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2章 梵唱声高绕殿墙(1 / 2)

三日后,建康台城,太极殿。

大殿之内,百官依序而立,个个屏息凝神。

皇帝萧衍今日难得上朝,手中却还是捻动着一串光滑的佛珠,一派高僧大德风范。

朱异手持笏板,步履轻快地出列,站定在御阶之下:

“臣启奏陛下!天佑大梁,佛光普照!而今同泰寺金身大佛之铸造,进展极为顺利!工匠日夜赶工,不敢有丝毫懈怠。

依眼下进度,再有大半年,金佛便可铸成,供万民朝拜,彰显陛下虔敬之心,护佑我大梁国运绵长!”

萧衍微微颔首,唇齿间轻轻吐出一个字:

“善。”

朱异脸上的笑容愈发灿烂,他稍作停顿,话锋悄然一转,语气变得略带几分忧患与迟疑:

“只是……陛下,臣……臣有一事,不得不报,亦是为工程计,为陛下圣誉计。”

这句话终于成功吸引了萧衍的注意,萧衍缓缓抬起头,目光投向了他,带着一丝询问。

朱异深深躬下身,言词恳切:

“铸造如此宏伟金身,所耗黄金甚巨,初时预算已远远不足。如今内帑(tag)……恐已难以支撑如此庞大的开支。若因此耽误了佛像竣工之期,乃至使得佛像有所减损,臣……臣万死难赎其罪啊!”

萧衍眉头微微蹙起,显然此事触及了他的关切:

“竟有此事?爱卿有何建议,可解此困?”

朱异眼中迅速掠过一丝难以察觉的精光,他再次躬身,声音提高,确保殿内每一位官员都能清晰听见:

“陛下!臣苦思冥想,确有一策,或可两全其美!臣以为,陛下虔心礼佛,乃万民之表率,天下信众,谁不愿为供奉我佛尽一份心力?故此,可特设‘供佛赋’,专款专用!”

他略直起身,目光扫过噤若寒蝉的群臣,继续朗声说道:

“此赋也不必过于繁复,就按天下民户所拥田亩多寡缴纳,田多者多出,田少者少出,最为公平不过!

江南之地,素来富庶,百姓又多为虔诚向佛之人,能以此方式为铸金佛、为陛下功德贡献一份力量,必当视为殊荣,踊跃供奉,绝无怨言!

如此一来,金佛工程可无忧,陛下之宏愿得以圆满,天下信众亦得偿供奉之心愿,岂非三全其美?”

此言一出,阶下群臣顿时一阵轻微的骚动,许多人目瞪口呆。

他们交换着眼神,却无一人有勇气在此刻站出来反驳。如此名目的赋税,未免也太说不过去了!

就在这片压抑的寂静之中,一个清朗声音打破了大殿内的氛围:

“臣,有本奏!”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太子萧纲毅然出列,站到了朱异身旁。

萧衍脸上闪过一丝明显的惊讶,似乎没想到许久未曾积极参政的儿子会在此刻发言。

“讲。”萧衍的声音依旧平淡。

萧纲深吸一口气:

“陛下!臣以为,朱令君所言‘供佛赋’,恐非善策。近年来天时未必年年顺遂,民间亦有疲敝,骤然加赋,恐非所宜。

与其竭泽而渔,加重百姓负担,不如另寻他法,开源节流,方是长久之计啊!”

他顿了一顿,将早已和陈庆之商量好的对策抛出:

“臣听闻,南、北司二州,历经前朝战乱,如今地广人稀,大量良田荒芜,无人耕种。

此实乃巨大浪费!若朝廷能派遣一位干练果决、精通农政之能臣前去,授予其刺史之职,专司主持屯田垦荒之事,不出三年,必能大增粮米产出。

届时,不仅朝廷财赋可增,用以供奉佛事绰绰有余,更能充实军粮,稳固边防!儿臣不才,愿举荐一位绝佳人选,散骑常侍陈子云!陈将军文武兼备,处事严谨,若委以其南、北司二州刺史之任,专司屯田理财,必能为父皇分忧,为佛事筹措充足善财!”

话音刚落,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萧纲、朱异以及被点名的陈庆之身上。

朱异细长的眼睛猛地眯了起来,阴鸷的目光在萧纲和陈庆之之间来回扫视,脸上那原本恭敬的笑容早已消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冰冷的审视和急速的算计。

萧衍沉吟了片刻,似乎对这个不涉及直接加赋的方案产生了些许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