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 顺昌逆亡(1 / 2)

归宁是古来就有的礼俗之一,归宁又可称为回门、返外家、三朝回门,新婚夫妇一般在婚后的第三、第五、第七、第九、第十或者满月携礼前往女方家省亲、探访,拜谒妻子的父母及亲属。有女儿不忘父母养育恩赐、女婿感谢岳父母、新婚夫妇恩爱和美等等意义。

新人回门当天,女方家亦须在中午准备归宁宴。直到归宁结束之后,一场婚礼方才完成。

尔朱荣、元天穆等人贵人事忙;而且壶关城除了尔朱家老少、元家老少以外,还有很多跟来参加婚礼重要官员,所以双方把归宁之礼定在婚后第三天,以便大家早点返回晋阳。

尔朱英娥回门是尔朱府一件天大的大事,尔朱府一大早就打开正门和两个侧门,府里府外都忙活开了。与卫铉同辈的尔朱家子弟、元家子弟听说新人将至,带着族人来到府前广场等候。当卫铉夫妇下车,众人迎上前来,将一行人迎到了前堂。

尔朱荣一袭常服坐在主位之上,一旁是尔朱夫人、北乡公主;元天穆夫妇坐在下边,右手边的尔朱谋行夫妇是尔朱女英的父母。此外还有尔朱家、元家的家眷。

卫铉夫妇在前,元芷兰、尔朱女英在后,四人一起拜倒在地:“孩儿拜见阿耶、阿娘。”

这是尔朱荣刻意要求的,他觉得自己十分对不起兄长元天穆,卫铉又不能给元芷兰正妻之名,只能在礼仪和嫁妆方面稍作弥补,让兄长好受一些,而尔朱女英也是陪嫁媵女,索性让他们一起登堂入室行礼。

“毋须多礼,都起来吧!阿英,赶紧到阿耶身边来,让阿耶看看是否瘦了?”在他们一起拜了三拜后,尔朱荣发话了。

卫铉闻言无语,这话说得自己好像亏待了尔朱英娥一样。

尔朱英娥乖巧的起身依偎尔朱荣身边,笑容明媚的说道:“阿耶您当卫家是龙潭虎穴还是穷山恶岭啊?这才几天工夫,怎么会瘦了嘛?”

尔朱荣慈爱的婆娑女儿的秀发,一脸宠溺的说道:“虽然只有短短三日,可是出嫁和以前是不一样了,一想到我的宝贝女儿成了卫家妇,我这心里空空落落的。就等着你回门。”

“阿耶……”尔朱英娥叫了一声,明亮双眸已然盈了层水汽。

尔朱荣收拾心绪,拍了拍尔朱英娥肩膀,笑道:“休要做这幅小儿女姿态,免得他人小瞧我尔朱家女儿。”

“哼,谁敢。”尔朱英娥雪白下颌,一脸的傲然。

“哈哈,有气魄,不愧是我尔朱荣的女儿。”尔朱荣向夫人说道:“夫人,回门礼结束了。你们带阿英她们去叙话,师伯随我们去书房,我们有话对你说。”

尔朱夫人等人将尔朱英娥她们带进后宅叙话,尔朱谋行和其他子弟去前堂招呼客人,尔朱荣和元天穆则将卫铉带进书房。

三人坐定,尔朱荣笑着开口道:“师仁,为了你们的婚事,我们都没有好生坐下来谈过。我们觉得朝廷今年变化太大了,便找你前来商议商议。”

“在你纵横河北大地的时候,朝廷做了很多大事,先是郦道元抓住皇亲国戚、王公大臣的把柄,迫使他们以钱粮赎罪,从而解决了军饷之危;接着是办武举、创新军、肃清司州佛门,而今又在大刀阔斧的整顿吏治、普查隐田隐户。这手笔无论怎么看,怎么都有上党行台的风格,你老实与我们说:是不是你建议胡太后为之?”

