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1章 国事(1 / 2)

沈峻跪在地上,额角的伤口仍在渗血。

他已经在此跪禀了许久,从江北军队的动向说到江北防线的空虚,再从粮草匮乏讲到士卒疲敝。可皇帝自始至终连眉梢都未曾动一下。

此刻,殿内沉寂,只有萧衍指间佛珠相互摩擦的细微沙沙声。

在某一个瞬间,沈峻几乎以为自己在向一个根本不存在的皇帝汇报国事。

朱异冷冷地俯视着脚下颤抖的身影,眼中闪过一丝极快的得意,随即又化为十足的忧虑与忠诚,他张开口,正准备继续他的驳斥。

一直如同入定般的萧衍,终于动了。

他极其缓慢地,抬起了那只一直捻着佛珠的手。

“沈中丞。”

他声音平淡,带着久诵经文后特有的绵软迟滞。

朱异到嘴边的话戛然而止,迅速换上谦卑聆听的姿态。

萧衍的目光第一次有了焦点,却并未落在浑身颤抖、血迹斑斑的沈峻身上,而是极其缓慢地,掠过了一旁侍立宦官捧着的一个新进贡来的玉雕八宝莲灯座,停在了自己手指捻动的那串佛珠上。

“沈中丞所言……”

他顿了一顿,似乎真的在思考:

“江北胡儿是否要南下,朕自会明察。”

一句话说得四平八稳,完全是帝王的标准腔调。沈峻几乎要叩首谢恩,至少,陛下听到了,陛下说会明察!

就在沈峻眼中似乎燃起一丝微弱的希冀,皇帝的语气却陡然来了个飘忽的转折:

“不过……朱卿啊。”

萧衍却又微微侧了侧脸,目光掠过沈峻,投向一旁垂手恭立的宠臣朱异:

“前日从江北送来的那批新玉雕,有尊无量寿佛坐像,其玉质,朕瞧着倒有几分意思……闻说是嵩山之玉?”

他小心翼翼地摩挲着手中戒指的玉珠:

“卿以为,”

萧衍继续着他方才的话题,语气轻松:

“此玉之成色与通透,可及得上朕手中这颗,这颗西域于阗国今年才贡来的羊脂玉籽料么?朕记得,朱卿于此道,亦是方家。”

听闻此言,朱异脸上顷刻绽开一朵无比浮华的笑花,带上了一丝被皇帝认可的得意。

他上前半步,声音清朗圆润,透着十足的谄媚与熟练:

“陛下圣心烛照!明鉴万里!那嵩山新玉,虽是匠人呕心沥血之作,雕工也算尚佳,然其玉根底子终究粗粝不堪,山玉之气未褪,更欠了一分温凝如脂的灵透!光华内蕴之度,蕴藉雍容之态,远不及陛下手中这颗于阗老玉之万一!譬如瓦砾之比明珠,萤火之望皓月!”

他一边说,一边观察着萧衍的神情,见皇帝指尖捻动佛珠的动作似乎更舒缓了些,便知这话说到了心坎里,语气更是拔高了几分:

“若陛下喜这于阗玉色,臣即刻着人,以八百里加急快马直传北境诸州!令刺史太守们暂停一切冗务,务必亲自督办,精选上品羊脂玉籽料!再征召天下玉匠,刻成万寿宝莲纹,供奉于陛下案前,焚香诵经以待……如此,方不负陛下之雅赏、佛祖之恩德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