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茅山秋霜:羊藿显灵机
刘宋年间的茅山,秋末总是裹着层清冽的霜。丹房后的坡地上,丛生着一丛丛带锯齿的草,叶形像羊的耳朵,霜打过的叶片泛着淡绿的光晕,风一吹就蹭着青石砖轻颤,这是云机子在三年前云游时带回的草——山民叫它“羊合叶”,他却在丹炉边尝出了特别的辛麻感,顺着喉咙往下沉,直抵腰肾,便知是补肾的良药,又因它能助阳气,便唤作“仙灵脾”。
云机子是茅山的医士,丹房里总飘着药香与丹火的气息,案上摆着半卷《神农本草经》,旁边堆着炮制好的草药,最显眼的是个用六一泥封着的陶罐,里面盛着丹砂,是练“伏火丹”时用的。这日他蹲在坡地前,掐了片仙灵脾的叶子放进嘴里,辛麻感比春日时更浓,却带着点霜气的凉。“秋尽气敛,根藏阳气,叶承秋露,阴阳相济。”他喃喃道,指尖抚过草根,节节相连,像串起来的玉珠,断面的白浆沾在指腹,闻着有股清苦的香。
这时丹房的童子小跑过来,手里攥着块染了药汁的布:“先生,山脚下的老栓伯又疼得站不起来了!”云机子起身往山下走,老栓的竹屋里,老人正靠着墙,右腿肿得像个馒头,一按就疼得皱眉:“先生,喝了您给的仙灵脾,好是好点,可这霜一落,又犯了。”云机子摸了摸老栓的脉,沉迟而弱,像被霜冻住的溪涧:“是药力没透进骨里。”
回到丹房,他盯着炉里的丹火发愣——炼丹时用“伏火”法能让丹砂的药性更纯,用“六一泥”固济能锁住气,那仙灵脾是不是也能借丹道的法子炮制?炉里的火光映着他的脸,他拿起一株仙灵脾,又摸了摸案上的羊脂,忽然眼睛一亮:“羊脂属阳,能助药气;丹火温炙,能透筋骨。这茅山的草木,该是懂丹道的。”
第一卷老栓祛痹:羊脂初炙脾(秋收冬藏·四气五味·归肾经)
茅山脚下的老栓,最会编竹筐,可自从三年前淋了场冷雨,右腿就落下了痹痛的毛病,每到秋末霜降,就疼得连竹刀都握不住。云机子给的生仙灵脾,煎水喝了能缓解,可一遇寒,疼就卷土重来,老栓的竹筐堆在墙角,落了层薄灰,他看着就叹气:“这腿要是好不了,以后可怎么活?”
“先生说,得给仙灵脾添点‘阳劲’。”童子把老栓扶到丹房,云机子正坐在案前,手里拿着块雪白的羊脂,是山民刚送来的,还带着点羊奶的腥甜。“你这痹痛是寒湿困肾,仙灵脾性温,能补肾阳,可生用的药力散,得用羊脂炙过,让阳气温透进去。”
云机子先把仙灵脾的叶子四畔的花夹掉——那花虽艳,却耗药力,用银质的夹刀细细剔除,叶片变得齐整,霜气的凉也散了些。“秋尽后草木阳气收根,这时细锉,能留住根里的气。”他用青铜锉把仙灵脾的根、茎、叶都锉成小段,铺在青石盘上,像撒了层淡绿的碎玉。
接着他把羊脂切成薄片,和仙灵脾按一比三的比例拌在一起,青石盘放在丹炉的余火边,慢慢炙烤。羊脂遇热融化,裹着仙灵脾的碎段,发出“滋滋”的轻响,药香混着羊脂的暖香,飘得满丹房都是。云机子不时用竹铲翻动,直到羊脂完全渗进药里,碎段变得油亮,泛着浅黄的光,才停了火。
他给老栓煮了碗炙过的仙灵脾药汁,琥珀色的汁里飘着细小的药渣。老栓喝了一口,辛麻感里带着点羊脂的甜润,不像生药那么冲,喝完没多久,就觉得右腿暖暖的,像有股热流顺着经络往下走。连喝三天,老栓能拄着竹杖慢慢走;喝到第七天,竟能坐在院子里编竹筐,竹刀在手里转得灵活;到了立冬,他又能像往常一样,挑着竹筐去镇上卖,路上的霜气也不觉得冷了。
老栓给云机子送了个新编的竹篮,篮底刻着仙灵脾的叶子。“先生这炙药的法子,比生药灵多了!”云机子摸着竹篮笑:“不是我灵,是这草懂节气,羊脂懂阳气,秋尽炙之,顺天应人,才能成治病的机缘。”他把炙仙灵脾的法子记在竹简上,用朱砂写着:“仙灵脾,秋尽细锉,去花,以羊脂拌炙,待脂尽为度。性温,味辛微苦,归肾经,主寒湿痹痛,补肾阳,强筋骨——此乃顺秋收之气,借阳助药之理。”
第二卷阿莲求子:伏火固药魂(阴阳五行·伏火法·六一泥)
茅山深处的阿莲,嫁过来三年,一直没能怀上孩子。她的小腹总像揣着块冰,每月的月信也不准,颜色暗得像墨,喝了不少汤药,都不见好。婆婆偷偷抹泪,说她是“石女”,阿莲夜里总哭,眼睛肿得像核桃,连饭都吃不下,人瘦得一阵风就能吹倒。
“云机子先生的药能治痹痛,说不定也能治我的病。”阿莲抱着最后一丝希望,往丹房走。路上见丹房的烟筒冒着轻烟,和往常不一样——这次的烟是淡青色的,裹着股特别的药香。她走进丹房,见云机子正用六一泥封陶罐,罐口绕着红绳,像个小小的丹炉。
“你的病是宫寒不孕,肾阳气不足,光用羊脂炙仙灵脾还不够,得用‘伏火’法把药力锁在药里。”云机子让阿莲坐在竹椅上,摸了摸她的脉,细而迟,像冻住的棉线;再看她的舌苔,白腻得像涂了层霜。“肾主生殖,肾阳不足,子宫就像没了炭火的屋子,种子落进去也发不了芽。”
他从案上取来炙好的仙灵脾,又加了点当归和熟地,一起放进陶罐里,然后用六一泥——那是用赤石脂、滑石、石膏等六种矿物按比例调和的泥,捏成薄片,把罐口封得严严实实,只留个细孔。“六一泥属土,能固气;丹火属火,能助阳,火生土,土助药,阴阳相济,药力才纯。”
云机子把陶罐放在丹炉的夹层里,用文火慢慢烧——这是“伏火”法,炼丹时用来去除丹砂的毒性,让药性更稳。他不时用银簪探进细孔,闻着药香的浓淡,火不能太急,不然药会焦;也不能太缓,不然伏不住气。烧了三个时辰,陶罐的六一泥裂开细缝,飘出的药香带着股温醇的甜,云机子才熄了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