卫铉安之若素,坦然道:“我没有建议过,应该是太后自己想到的。”

“哦?”尔朱荣好奇道:“说说你的理由。”

卫铉道:“太后本来就对新政、新的官制动心了。再加上党颁行的政令并没有什么出奇之处,她只要加以关注和分析,就能把各项政令的优劣、利弊、价值、意义弄得一清二楚。”

“我认为她之所以迟迟没有执行:一是天下烽烟四起、战火连天,若在内部大刀阔斧改制,定会引起内讧;二是此前没有成功例子可鉴。故而没有贸然施行。如今杜洛周和葛荣被压制在临榆关外,使她本人和朝廷威望大振,而上党七郡又取得了成功,所以她是逐步逐步的采用上党之制、逐步逐步的推广开来。”

尔朱荣和元天穆对望一眼,尽皆点头。元天穆道:“正如师仁所言,河北战事确实让胡太后威望大振,而元雍等皇族对胡太后妥协就是最明显的信号。他们在胡太后的煌煌大势之下,开始妥协、开始支持损己利国的上党新政。”

“而司州、义州、兖州、齐州、济州、青州、光州等地都是朝廷完全掌控的地方,且没有发生天灾人祸,施行起来不会有太大阻碍。一旦成功,太后的威望将会更上一层楼,也对天下造成巨大变化。”

元天穆停顿了一下,又道:“当今的田地大多数掌握在皇亲国戚、达官贵人、名门世家、地方豪强、寺庙庵堂之手,而他们利用权力、土地、宗教等手段收拢百姓,让百姓给自己当牛做马、为奴为婢。而百姓不懂大义,也不在乎皇帝是谁,他们在乎的是实实在在的‘利益’,谁让他们过上好日子,他们就会拥护谁。”

“朝廷现在收拾贪官污吏、丈量田地,然后把田地分给百姓和流民、隐户。百姓一直生活在炼狱之中,如今好不容易有了掌控人生的权力和田地,对朝廷自然感恩戴德,今后谁敢动他们的田地,他们一定会玩命。而朝廷只要掌控这些百姓,就能无坚无摧。”

尔朱荣自然知道这些道理,只是听着听着,他忽然觉得有些不太对劲了,只因兄长说这些话的时候,目光始终看着自己。那看傻子一样的眼神让他实在是受不了。

他轻咳一声道:“兄长说得对,师仁,你觉得我们应该怎么做?”

卫铉毫不犹豫的说道:“以遵从朝廷诏令的名义普查隐户隐田、丈量田地、铲除异己。然后将异己的田地、草地、宅基分给穷苦百姓,以此收揽人心。”

“天宝,我看此法可行。”元天穆眼睛里充满赞叹之色,他其实也是这么想的,此法与古代的“尊勤君王,攘斥外夷”如出一辙。要是这样搞下来,好处和民心是自己捞,而恶名则由朝廷扛。

“不行也得行。”尔朱荣白了卫铉一眼,没好气道:“你在上党七郡搞得轰轰烈烈、声势浩大,以至很多百姓都往上党跑。我们要是不跟着,百姓都跑光了。”

尔朱荣感觉这就是大势。当南北两朝,南北两朝之内的各方势力还在勾心斗角之时,卫铉却在小小的上党完成了昔日王莽没能完成的大变革。

面对这种浩浩汤汤、横无际涯的天下大势。无论是尔朱荣自己,还是胡太后,都只能顺势而为。否则,将被民意所弃。

“两位岳丈,小婿我遇到了一桩难题……”见两位大佬没有别的话题,卫铉将胡太后册封自己为河东王以及自己的顾虑全都说了。

“有了册封的河东王,以及河东王的权力,你今后可以自由率军进入河北了。此乃天大好事,尽管应下便是了。”尔朱荣沉吟了会,展颜笑道:“你说朝廷用郡王爵位离间我们翁婿关系一事,我是相信的,不过这是小事。关键还是河东王的所拥有的权力。你可知这是为何?”

“小婿鲁钝,请岳丈教诲。”过去的几天时间之内,卫铉和麾下文武其实推演得十分透彻了,最后得出的答案很是令人信服。只不过在两位岳父面前,傻一点总是没错的。

元天穆捋了捋胡须,好像是在整理思路。尔朱荣径直说道:“说穿了,就是你打得太猛。以至于朝廷还没有反应不过来,河北相、冀、沧、殷、定、瀛、燕、幽、平、安十州就让你收复到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