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0章 生辰密报(1 / 2)

980章:生辰密报(至元四十五年春的宋廷猜忌与萨仁应对)(至元四十五年春?临安宋宫西暖阁与中都白虎殿)

至元四十五年四月,江南的杜鹃刚啼出第一声春信,赵昀(南宋宗室核心)却在宋宫议事厅对着《双法协作奏报》愁眉不展——奏报上写着“萨仁主导的流民织坊扩至十处,覆盖流民三千人”“双法农耕试点亩产较去年增两成”,这样的成效,没让他安心,反而勾起了“权力失控”的焦虑。

“陛下,萨仁的势头太盛了,”史宅之(南宋主和派权臣)适时开口,指尖点在奏报的“织坊管理权”条款上,“织坊的粮援、工匠都归她管,流民只认萨仁,不认宗室;双法农耕的农官也多是元廷派来的,咱们南宋的官员插不上手——再这样下去,临安的治世权,怕是要落到元廷手里。”他的话,精准戳中赵昀的核心恐惧:宗室虽保有名义上的统治,实际治世权却在萨仁手中,这比元廷南征更让他不安。

赵昀的猜忌还源于“宗室老臣的压力”。赵与芮(宗室老臣)近日频繁入宫,说“老臣们都在议论,萨仁是元廷的眼线,推双法是为元廷南征铺路”“流民织坊的暖毯,说不定是给元廷骑兵准备的”。这些话像种子,在赵昀心里生根——他想起之前婚使往来时,赵孟頫说“元廷愿保宗室”,可现在萨仁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他开始怀疑“这保宗室,是不是要先夺宗室的权”。

更让赵昀疑心的是“萨仁与中都的频繁联络”。虽知道是为联姻细节,但他总觉得“联络过于密集”——萨仁每月至少派两次人去元廷驿馆,每次都带“治世文书”,赵昀派侍从去查,却只查到“文书是双法进展”,查不出破绽,这种“查不到却总觉得有问题”的感觉,让他的猜忌更重。“萨仁到底在跟中都说什么?”赵昀对着奏报喃喃自语,指尖在“萨仁”二字上反复摩挲,眼神里满是不安。

史宅之见赵昀心动,又添了一把火:“陛下,不如试探一下萨仁——取消原定下月的‘双法协作会议’,看看她的反应;再派几个侍从去西暖阁‘协助’她处理事务,实则留意她的动向。若她真的一心为南宋,不会在意这些;若她有二心,定会露出马脚。”赵昀点头:“就按你说的办,别惊动她,咱们悄悄查。”猜忌的种子,在史宅之的挑拨下,开始发芽。

萨仁对赵昀的猜忌,并非凭空察觉,而是从一个个细微的变化中,慢慢拼凑出真相——她多年在元廷情报网络中耳濡目染,对“监视与防备”的信号格外敏感。

第一个信号是“双法协作会议的取消”。原定四月中旬召开的会议,赵昀以“宗室需商议婚期细节”为由取消,萨仁起初没在意,直到楚兰(萨仁侍女)说“听宋宫侍从说,史宅之劝陛下‘别让萨仁借会议扩大影响’”,她才觉得不对劲——婚期细节早有定论,没必要取消重要的协作会议,这背后定有隐情。

第二个信号是“西暖阁多了‘协助’的侍从”。赵昀派来四个侍从,名义上是“帮萨仁整理双法文书”,实则每天都在观察西暖阁的动向:萨仁与楚兰说话时,他们会刻意靠近;萨仁收到元廷驿馆的书信,他们会借口“帮着拿”查看封面;甚至萨仁去流民织坊,他们也会以“护驾”为名跟着,寸步不离。有次萨仁故意聊起“中都的青稞种”,侍从立刻追问“中都最近还有什么消息”,萨仁心里暗惊:这不是协助,是监视。

第三个信号是“粮援的延迟”。之前西暖阁的粮援(供织坊流民食用)每月初一准时送到,这个月却推迟了五日,萨仁让楚兰去问,户部官员支支吾吾:“史相公说需核对织坊的流民数量,确认无误再发。”萨仁心里清楚:织坊的流民数量每月都报,核对不过是借口,延迟粮援,是想通过“断粮”试探她的反应,看她是否会向中都求助。

萨仁没有声张,而是开始“反观察”:她故意在侍从面前整理双法文书,看他们是否会偷看;她让楚兰假装“不小心”打翻茶水,弄湿文书,看他们是否会趁机检查;她甚至在西暖阁的窗台上放了一盆青稞苗(之前与也速约定的情报暗号,试探侍从是否认识)——侍从们果然不认识青稞苗,只是觉得“这草长得奇怪”,萨仁松了口气:监视的人不懂元廷的情报暗号,暂时不会发现她的秘密。

最让萨仁确认猜忌的,是赵孟頫的到访。赵孟頫(南宋宗室,支持双法)私下对萨仁道:“萨仁姑娘,陛下最近听了史宅之的话,对你有些疑心,你多留意些,别让人家抓住把柄。”赵孟頫的坦诚,印证了萨仁的判断——赵昀的猜忌已不是她的错觉,而是宗室内部的共识,她必须尽快向中都传递消息,做好应对准备。

