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8章:暗棋布局
中都的蝉鸣已透进王府书房,忽必烈正对着漠北防务图沉思,刘秉忠捧着一叠枢密院《协同实务册》走进来,书页上密密麻麻的批注,全是“宗室领兵协同记录”“中枢核查流程”。他将册子放在案上,指尖点在“协同专员张焕”的签名上:“大汗,萧将军为把控宗室防务,设了‘枢密院协同专员’一职,专管中枢与宗室的实务对接——兵力调度、粮草协同、核查记录,都需经此人之手。张焕便是现任,若能让他为咱们所用,日后宗室与中枢的动静,咱们便能提前知晓。”
忽必烈抬头,目光落在“张焕”二字上:“此人背景如何?实务能力怎样?”刘秉忠翻开册中夹的小传:“张焕四十岁,出身河北儒学世家,却懂军务,早年在漠北管过粮务协同,因‘实务细致’被萧虎提拔。只是去年他在漠北处理粮务时,因中枢延误拨粮,导致宗室牧地缺粮,萧虎却让他独自担责,罚了三个月俸禄,他心中怕是有不满,只是不敢表露。”
“有不满便有缺口。”忽必烈指尖敲了敲案面,“但不可操之过急。萧虎对中枢官员把控极严,张焕若察觉咱们有意策反,恐会立刻上报。你先以‘讨论宗室协同实务’为借口,与他接触,探探他的态度,再寻机会。”刘秉忠点头:“大汗放心,属下会从实务切入,不暴露意图。明日中书省有协同实务会,张焕会参会,属下可借此时机与他碰面。”
次日辰时,中书省议事厅旁的偏室里,十余名官员围坐讨论宗室粮草协同事宜。张焕身着青色公服,坐在角落,手中握着笔,认真记录着“宗室粮务对接流程”,眉宇间带着一丝严谨,却也藏着不易察觉的疲惫——自任协同专员以来,他既要应对萧虎的严格要求,又要处理宗室的实务诉求,两头受气,却无人体谅。
刘秉忠故意坐在张焕身旁,待讨论到“漠北宗室粮运延误”时,他轻声道:“张大人,上月脱脱的粮运延误三日,听说您为此向萧将军解释了多次,却还是被责问‘协同不力’?”张焕握笔的手顿了顿,抬头看了刘秉忠一眼,眼神复杂:“刘大人怎会知晓?”刘秉忠笑道:“我与李谦大人聊粮务时偶然听闻,张大人在漠北待过三年,懂草原实务,粮运延误多是天气或路况所致,却要您担责,确实委屈。”张焕没接话,却悄悄将笔放下,显然被说中了心事。
散会后,刘秉忠邀张焕去中书省附近的“清风茶馆”小坐。茶馆二楼的雅间里,窗外是热闹的街市,屋内却安静。店小二端上两盏碧螺春,退了出去。刘秉忠端起茶盏,笑道:“张大人,今日邀您,是想请教‘宗室领兵协同’的实务——下月忽必烈大汗要去漠北宗室营地宣讲章程,需与中枢协同核查,不知流程上有哪些需注意的?”
张焕捧着茶盏,指尖摩挲着杯沿,缓缓道:“流程上需先报枢密院军司预批,核查时需带‘宗室领兵名册’‘往期协同记录’,若遇紧急情况,需当日与我对接,由我转报萧将军。”他顿了顿,又补充:“只是萧将军对核查要求极严,哪怕是宗室实务上的小疏漏,也会被深究,刘大人需提醒大汗,提前准备周全。”
刘秉忠听出他话中的善意,便顺势道:“张大人在协同岗位上,既要顾中枢规制,又要体谅宗室实务,怕是不易。去年漠北粮务,若中枢能及时拨粮,也不会让您受罚。”张焕闻言,叹了口气:“此事说来惭愧,那日我已将粮务缺口报给萧将军,请求提前拨粮,他却以‘需三府核批’为由拖延,最终延误,却把责任推给我。”
“萧将军此举,确实有失公允。”刘秉忠声音放低,“张大人懂实务、有担当,却因中枢的僵硬规制受委屈,实在可惜。若有机会能让协同实务更顺畅,减少这般委屈,张大人是否愿一试?”张焕抬眼,目光中带着警惕:“刘大人这话,是什么意思?”刘秉忠连忙道:“张大人别多心,我只是觉得,若能让中枢与宗室的协同更灵活,既符合实务,也能让您的工作更顺,不必再两头为难。”
张焕沉默片刻,端起茶盏喝了一口,没再追问,却也没拒绝——刘秉忠知道,这便是松动的信号,接下来需用实务帮助,进一步拉近距离。
