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0章:夺权前奏
中都北驿路的晨雾还未散尽,三辆满载绸缎的商旅马车便陷在了泥泞里——车轮深陷在昨日雨水冲刷出的沟壑中,车夫挥着鞭子抽打马匹,马嘶声混杂着远处隐约的马蹄声,让商队首领张老栓心头一紧。他揉了揉眼睛,透过雾霭看见十几名身着短打、面蒙黑巾的汉子骑马逼近,手中长刀在晨光下泛着冷光,顿时失声喊道:“是盗匪!快拿家伙!”
商队的护卫刚抽出腰间的朴刀,盗匪已策马冲至近前。为首的盗匪头目挥刀砍断马车缰绳,其余人则翻上车厢,将绸缎往马背上扔。张老栓想冲上去阻拦,却被一名盗匪一脚踹倒在地,额头磕在石块上,渗出血来。混乱中,他瞥见盗匪的马蹄铁上有三道缺口——这是漠南盗匪常用的样式,去年便有商队栽在类似装扮的人手里。
半个时辰后,盗匪带着赃物消失在雾中,只留下翻倒的马车和受惊的马匹。张老栓挣扎着爬起来,望着盗匪逃窜的方向,咬牙道:“这伙人至少有五十人,绝非小股流寇!得赶紧去中都报官!”他让护卫留下看顾现场,自己则骑着快马,往中都方向疾驰,沿途又遇到两支被劫的小商队,都是同样的遭遇,只是损失轻重不同。
午时,张老栓终于抵达中都北城卫衙署,浑身是泥,额头上的伤口还在流血。李谦正在衙署整理巡逻记录,见他这副模样,连忙让人端来热水。张老栓喝了口热水,喘着粗气道:“李千户,北驿路出大事了!至少五十个盗匪,光天化日劫商队,还伤了人!沿途还有两支商队遭殃,再不管,没人敢走北驿路了!”
李谦闻言,立刻让人去请忽必烈。不多时,忽必烈便带着刘秉忠赶来,听张老栓说完经过,又查看了他带来的盗匪马蹄印拓片(张老栓在现场用泥拓下的),眉头紧锁:“五十人只是明面,若有埋伏,规模恐更大。刘秉忠,你立刻让人去北驿路沿线查探,重点查十里岗、黑松林这些易藏人的地方;李谦,集合北城卫五十名骑兵,随我去现场看看。”
忽必烈带着骑兵赶到北驿路时,雾已散去,现场一片狼藉——翻倒的马车旁散落着断裂的绸缎,地上的血迹已凝固成褐色,几名护卫正守着被劫的货物,满脸愁容。忽必烈俯身查看马蹄印,见蹄印间距均匀,且多往黑松林方向延伸,对李谦道:“这伙盗匪熟悉地形,定是在黑松林设了据点。你带二十人去黑松林外围查探,别打草惊蛇,我带剩下的人安抚周边商队,收集更多线索。”
李谦领命而去,忽必烈则召集周边滞留的商队首领,逐一询问。一名来自西域的商队首领道:“大汗,这伙盗匪上周便在东驿口出现过,当时只抢了几袋粮食,没想到今日竟敢大规模劫绸缎!他们说话带着漠南口音,好像还提到‘大当家在前面等着’,想必还有头目在后面坐镇。”另一名商队首领补充:“他们的马很快,像是受过训练,绝非普通流民。”
暮色降临时,李谦带回了查探结果:“大汗,黑松林深处有一处废弃的驿站,里面藏着至少两百人,还囤了不少粮草,像是长期盘踞的样子。驿站周围有暗哨,我们靠近时被发现,对方放了箭,没敢硬闯。”忽必烈闻言,心中有了数——如此规模的盗匪,绝非临时聚集,定是有组织的团伙,若不及时剿灭,恐危及中都近郊的安危。
回到王府后,忽必烈立刻让刘秉忠草拟《调兵申请》,详细写明盗匪规模(约两百人)、据点位置(黑松林废弃驿站)、危害(商旅停滞、民生影响),申请临时调兵三百,可跨卫协调(北城卫、东城卫、南城卫),期限十日,用于围剿盗匪。“申请里要突出‘紧急性’,”忽必烈对刘秉忠道,“萧将军若以‘规制’为由推诿,咱们便用商旅滞留、地方告急的实据反驳,让他无法忽视。”
