战术”“暗哨排查方法”“商旅护送流程”,汇编成《中都剿匪实务册》,提交中枢,建议“将临时调兵的部分权限常态化,用于防范盗匪复燃”。
萧虎看着实务册,召来耶律楚材商议:“忽必烈想将临时权限常态化,若同意,恐会让他逐步掌控兵权;若不同意,又无合理理由——他的实务册确实有参考价值,且盗匪复燃的风险存在。”耶律楚材道:“将军,可同意将‘北驿路临时调兵一百、跨卫协调’常态化,其余权限收回,这样既认可他的实务,又防兵权扩大,是折中之道。”
萧虎采纳了耶律楚材的建议,在枢密院议事会上宣布:“大汗此次剿匪有功,《中都剿匪实务册》可推广。同意将‘北驿路临时调兵一百、跨卫协调’常态化,其余临时授权收回,日后若有盗匪袭扰,按此权限申请。”忽必烈虽未获得全部授权,却也实现了“部分权限常态化”的目标,心中清楚——这是夺权前奏的关键一步,日后可借“实务需求”逐步扩大常态化权限。
会后,忽必烈与刘秉忠在王府散步,春风拂过庭院的柳枝,带来暖意。“此次借盗匪袭扰,不仅获得临时授权,还实现部分常态化,算是成功。”忽必烈道,“接下来,要巩固这部分权限,让李谦、张达、王诚成为咱们的核心将领,张焕继续在中枢助力,等待下一个实务契机,争取更大的兵权。”刘秉忠点头:“大汗说得是。萧将军虽仍有防备,但咱们以实务为基,步步为营,迟早能掌握更多兵权,实现夺权目标。”
此时的枢密院,萧虎正看着《中都剿匪实务册》,指尖在“常态化权限”的字样上轻轻划过。他知道,忽必烈借此次剿匪,不仅获得了权限,还拉拢了将领、积累了实务声望,夺权的迹象已显。萧虎让人召赵安前来:“加强对忽必烈与将领往来的监控,尤其是李谦、张达、王诚,若有异常,立刻报来。”赵安躬身应下,心中清楚——中枢与忽必烈的权力博弈,已进入更关键的阶段,一场更大的冲突,正在悄然酝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