几日后,张焕遇到了一桩棘手的事——脱脱的宗室营地需从中枢调运两百石麦米,用于流民安置,按流程需三府核批,可流民已断粮两日,若等核批下来,恐生变故。他急得在枢密院的廊下踱步,恰好遇到刘秉忠来送禁军的粮草记录。
“张大人为何愁眉不展?”刘秉忠上前问道。张焕苦笑:“脱脱的流民断粮,需紧急调粮,三府核批至少三日,我若擅自协调,萧将军定会追责;若不调,流民恐会闹事。”刘秉忠想了想,道:“张大人,可按‘应急粮调度’流程——先从漕运的应急储备中拨粮,同时报三府补批,理由是‘宗室流民安置,关乎中都安稳’,这样既合规,又能解燃眉。”
他还从袖中取出一份《应急粮调度先例》,递给张焕:“去年东驿口流民闹事,便是用此法,萧将军当时也认可了。您只需在补批文书中附上流民的数量、断粮的证据,三府便不会驳回。”张焕接过先例,快速浏览,眼睛一亮:“此法可行!只是漕运的应急粮归李谦管,我与他不熟,怕他不配合。”
“李谦是实务人,只要理由充分,他定会配合。”刘秉忠道,“我这就去跟李谦说,你现在便拟补批文书,咱们同步进行,今日便能让粮运出。”张焕心中感激,连忙道:“多谢刘大人!若能成,我定记您这份情。”刘秉忠摆手:“都是为了实务顺畅,不用客气。”
当日午后,两百石麦米便从漕运应急储备中调出,运往脱脱的营地。三府补批文书也在次日顺利通过,萧虎虽有些不满“未提前汇报”,却因“流民安置”的理由充分,未再追责。张焕特意去茶馆谢刘秉忠,席间主动提及:“日后中枢与宗室的协同实务,刘大人若有需了解的,尽管问我,只要不违规制,我定知无不言。”
刘秉忠将张焕的态度汇报给忽必烈,忽必烈道:“他愿提供信息,已是进步,但不可让他觉得咱们在利用他。你可找机会帮他解决一件私事,让他彻底放下戒心。”刘秉忠点头:“属下已打听清楚,张焕的母亲生病,需漠北的一味药材‘防风草’,中都药铺缺货,咱们可从脱脱的营地调些来,悄悄送给他。”
三日后,刘秉忠带着一包防风草,来到张焕的府邸。张焕的府邸不大,院内种着几株槐树,正房里传来药味。张焕见刘秉忠送来药材,又惊又喜:“刘大人怎知家母需此药?”刘秉忠笑道:“偶然从李谦处听闻,恰好脱脱的营地有储备,便帮您调了些。张大人一心扑在实务上,也要多顾着家人。”
张焕握着药材,眼眶有些发红:“母亲的病已拖了半月,我去了好几家药铺都没买到,没想到刘大人竟记在心上。这份情,我张焕无以为报。”刘秉忠道:“张大人不用客气,咱们都是为中都实务,互相帮忙是应该的。只是有句话,我想跟您说句实话——萧将军虽重视规制,却有时忽视下属的难处,若日后您在实务上遇到阻碍,忽必烈大汗那边,愿为您提供支持,不为别的,只为协同顺畅,让您不再受委屈。”
张焕沉默良久,抬头道:“刘大人,我懂您的意思。我虽不敢背叛中枢,却也不愿再因规制僵硬而误实务、受委屈。日后中枢有关于宗室协同的动向——比如核查计划、兵力调整,我会提前告知您,只求您能帮我在实务上少些阻碍,也让宗室与中枢的协同更顺。”
刘秉忠心中一喜,却仍道:“张大人放心,咱们只谈实务,不涉权谋。您提供的信息,只为让大汗提前准备,避免因信息不通导致实务失误,绝不用来针对萧将军。”两人约定,日后传递信息,通过李谦的粮吏转交——粮吏每日往返于中枢与禁军粮库,不易被察觉,每次传递的信息,都写在粮务文书的边角,用暗号标注,确保隐蔽。
首次信息传递,发生在七月初。萧虎计划在月底派赵安带暗卫,突袭核查漠北宗室的领兵情况,想抓“违规领兵”的把柄。张焕得知后,在当日的粮务文书边角,用朱砂点了三个点(暗号:中枢有核查),又在“本月漕粮需提前三日运抵”的字样旁,写了个“末”字(暗号:月底执行)。
粮吏将文书送到李谦手中,李谦立刻察觉暗号,转交给刘秉忠。刘秉忠一看便懂,连忙去王府汇报:“大汗,萧将军月底要突袭核查漠北宗室,赵安带队,怕是要找咱们的麻烦。”忽必烈立刻召来脱脱的使者,让他转告脱脱:“月底前务必按章程整理领兵记录,核查时若有暗卫刁难,可找张焕协调,就说‘协同实务需按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