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2章 禅位诏书(1 / 2)

咸阳郡公府的书斋内,唯有一盏孤灯如豆,灯芯不时爆出细微的噼啪声,在孙腾紧锁的眉头和紧抿的嘴唇上投下摇曳的光影。

炉中的炭火将熄未熄,室内寒气渐侵,案几上堆积如山的文书与典籍被粗暴地推向两侧,空出中央一片素白。

孙腾枯坐案前,目光如炬。

他紧握笔管的手指因用力过度而骨节发白,微微颤抖着在素绢上落下一个个铁画银钩的字迹。汗水从额角滑落,与墨迹一同沾染了袖口。

窗外,一棵老树在风中摇曳,远处偶尔传来几声犬吠,更添几分肃杀。

“神器有归,非私可据……”

孙腾低声念着刚写下的字句,突然眉头一皱,猛地将笔掷于案上,发出“啪”的一声脆响。

“不妥!”他咬牙道,一把抓起素绢揉成一团,狠狠砸向将熄的炭盆。纸团落入炭灰的瞬间腾起一股青烟,焦糊味顿时弥漫开来。

孙腾双手撑案,胸膛剧烈起伏。这等攸关天下之事,必须好生斟酌!

“既要冠冕堂皇,又要断绝元氏所有念想……”

孙腾喃喃自语,喉头发紧。他转身从书架上抽出《尚书》,翻到《尧典》篇,目光在“允执厥中”四字上停留许久。

炭火又暗了几分,寒意直入骨髓。孙腾搓了搓僵硬的手指,再次提笔蘸墨。

“陛下失德,天厌之……”笔锋刚触及素绢,孙腾又猛地顿住,一滴浓墨晕染开来。

“太直白了。”他闭目长叹,额角青筋暴起。窗外,更漏声遥遥传来,已是四更过半。

孙腾起身踱步,他行至窗前,猛地推开窗户,任由外面凉风灌入,吹散书斋内浑浊的气息。

“想来元朗该明事理了……”

他仰头望向漆黑如墨的夜空,几颗寒星冷冷闪烁。

忽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从廊下传来。

“谁?”孙腾厉声喝道,手已按上腰间佩剑。

“是老奴。”老家宰孙福的声音从门外传来,带着几分惶恐:

“老奴见书斋灯还亮着,特来添些炭火。”

孙腾紧绷的肩膀略松,沉声道:“进来。”

木门吱呀一声开启,孙福佝偻着身子,捧着一盆新炭步入。瞥见满地废绢,不由得一阵肉疼。

“家主,您这是……”

“不必多问。”孙腾冷冷打断:

“添完炭就出去,不要让别人打扰我。”

孙福手一抖,几块炭骨碌碌滚落在地。

他慌忙跪地拾起,颤声道:“老奴明白,老奴明白……”

待孙福退下,孙腾深吸一口气,重新坐回案前。他取出一张崭新的素绢,缓缓抚平。这一次,他没有急于落笔,而是闭目沉思,任由脑海中万千思绪翻涌。

高澄那双如炬的眼睛仿佛就在眼前。“泰山之坚,终不为厉……”世子的话在耳边回响。

“有了!”孙腾猛地睁眼,眸中精光暴射。他提笔蘸墨,笔走龙蛇:

“朕闻王者代天牧民,神器有归,昔唐尧禅舜,协和万邦;汉魏推贤,光宅四海。盖取法于乾象,允协乎人心者也……”

这一次,文思如泉涌,孙腾巧妙地将元魏朝廷这些年的腐败无能、天灾人祸归结为“天命已衰”的证据,又将高王本就已经不容忽视的功绩无限拔高——

“扫清河朔,廓清寰宇,解民倒悬……”

写到关键处,孙腾笔锋如刀,力透纸背。他反复推敲,最终以:

“上惧天谴之及,下惭黎庶之望。追惟尧舜之轨,近鉴魏晋之仪,稽天人之至望,顺亿兆之嘉猷”为由,将罪名尽数扣在元朗头上。

“……今欲远追古圣,近光前烈,敬逊厥位,以禅于尔……”

最后一笔落下,孙腾长舒一口气,气息在寒冷空气中凝成白雾。

窗外,东方已现鱼肚白。案头烛泪堆叠如小山,见证了这一夜的殚精竭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