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5章 山川已见金戈动(1 / 2)

高欢赋毕,手腕猛地一沉,铿然一声,将那柄还带着凛冽杀气的大夏龙雀收入鞘中。

“好诗!好气魄!”

身后众将轰然喝彩,侯景率先上前半步:

“恁地霸气!依我看到时候等我军攻破建康,定要将陛下此诗勒石于秦淮河畔!让那些终日只会咬文嚼字、吟风弄月的江南酸儒们都睁眼看看,什么才是囊括四海、吞吐天地的英雄气概!”

高敖曹更是哈哈大笑:

“陛下要驭九州还不简单!?等我们把萧梁灭了,这天下九州该又是一统啦!”

众将轰然应和,齐声应和:“愿为陛下效死!”

窦泰抚掌赞叹:

“萧萧征马,饮渭临流,这一句最合我等北镇子弟心意!只有我们这些北镇出来的子弟,才知道战马对着河水低头痛饮是什么景象!”

苏绰咂摸半晌,莫名由想起自郑氏入宫之后,高欢的诗文造诣便突飞猛进,字句间时常流露出不同于往日武人直率的凝练与古意。他嘴角不由得浮起一丝了然轻笑,旋即敛容,朗声开口:

“江南文风,虽冠绝一时,却只一味追求文弱清丽之风。他们终日沉溺于声律格式,钻研什么‘四声八病’之说,更有甚者,苛求一简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此等莫名其妙的玩意儿,不过是文字游戏的极致,雕虫小技罢了!”

他语调陡然拔高,带着毫不掩饰的批判:

“其结果是,江南那些所谓的名士雅客,文章字字雕琢,句句精巧,却通篇寻不见半分筋骨与血气,华美其外,败絮其中,可谓舍本逐末,完全背离了文章载道、抒发志向的根本!”

“反观陛下,”苏绰转身,面向高欢,郑重说道:

“昔年一句‘春风不度玉门关’,仅七字便写尽边塞苍凉辽阔,道尽征人乡愁。而今日此阙古风,雄浑磅礴,意境直追魏武当年横槊赋诗、对酒当歌的慷慨气象!这才是真正得到了文章的精髓与造化!由此观之,江南文武,从气魄到根基,皆远不及我江北多矣!”

言罢,苏绰忽然正了正衣冠,上前一步,撩起袍袖,竟对着高欢行了一个极为标准的弟子礼,肃然请命:

“臣,恳请陛下允准!将此诗作即刻遣快马送回洛阳刻版印刷,广传天下!臣要让天下人都看清楚,真正的文章造化,不在风花雪月之间,不在繁琐声律之内,而在英雄肝胆之间!”

高欢听罢纵声大笑:

“若无你们这班文武肱骨,时时砥砺,壮我胆气,朕今日岂敢在此班门弄斧,追比魏武雄风呢?”

说完,他手臂一扬,手中那柄大夏龙雀再次铿然出鞘:

“待朕踏平江南,一统寰宇之日,必与诸位痛饮三日,不醉不归!”

话音未落,下方突然炸起一道惊涛,众将呼吸都为之一窒。

侯景拔出佩剑割破手掌,任鲜血滴入浪中:

“大夏万胜!”

高敖曹等人纷纷效仿,刹那间长风裹挟着血腥气扑面而来,竟似有金戈铁马之声从中奔涌而至。

高欢再不多言,径自转身:

“传令各军:即刻发兵!”

“喏!”苏绰眼中精光爆射,躬身领命,向一旁的传令兵道:

“令下!众军出击!”

随着命令传达下去,早已枕戈待旦的各处营盘瞬间沸腾!

不再是风声,而是战鼓!低沉如滚雷的鼓点一声接着一声,悍然撕裂沉夜空,震得人心头发颤。

无数火把次第点燃,蜿蜒如火龙,将天幕与江面都映成一片赤红。

紧接着,是马蹄声!最初只是零星几点,自各处营寨中响起,迅速由点及面,汇聚成一片磅礴浩瀚的狂澜。

成千上万只铁蹄同时叩击大地,整个原野都在随之颤抖。甲胄与兵刃的撞击声密集得没有一丝间隙,铿锵作响。

高欢翻身上马,他回望一眼身后快速集结的直属精锐,猛一抖缰绳,要袅人立而起:

“万景!随朕直取临涣!”

其余诸军,依原计划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