次日辰时,忽必烈亲自带着申请去枢密院。萧虎正在查看漠北的军报,见他进来,放下文书,接过申请快速浏览。当看到“调兵三百、跨卫协调”时,萧虎眉头微蹙:“大汗,按规制,跨卫调兵需三府核批,且三百人规模不小,需先核实事态,不可贸然调兵。”忽必烈早有准备,将商队证词、马蹄印拓片、地方官的告急文书递上:“萧将军,盗匪已盘踞黑松林,昨日又劫了两支商队,若等三府核批,盗匪恐会扩大规模,届时更难剿灭。”
萧虎拿着证据,沉默片刻,让人召耶律楚材、李御史、张焕前来议事。半个时辰后,枢密院议事厅内,官员们围坐案前,案上摊着申请与证据。萧虎先开口:“大汗申请临时调兵三百围剿盗匪,虽事出紧急,但跨卫调兵需谨慎。依我之见,先派五十人去黑松林核实规模,再定调兵数量,派中枢监军随行,确保兵权不旁落。”
忽必烈立刻反驳:“萧将军,五十人去核实,若遇盗匪埋伏,恐有伤亡;且盗匪机动性强,等核实结果出来,他们可能已转移据点,白费功夫。至于监军,若派不懂实务的人,反而会误事——去年北驿路剿匪,监军不懂地形,让士兵绕了远路,错失良机。”耶律楚材捧着《元史?军制》,轻声道:“萧将军的谨慎有道理,大汗的实务顾虑也需考虑。不如折中:先调两百人,派张焕大人任监军(张焕懂协同实务),期限七日,若事态扩大,再申请增兵,这样既防风险,又保紧急。”
李御史附和:“耶律大人的折中方案可行。张焕大人熟悉中都防务,任监军能协调各卫,避免实务失误。”张焕适时开口:“属下愿任监军,定按章协调,确保调兵合规,不耽误剿匪实务。”萧虎见多数官员支持折中方案,又考虑到盗匪确实危害不小,便点头:“既如此,便按折中方案执行——临时调兵两百,张焕任监军,期限七日,每日需提交剿匪进展,不得擅自扩大调兵规模。”
忽必烈心中一喜,却仍道:“萧将军,两百人恐难围剿两百盗匪,且七日期限较短,若未能剿灭,需允许申请延期。”萧虎沉吟片刻:“可允延期,但需提前报中枢,且总期限不得超过十五日。”忽必烈拱手:“谢萧将军!本大汗定按章剿匪,早日恢复北驿路畅通。”议事结束后,张焕悄悄对忽必烈道:“大汗放心,属下任监军,会在实务上多配合,确保剿匪顺利。”
获得授权后,忽必烈立刻召集李谦、东城卫将领张达、南城卫将领王诚在北城卫校场议事。校场上,士兵们已列好队,玄铁铠甲在阳光下泛着光,马匹打着响鼻,气氛严肃。忽必烈站在高台上,手持令旗:“今日调北城卫八十人、东城卫七十人、南城卫五十人,共两百人,分三路围剿黑松林盗匪——李谦带八十人从正面进攻,张达带七十人从西侧包抄,王诚带五十人堵住东侧退路,本大汗与张焕监军坐镇中军协调,明日辰时出发。”
将领们齐声应下,忽必烈又叮嘱:“此次剿匪,需注意两点:一是不可伤害无辜(黑松林周边有流民),二是尽量抓活口,查清盗匪是否有幕后指使。张焕大人,各卫协同的实务,便劳你多费心。”张焕点头:“大汗放心,属下会提前协调各卫的粮草、武器,确保实务顺畅,不耽误进攻。”
当日午后,李谦、张达、王诚各自回卫所点兵、备武器——李谦让士兵检查玄铁箭、马刀,确保锋利;张达让人备足三日的干粮(麦饼、肉干),避免粮草短缺;王诚则带士兵去熟悉黑松林东侧的地形,标记退路的关键节点。忽必烈与张焕在王府商议剿匪细节,张焕道:“大汗,明日进攻前,可先派十名探子去黑松林摸清暗哨位置,避免士兵受伤,属下已让人备好探子用的短刀与信号弹(用于传递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