萨仁的生辰在四月下旬(草原“纳仁节”后十日,与巴图额尔敦、乌仁的婚期相近),按南宋礼仪,宗室会向“重要协作人员”送贺礼,萨仁作为元廷派驻临安的核心,自然在列;同时,萨仁也可向中都的家人(萧虎、巴图额尔敦等)送生辰贺礼,这是“私人往来”,不易被怀疑——这个双重属性的契机,成了萨仁传递密信的最佳选择。

萨仁首先确定“贺礼的选择”:选江南流民织坊织的“禾苗卷草纹织锦”(之前章节中侍女们学织的纹样,既有南宋特色,又有双法印记,不会被视为“元廷之物”),织锦长三尺,宽两尺,适合藏密信;再配一罐临安特产的“龙井新茶”(春季新茶,是常见的生辰礼品,掩盖织锦的“情报载体”属性)。她对楚兰道:“织锦是流民们的心意,茶是临安的特产,用这两样当贺礼,既符合礼仪,又不会让赵昀起疑。”

接着设计“密信的隐藏方式”:密信用“隐墨”写在桑皮纸上(元廷细作用惯的纸张,遇水显影),折成一寸见方的小块,藏在织锦的“禾苗纹”夹层中——禾苗纹的线条复杂,夹层是织坊工匠特意织的,不仔细看根本发现不了;为确保安全,萨仁还让工匠在夹层外绣了“小团花”,既美观,又能挡住夹层的痕迹。“就算侍从检查织锦,也只会看表面的纹样,不会注意到夹层,”萨仁对楚兰道,“隐墨也需用特定的‘甘草水’显影,普通茶水没用,更安全。”

然后确定“送贺礼的人选”:老周(元廷细作,伪装成临安木行工匠,之前协助也速传递情报,可靠且熟悉临安的驿路)成了最佳人选。萨仁找到老周,道:“你以‘送生辰贺礼的工匠’身份,将织锦和茶送到中都白虎殿,交给萧将军——路上若遇到检查,就说‘是萨仁姑娘给家人的生辰问候,织锦是流民织的,茶是临安特产’,别多说别的。”老周躬身应诺:“姑娘放心,小人定将贺礼安全送到。”

萨仁还为“贺礼包装”做了细节处理:用南宋宗室常用的“朱红漆盒”装贺礼,盒盖贴有“南宋宗室生辰贺礼”的封条(盖有理宗的朱印,是楚兰通过赵孟頫借来的,减少检查);漆盒内侧用“棉絮”铺垫,既保护织锦,又能掩盖密信的存在;盒底刻着“临安西暖阁”四字,表明贺礼的来源,符合私人往来的礼仪。“包装越符合南宋礼仪,越不容易被怀疑,”萨仁道,“赵昀的人只会查‘是否有元廷密信’,不会想到咱们用南宋的盒子装情报。”

最后,萨仁确定“送贺礼的时间”:选在生辰前一日(四月二十)出发,此时宋宫的人都在准备生辰贺礼,注意力分散,便于老周出城;同时,中都收到贺礼后,有足够时间应对,不会耽误“伺机而动”的准备。“明日清晨出发,趁城门刚开,检查不严,”萨仁对老周道,“记住,路上别跟陌生人说话,到了中都,直接去白虎殿,找萧将军的亲信李默,他会接应你。”

萨仁撰写密信时,遵循“务实、具体、不夸大”的原则——她知道中都需要的是“可用于决策的情报”,而非“情绪化的猜忌描述”,因此,密信内容既包含赵昀猜忌的具体表现,又提出“伺机而动”的可行建议,体现她的治世智慧与情报素养。

密信的开篇,先明确“宋廷猜忌的具体迹象”,避免中都误解为“个人臆测”:“今赵昀疑我,有三证:一者,取消双法协作会议,派四侍从驻西暖阁监视,言行皆被留意;二者,织坊粮援延迟五日,户部称‘需核对流民数’,实则试探;三者,史宅之在宗室中散布‘萨仁权重’之言,挑拨宗室与我之关系。”每一条迹象都有时间、人物、事件,让中都能快速核实,判断猜忌的严重程度。

接着,分析“猜忌的原因”:“赵昀之疑,非因我有过失,实因宗室焦虑——双法成效显,流民归附者众,宗室恐失治世权;史宅之借机挑拨,欲夺织坊与农耕管理权,巩固自身权力。南宋内部,赵孟頫虽支持我,却势单力薄,难阻猜忌蔓延。”这番分析,让中都明白“猜忌的根源是南宋内部的权力斗争,而非元廷的协作问题”,避免中都误判为“南宋要对抗元廷”。

