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2章 梵唱声高绕殿墙(2 / 2)

他目光转向武官队列,缓缓开口:

“陈卿,太子举荐于你,你意下如何?”

陈庆之应声出列,先是恭敬行了一礼,而后声音沉稳道:

“陛下,屯田垦荒,乃强兵富民之基。臣虽一介武夫,亦深知粮草乃国之命脉。若陛下信重,委此重任,臣必当竭尽心力,经营地方,广开田亩,以期早日产出,为陛下分忧,为我大梁积攒厚实家底!”

就在陈庆之话音刚落的瞬间,朱异突然发出一声清晰的冷笑,骤然开口:

“陛下!臣以为,此事大为不妥!”

他转向御座,言辞激动:

“陛下明鉴!陈将军之忠勇,臣等皆知。然则,将军终究是武将出身,长于疆场厮杀,这经营地方、理财收赋,乃是极其繁琐复杂之事,需精通吏治、会计之文臣方可胜任,非陈将军所长啊!此其一。”

他话锋一转,目光锐利地瞥向萧纲,继而意味深长地看向陈庆之,语带双关地继续说道:

“况且……陛下,司州地处江北前沿,位置敏感特殊。陈将军刚刚从北边归来不久,对那边情形可谓‘熟稔’。

如今太子殿下又急切地举荐陈将军再度北上,总揽二州军政大权……此举,恐难免引人疑虑,滋生不必要的误会啊!还望陛下与太子殿下三思!”

萧纲的脸色骤然变得铁青,他猛地踏前一步,几乎逼近朱异身前:

“你此言究竟是何用意?陈将军忠心为国,天下皆知!你岂可在此含沙射影,暗指忠良?!”

朱异却丝毫不为所动,反而显得越发从容。他慢条斯理地略一躬身,姿态恭敬,语气却绵里藏针:

“太子殿下息怒,切勿动气。臣一片赤诚,天地可鉴,所言所行无一不是为了大梁的江山社稷着想啊。”

他故意顿了顿,目光扫过御座上那位看似超然物外的皇帝,继续不紧不慢地说道:

“臣只是觉得,屯田理财,关乎国计民生,非同小可,需得由真正精通此道的干吏能臣方可胜任。若论及人选嘛……臣之心中,倒是另有一位合适之人,其才具……”

“够了。”

一个平静却不容置疑的声音从御座之上传来,打断了朱异的话。

萧衍终于将目光从御案的佛经上抬起,眼神里带着一丝不耐。

他看了看因愤怒而面色通红的儿子,又瞥了一眼恭敬垂首的宠臣,略显疲惫地摆了摆手。

“开源节流,非一朝一夕之功。所谓屯田更是长久之事,牵扯甚广,一时于事无补,且容后再议吧。”

他的话语轻飘飘地落下,直接中断了下方交锋。

随即,他的目光完全转向朱异,语气变得明确起来:

“朱爱卿,金身佛像乃眼下第一要务,关乎朕之诚心,关乎国运福祉。此事,就按你方才所奏的去办,即刻拟旨,加征‘供佛赋’,务必保证工程用度,不得延误分毫。”

“臣,领旨!陛下圣明!”

朱异的声音瞬间变得无比洪亮,透着一股扬扬得意的胜利感。他深深地躬身行礼,几乎将笏板触地。

在起身的刹那,他极其迅速而又毫不掩饰地朝萧纲投去一瞥,眼神倨傲。

萧纲只觉得一股热血直冲头顶,双拳在宽大的袖袍中死死攥紧。

陈庆之不知何时悄然靠近他半步,极其轻微地摇了摇头。

退朝后,萧纲与陈庆之沉默地并肩走在长长的宫道之上。

身后巍峨的台秤宫殿渐渐远去,朱异在一群趋附之臣的簇拥下,谈笑风生地从他们身旁经过,甚至没有再看他们一眼。

直到周围的人群渐渐稀疏,萧纲终于再也无法维持表面的平静。他的肩膀微微垮下:

“子云……今日之事,皆因我无能。我空有储君之名,却连一句于国有利的谏言都无法使之上达天听,连一位国之栋梁都无法举荐于正当之位……我,愧对天下!”

陈庆之缓缓摇头:

“是臣考虑不周。臣只是……只是未曾料到,朱异在朝中的权势竟已到了如此地步?陛下对其信重,竟已到了全然不顾事实、不问是非的程度?一言可决天下赋敛,一言可废忠良之策。满堂文武竟无一人如殿下这般敢出一言!”

说着,他长叹了口气。

远处传来阵阵梵唱,悠扬的佛号声中,两人不约而同地停下脚步,望向佛音传来的方向,随即又彼此对视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