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乡试放榜(1 / 2)

日子像钝刀子割肉,一天天捱过去。

洪州城纪家大宅的客房里,周安、洛晨、纪浩然三人,打从贡院那个“活棺材”里爬出来,就跟霜打的茄子似的,在床上躺了十来天才勉强能下地。

身子骨还是发虚,干啥都提不起精神,应该是考试的时候,耗了心神。

这种也不是什么大病,只是靠时间去养。

纪家待客周到,吃喝用度样样精细。

可这等着放榜的日子,比考试那三天还磨人,所以三人的脸色一直恢复不到考试之前。

头几天,仨人还能强撑着凑一块儿,把考场里写的文章一点一点回忆着默出来,互相琢磨琢磨。

越往后,这话头就越难提了,每个人的心都静不下来,越说越是怀疑自己。

后面能好好吃饭,周安就制止了这种探讨的议论。

洪州城的天闷热得像个大蒸笼,知了没完没了地聒噪。

整个纪府的气氛都绷得紧紧的,上上下下都在焦急地等那个结果。

几百里外的清水村,日子也过得提心吊胆。

自从周安去赶考,周翠天不亮就爬起来,对着灶王爷的画像念念叨叨,求神仙保佑她爹平平安安,最好能高中。

于春丽和李杏早没了做针线的心思,给周安准备的新衣裳早就缝好,心里头空落落的没个着落。

俩人常坐在门槛上,眼巴巴望着村口那条被日头晒得发白的土路。

读书的周墨轩、周来福、裴逸安三个,也都跟着紧张。

秦里正更是隔三差五就晃悠到周家院门口,探头往里问:“有消息没?”

其实他心里也明白,府城放榜的消息不可能这么快到村里,可就是忍不住,非得问这一嗓子才踏实。

县衙后院,宁县令两口子又是另一番光景。

宁县令这几天在书房里坐立不安,看公文时,眼睛总忍不住往墙上挂的日历瞟。

宁夫人坐在窗边喝茶,瞅着丈夫那焦躁样儿,端起茶盏慢条斯理地搅着,故意拔高了声、

“老爷,您这么晃来晃去的,晃得我眼晕。一个乡下举子,走了运才考个秀才。您瞧瞧这洪州城里,多少富家少爷,打小就请名师指点,正经读了十几年圣贤书,都不一定能中举,他周安,哼,怎么可能头回下场就中?”

抿了口茶水,宁夫人接着刺道:“早跟您说了,别把竹茹那丫头嫁到他家去。”

在宁夫人眼里,周安那就是个贱民,就算嫁的是个庶女,但跟周安扯上了关系,宁夫人也觉得脸上臊得慌。

反正从头到尾,她只觉得周家一屋子的泥土气,满满的看不上。

要不是宁县令压着,她的嫌弃不会只在眼睛中表现出来。

“妇人之见,目光短浅,”宁县令脸一沉,袖子一甩,转身就出了书房。

洪州城里,日子就在这焦心的煎熬里一天天爬过去。

初十、十五、二十……城里茶馆酒楼开始传出各种小道消息,说谁谁文章写得花团锦簇,谁谁家世显赫必定高中。可这些话传到纪家院子里,仨人连听的心思都没有。

终于熬到月底最后一天。

天刚亮就阴沉沉的,一丝风都没有,闷热得让人喘不过气。

再差的天气,都阻拦不了秀才们看榜的心。

纪家的小厮天不亮就蹲在了贡院外街角的墙根底下。

周安、洛晨、纪浩然三人也强打精神,早早来到了离贡院放榜处最近的一家茶楼。

一进去才发现,茶楼里早已挤得满满当当。他们仨找了个角落的条凳,胡乱挤着坐下。这刻的时间过得比蜗牛爬还慢。

与此同时,清水村周家。

于春丽正端着碗,心不在焉地想着什么,手猛地一抖,“啪”一声脆响,碗掉在地上摔得粉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