然后,提出“当前的风险”:“若猜忌持续,恐有三害:一者,双法推进受阻,流民无粮无衣,恐生乱;二者,史宅之或夺织坊管理权,切断我与流民的联系,失去江南治世的根基;三者,赵昀或限制我与中都的联络,情报传递中断,无法及时应对南征筹备。”风险的梳理,让中都意识到“需尽快应对,不能拖延”,为“伺机而动”提供依据。

最重要的部分,是“伺机而动的具体建议”:“臣以为,可借‘巴图额尔敦与乌仁婚期’之机,派少量虎贲骑兵(三千以内)南下,以‘迎亲’为名,驻临安城外,既护婚期,又能应对突发(如史宅之夺权、赵昀禁我);同时,臣会继续推进双法,安抚流民,若宋廷有异动,臣以‘流民需护’为由,向骑兵求援,名正言顺。”建议既考虑“和平统一”的大方向(不派大军,避免激化矛盾),又有“应对突发”的预案,体现“伺机”而非“主动动武”的谨慎。

密信的结尾,萨仁强调“民生优先”:“无论何时,需护江南百姓,不可因猜忌而伤流民。若能和平,仍以协作为主;若宋廷逼我,再动兵不迟。臣在临安,定保流民安稳,待中都指令。”这番话,呼应萧虎“治世以民为本”的理念,让中都明白“伺机而动”的目的是“保治世、护百姓”,而非“对抗南宋”,避免决策偏离治世目标。

萨仁写完密信,用隐墨誊抄在桑皮纸上,反复检查,确保无遗漏、无夸大,才折好藏入织锦夹层。“这封信,既要让中都知道危险,又不能让他们冲动,”萨仁对楚兰道,“江南的安稳,全在这封信的分寸里。”

萨仁深知,老周送密信的过程,是“最危险的环节”——赵昀的侍从定会检查贺礼,城门的守军也可能盘问,若有疏漏,不仅密信会被截获,老周也会暴露,甚至牵连她与中都的情报网络。因此,她做了细致的反监视准备与应急方案。

首先,是“老周的伪装培训”。萨仁让老周换上“江南工匠的粗布服”(青色短衫,黑色长裤,脚上是麻鞋,符合临安工匠的着装),手里拿着“织锦工匠的工具包”(里面有针线、剪刀、细布,假装是送织锦时“需现场修补”的工匠)。萨仁还教老周“工匠的话术”:“若有人问,就说‘小人是流民织坊的工匠,萨仁姑娘让小人送织锦去中都,给她家人做生辰贺礼,织锦是流民们织的,怕路上损坏,小人得跟着修补’。”老周反复练习,直到话术自然,无破绽。

其次,是“贺礼的‘故意暴露’”。萨仁让楚兰在侍从检查贺礼时,主动打开漆盒:“各位大人,这是萨仁姑娘给中都家人的生辰贺礼,织锦是流民织的禾苗纹,茶是新采的龙井,都是临安的东西,没什么特别的。”楚兰打开盒子时,故意将织锦的“表面纹样”对着侍从,挡住夹层的位置;同时,她还递上“贺礼清单”,上面写着“禾苗卷草纹织锦一匹,龙井新茶一罐”,转移侍从的注意力——侍从们看到清单与实物一致,又都是南宋常见的东西,果然没仔细检查织锦的夹层。

然后,是“出城的时机与路线”。萨仁让老周走“望江门”(之前也速送密信的城门,守军与老周有过接触,不会过于警惕),出发时间选在“辰时初”(城门刚开,守军刚换班,注意力不集中)。同时,萨仁安排楚兰去“望江门的茶水摊”(史宅之之前的暗哨已撤,现在是普通商贩),假装“买茶”,实则观察老周出城的情况,若有异常,用“咳嗽三声”作为信号,让老周放弃贺礼,独自脱身。

应急方案分“三级应对”:一级应急(被侍从怀疑),老周可“假装修补织锦”,用针线挑开表面的小线头,说“织锦有点松,得补一下”,趁机掩盖夹层;二级应急(被城门守军盘问),老周可出示“西暖阁的放行条”(萨仁通过赵孟頫弄到的,盖有宋宫的印),说“是萨仁姑娘让送的贺礼,有放行条”;三级应急(密信被发现),老周需立刻将藏密信的织锦一角撕下,吞入腹中,同时说“小人不知有密信,定是有人陷害萨仁姑娘”,然后趁乱逃跑,避免被抓后供出更多信息。

最后,是“事后的掩护”。萨仁让老周出发后,她在西暖阁“正常处理双法事务”——召见织坊的工匠,查看暖毯的织制情况,与赵孟頫讨论春耕的细节,营造“毫不知情”的假象。若有人问起老周,她便说“老周是织坊的工匠,去中都送贺礼,顺便学习元廷的织法,回来教流民”,让一切看起来合情合理,无懈可击。“准备越充分,风险越小,”萨仁道,“咱们不仅要送出去密信,还要让赵昀的人觉得‘什么都没发生’。”

老周按萨仁的安排,在辰时初带着贺礼,从西暖阁出发,前往望江门——他的每一步都小心翼翼,既怕暴露,又怕耽误密信的传递,心里像压着一块石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