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岭红脂:辰时熏骨记(下卷)(1 / 2)

苗岭红脂:辰时熏骨记

下卷第一卷桂枝助脂透深寒

苗岭的冬晨来得早,辰时的阳光刚漫过梯田,寨里的年轻猎手岩猛就拄着木矛,一瘸一拐地找到阿糯——他三天前追野猪时,摔进了山涧的寒潭,浑身湿透,当晚膝盖就肿了起来,疼得连弓都拉不开。“阿糯哥,再过半月就是猎季,我这腿要是好不了,家里的腊肉都没着落了!”岩猛的膝盖又红又肿,按下去能感觉到骨头缝里的凉意,说话时还带着粗气。

阿糯想起阿婆说的“年轻人气血旺,但寒湿易深”,便按老法子支起铜锅,雄株“豆嘎闹”、黑骨藤、透骨香按3:2:1的比例下锅,辰时的水刚冒泡,他就把岩猛的膝盖凑到蒸汽前。可熏了两天,岩猛只说“表皮暖了,骨头里还凉”。阿糯急了,跑去问榜香阿婆,阿婆正坐在药圃前翻晒雄株籽,指了指圃边的桂枝藤:“寒潭的湿邪钻得深,光靠‘豆嘎闹’的温力不够,得加桂枝拉药气,像藤条缠树,钻到骨头缝里去。”

第二天辰时,阿糯在铜锅里加了三段桂枝——选的是三年生的藤条,皮色褐红,削成寸长的段。水开后,桂枝的辛香混着“豆嘎闹”的药香飘出来,比之前更烈些。阿婆站在旁边指点:“年轻人能受得住烈些的蒸汽,把锅离膝盖近一寸,让蒸汽裹紧些,熏足两刻钟。”岩猛坐在竹椅上,蒸汽贴着膝盖,像有细小的暖针往骨头里扎,没一会儿,额头的汗就顺着脸颊往下淌,“里面好像有热气在跑,比昨天舒服多了!”

连熏五天,岩猛的膝盖肿全消了,第七天辰时,他试着拉了拉弓,竟能稳稳射中靶心。他给阿糯送了块新鲜的野猪肉:“阿糯哥,加了桂枝后,疼像被风吹走了!”阿婆笑着拍了拍阿糯的肩:“治‘冷骨风’要懂‘借劲’,借桂枝的通劲,借辰时的阳气劲,借年轻人的气血劲,药气才能透得深。这些不是我编的,是我阿娘治过寨里多少猎手,才摸出的门道。”阿糯把桂枝的用法记在桦树皮上,旁边画了株带红藤的桂枝,像给之前的口诀添了新注脚。

下卷第二卷竹笔初录辨红脂

转年开春,黔东南苗族文化研究所的蒙阿妹带着苗文竹简,来到芭沙苗寨——她要给《苗药集》补充“冷骨风”的方剂,听说榜香阿婆的“豆嘎闹”熏洗法最灵,特意来记录。蒙阿妹穿着蓝布苗装,竹简用红绳系着,刚见到阿婆就问:“阿婆,您这雄株‘豆嘎闹’怎么选?书里只写‘叶红者为雄’,可我在别的寨看,有的叶红籽却空,熏洗不管用。”

阿婆没急着回答,让阿糯去药圃摘两株补骨脂——一株叶尖微红,籽实浅褐;一株叶红透尖,籽实深褐发亮。“你看这两株,都叶红,可这株(浅褐籽)是‘假雄株’,去年遭了虫,籽里是空的;这株(深褐籽)才是真雄株,捏着硬实,闻着有辛醇味,像辰时的阳光晒透了。”阿婆把真雄株籽递给蒙阿妹,“老辈人还说‘红透尖,籽如炭,熏骨寒’,这后半句没写在书里,却是选雄株的关键。”

蒙阿妹自己也有五年的“冷骨风”,每到春天,手腕就发僵,握不住竹简。她半信半疑,让阿糯按真雄株的方子,辰时给她熏洗——铜锅里加了“豆嘎闹”、黑骨藤、透骨香,还按阿婆说的,加了半把艾叶(蒙阿妹体寒)。蒸汽裹着药香,辰时的阳光照在手腕上,蒙阿妹忽然觉得手腕里的寒气在“化”,像冰遇着暖阳。

熏了三天,蒙阿妹的手腕能灵活翻竹简了;七天后,她能握着竹笔写苗文,手不抖也不僵。她坐在火塘边,把阿婆选雄株的诀窍、加艾叶的缘由、辰时熏洗的时辰把握(“辰时初阳弱,熏一刻;辰时中阳盛,熏两刻”),都一笔一划写在竹简上。“阿婆,我以前在书里记的都是‘死方子’,今天才知道,活的法子都在您的眼里、手里。”

阿婆摸了摸竹简上的字迹,说:“苗药不是刻在竹上的字,是踩在山里的路——我阿娘当年教我选‘豆嘎闹’,带我在药圃里看了一百株,才让我认真雄株;教我熏洗,守了一百个辰时,才让我自己煮药。书要写,但得先跟着人学,跟着病学,才不会写错。”蒙阿妹把竹简抱在怀里,觉得这不是普通的记录,是把苗岭的阳光、药香,都刻进了竹片里,让口传的智慧有了能碰着的温度。

下卷第三卷续断伴脂缓老腰

霜降后的苗岭,晨雾能漫到吊脚楼的屋檐。寨里的米秀阿婆已经八十岁,冷骨风缠了她三十年,今年又添了腰椎劳损,连起床都要靠儿媳妇扶,夜里疼得哼唧,连垫在腰下的羊毛毯都觉得凉。她儿媳妇找到阿婆时,眼睛红着:“阿婆,米秀阿婆说不想治了,怕拖累我们......”

榜香阿婆拄着木杖,带着阿糯去米秀家——辰时的阳光刚照进火塘,米秀阿婆躺在床上,腰弯得像虾米,手按着腰眼,连说话都没力气。阿婆摸了摸她的腰,皮肤凉得像山涧的石头,又看了看她的膝盖,虽然肿得轻,却僵得不能弯:“她这不是单纯的‘冷骨风’,是腰肾两虚,寒气裹着劳损,得加续断补腰肾,不然光熏膝盖,腰还会疼。”

第二天辰时,阿婆和阿糯背着铜锅,又带了捆续断藤——续断藤褐绿,节上有细根,阿婆让阿糯把藤条砍成寸段,和雄株“豆嘎闹”、黑骨藤、透骨香一起下锅。“续断像苗家的绑带,能把腰肾的‘劲’绑住,不让寒气再钻进去。”阿婆让米秀阿婆趴在铺了羊毛毯的木板上,腰对着铜锅口,又用厚布把腰和锅罩住,“老人皮肤嫩,蒸汽要温,像晨雾擦脸,不能烫。”

阿糯守在旁边,每隔半刻就给锅里添一勺温水,不让蒸汽断。米秀阿婆趴在木板上,没一会儿就说:“腰里像揣了个暖蛋,不那么凉了。”熏完后,阿婆又用雄株“豆嘎闹”研成粉,加了些蜂蜡,熬成药膏,敷在米秀阿婆的腰眼上:“辰时熏透了经络,药膏能把温力锁在里面,夜里也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