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0章 黄袍加身(下)(1 / 2)

黎明前的长安城笼罩在薄雾之中,司马子如立于行辕书房内,眉宇间还带着昨夜筹划功成、大事将定的激荡和欣喜。

他手里摩挲着一块白玉印纽,印纽在烛火下泛着温润光泽,印纽上的螭龙盘踞欲飞,龙睛处两点朱砂如血般殷红。

“郡公,寅时三刻了。”

书吏在门外屏息禀报,声音压得极低。

司马子如指尖一顿,缓缓收回,自袖中抽出一方素白丝帕,极仔细地擦拭着玺上本不存在的灰尘,动作带着一种近乎虔诚的郑重。

窗外,甲士换岗的脚步声铿锵有力,一声声直撞入他胸膛,与那颗因亢奋而擂鼓般急跳的心脏共鸣。

“备墨。”

他声音不高,廊下候命的三名书吏闻声立刻小跑进来,垂首侍立。

前面那个最年长的书吏双手高捧一方紫砚,墨块是上品松烟,置于砚中,清水研磨,沉郁的墨香瞬间在斗室弥漫开来,沁人心脾。

司马子如深吸一口这熟悉而令人心定的墨气,提笔饱蘸浓墨,笔尖在砚沿轻刮三下,墨汁凝聚欲滴,浓淡正宜。

“臣高欢诚惶诚恐叩首顿首,臣本边鄙武夫,蒙陛下不弃,委以重任。岂敢妄觊神器,僭越名器?

然三军将士叩首流血,百姓黎庶号泣道旁。臣虽愚钝,亦知天命不可违,民心不可逆……”

笔锋落于素白绢帛,字迹遒劲刚健,力透纸背。

他落笔极缓,并不是刻意,实在是因为手抖的厉害。

落笔的时候思绪不住翻涌:

多年风云激荡,从怀朔镇时候的籍籍无名,到六镇烽烟中追随高欢浴血搏杀,从晋阳起兵时的筚路蓝缕,到如今权倾朝野,新朝肇建在即……

桩桩件件,俱是恍如隔世。

手上的颤抖,是夙愿将偿的激越,是位极人臣的狂喜,更是对过往峥嵘岁月的喟叹。

“郡公,受禅台那边……”

亲兵统领的声音在门外响起,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急切,却又戛然而止,显是有所顾虑。

司马子如目光不离绢帛,头也不抬问道:

“窦宁世到了?”

“回郡公,窦将军和高将军联袂来访,”

统领的声音带着明显的敬畏:

“二位将军说,受禅台规制乃新朝气象所系,至关重要,恳请郡公亲临指点一二,务必尽善尽美,震慑天下!”

笔锋行至“再造山河”最后一捺,司马子如手腕猛然下沉,重重一顿,力贯千钧!

随即,他稳稳搁下毛笔,小心加盖上手边白玉印纽。

随后,将这份承载着新朝法统与自身功勋的谢表递给侍立书吏,声音沉稳而透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即刻着人,以金粉精描一遍,务求辉煌庄重。待墨迹干透,熏以御用龙涎香。

此表,须以八百里加急,昼夜兼程,直送洛阳行宫!不得有误!”

交代完毕,司马子如从容起身,大步走出书房,看向亲卫首领:

“走!我们去寻二位将军……”

东方天际,鱼肚白已然浸染开来。

他深深吸入一口饱含晨露清冽与泥土芬芳的空气,整了整簇新的绛紫色官袍袍领,扶正腰间象征一品大员的玉带金銙,目光如炬,迎着初露的晨曦,昂然向前走去。

…………

七日后,长安东郊,灞水之滨,渭水平原开阔处。

一座巍峨巨台拔地而起,其势迫人,正是窦泰等人连夜加紧赶造的用于正式接受天子禅让的受禅台。

台基高达九丈,合天地至数,通体以青白二色巨石严丝合缝垒砌而成。

青石取自终南山阴,其色如天,白石采自渭河之底,其质类地,取“苍天在上,厚土在下”之古义,昭示新朝承天受命,统御万方之正统。

台顶平台广阔,可容百人,尽铺丈余宽的猩红西域贡毡,赤色如血。

因道武帝拓跋珪建国之初,大魏沿用西晋旧制,以晋为金德,因此魏自居“水德”,服色尚黑。

但是到了孝文帝太和十四年,经高闾、李彪等人奏议,正式改定为“土德”,服色尚黄,以此上承西晋之金德,并废止了早期水德之说。

司马子如深谙此道,力主今朝承禅,当顺五行生克,土德之后,合当木德承运。

论起这个来,高欢自是没有司马子如这般头头是道,故此,也并没有提出什么意见。

这受禅台周围巍然矗立八根合抱巨柱,取“东方生木,其数八”之精义。

柱身通体涂以玄青大漆,深沉如渊,正是应新朝木德之正色。

柱顶高擎八面青色大纛,纛旗迎风怒展,猎猎之声裂空。

旗面以纯金丝线,密绣斗大“高”字徽号。初升朝阳遍洒金光,旗上金辉迸射,破开东郊晨雾,辉耀十数里外,在长安城阙之上亦清晰可辨,煌煌然宣示着即将御极九重、君临天下的至高姓氏。

台下八千精锐甲士,严整按东、南、西、北、中五方之位肃立。

东方主位,兵力倍于他方,阵列尤为森严,以应木德居东、主生发之象。

士卒皆披精锻玄甲,持丈二长槊,戈矛之锋攒聚如林,寒光凛冽,拱卫着这即将见证神器易主、天命转移的圣台。

自长安东宣平门起,直至受禅台前,十里御道两侧,高王心腹精锐——晋阳甲骑与直府锐士,皆持戟按刀,甲胄鲜明,旌旗仪仗遮天蔽日,一派庄严肃杀景象。

此刻,天地肃穆,唯闻大旗猎猎作响,金线“高”字光芒流转,静候那改天换地的一刻降临。

高敖曹按剑立于台前,铁甲外罩着玄色锦袍。他目光如电,扫过台下密密麻麻的军阵。

更远处,长安百姓挤满了每一条能望见高台的街巷,人头攒动。

“来了。”

韩轨低声道,声音里带着压抑不住的颤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