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踏实前程(1 / 2)

日子一晃就到了金秋。

京郊大地一片金黄,沉甸甸的麦穗压弯了腰,到处是一片繁忙的丰收景象。

周安那西庄的“试验田”,早成了附近庄户人眼中的稀奇景。

起初大家都等着看笑话,觉得周大人虽是文曲星下凡,会做官,但这种地可不是读书能读出来的。

又是沤肥又是套种的古怪法子。

能顶啥用?瞎折腾!

可等到庄稼抽穗灌浆,人们就渐渐笑不出来了。

周安田里的玉米棒子结得又大又匀称,颗粒饱满,豆荚也格外密实,那长势,绿油油、精神神,明显比旁边按老法子种的地精神一大截。

等到真正开镰收割,田间地头满是“唰唰”的割麦声和农夫们吆喝号子的声音。

等收到周安西边那块地,过秤一称,结果更是惊掉了所有人的下巴。

“多少?一亩地打了一石八斗玉米?还额外收了五斗豆子?”

老把式周老栓看着那秤杆,手都在抖,围着那堆得像小山似的粮食转了好几圈,嘴里不住念叨:“神了…真神了…这瘠地…这瘠地咋能打出这么些粮食?这…这比好些肥地收成还好哩。”

南边那块肥地本就底子好,加上周安那些“科学”管理,精耕细作,产量也比往年高了两成不止,

这消息像长了翅膀,瞬间传遍了京郊各个庄子,甚至传到了京城里头一些人的耳朵里。

不少庄头,甚至一些小地主,都偷偷跑来看,啧啧称奇,拐弯抹角地想打听周大人这地到底是咋种的,用了啥仙法。

周安看着仓库里堆得满满的粮食,心里乐开了花,比升官发财还高兴。

这可是实实在在的收获!

他特意让周大牛和周铁根把最好的新粮磨成面,又宰了庄子上养的肥猪,给府里和交好的人家,比如苏瑾然那儿,都送了些去,美其名曰“尝尝鲜”。

那新麦蒸的馒头格外香甜暄软,卤猪肉也格外喷香入味,更是坐实了“周家庄子出好粮好肉”的名声。

这惊人的产量,以及周安鼓捣出来的那些“奇巧”农具和耕种法子,在周安的有心推动下,很快就被负责农事的衙门知道了,甚至隐隐约约传到了宫里皇帝的耳朵里。

周安正在翰林院当值,整理文书,宫里突然来了传旨太监,不是召他去御书房,而是直接宣他明日伴驾,陪同陛下去京郊“观稼”——看看秋收景象,体察民情。

周安心头一跳,强压住激动,知道弄这一场的作用出来了。

沉稳接旨,谢恩,一套流程行云流水,看不出半点异样。

当晚回家,他立刻召集家人,简单说了此事。全家人都又惊又喜,李杏更是紧张得手都不知道往哪放:“爹,皇上…皇上要去看咱家的庄子?这…这…咱们要不要准备些什么?万一冲撞了……”

“慌什么?”周安镇定自若,脸上带着笑,“咱们地里打出的粮食是实实在在的,堆在那儿就是最大的体面,比什么都强。老大老二,你们明天一早就去庄子上,告诉庄户们,照常干活,该收收,该晒晒,不必刻意准备,平常什么样就什么样,越是自然,越是本分,就越好。”

他又看向几个儿媳:“家里一切照旧,该干什么干什么。皇上是去看庄稼,看丰收,不是来咱家做客,不必惊慌。”

周安这番镇定感染了家人,大家都慢慢平静下来,但眼底的兴奋和骄傲却藏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