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 金佛疑云(2 / 2)

萧衍冷冷看着殿中那位须发皆白的老臣,那人神色激愤,笏板在手中不住颤抖:

“陛下!江南百姓已不堪重负啊!”

萧衍还不及开口,那老臣复又重重叩首:

“去岁江淮水患,今春吴越蝗灾,百姓易子而食。而佛寺日增,僧众已过十万,不纳赋税,不服徭役!”说到这里,他突然抬头,浑浊的眼中迸出精光:

“陛下知道如今的建康米价吗?每斗三百钱!足足三百钱!往年里,这些都已经够百姓数月嚼用了!”

萧衍面无表情地把玩着新换的佛珠,目光却落在荀济腰间那块青玉上,做工精致,一眼就是内廷之物,想来是太子赐予的。此刻佩在这谏臣身上,倒像是某种无声的示威。

“荀卿是在指责朕佞佛误国?”

“臣不敢!”太子詹事荀济重重叩首:

“只是佛事劳民,金佛熔铸失利或是天意示警,陛下不可不鉴呐!”

“够了!”萧衍忍不住冷笑出声:

“朕看你是读书读迂了!传旨,荀济诽谤佛法,着贬为始安太守,即日赴任!”

满朝文武齐刷刷跪伏,唯有那位白发老臣仍倔强地昂着头,直到禁卫架起他,还在嘶声高喊:

“陛下!您睁开眼睛看看这人间!佛能救得陛下超脱苦海,可救不得我江南百万生民啊!”

尾音被朱漆殿门重重截断。

…………

陈庆之站在铅匠作坊的废墟前,指尖摩挲着一块残留的铅锭。这里三日前突发大火,老铅匠一家五口葬身火海,而账册更是化为灰烬。

“将军,这是第四家了。”副将低声道:

“每次我们刚查到线索,不是失火就是人失踪。”

陈庆之沉默地望着雨中飘散的青烟,突然想起昨日去拜访吴郡陆氏,那位向来健谈以口若悬河著称的家主突然“偶染怪疾”,变得口齿不清起来;去会稽孔氏询问铅料去向,得到的是一份完美得可疑的账本。整个江南士族,此刻竟默契地筑起了一道无声的高墙。

雨越下越大,陈庆之心头微微一叹。就算再不明实情,此刻也该意识到些什么了。

“备马。”陈庆之的声音陡然冷峻,“我要立刻面见太子。”

东宫密室里,萧纲正亲自与度支尚书贺琛核对一摞账册。

这位因蜡鹅厌祷事件,在昭明太子死后侥幸登上太子之位的南梁未来继承人,这么些年别的不说,在观政上算得上是兢兢业业了。

“殿下请看。”贺琛指着一条条账目:

“去岁各寺‘铸钟’用铜上万斤,但实际铸成的钟加起来不超过五千斤。”

萧纲的手指在算筹上快速移动,眉头越皱越紧:

“这些铜铁都去哪了?”太子的声音沙哑,眼下带着明显的青黑。

窗外忽然传来一声夜枭的啼叫,贺琛吓得一哆嗦,墨汁溅在账册上。老尚书慌忙去擦,却把那数字越抹越黑。

“不必惊慌。”萧纲按住老尚书颤抖的手,轻声道:

“我这里无人能来,此间绝无六耳!况且我非佞佛之人……”

贺琛叹了口气,压低声音:

“殿下,许多寺庙的僧人,并非良善之辈啊!”

两人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深深的忧虑。

“明日我再去劝劝陛下!”萧纲深呼一口气:

“务必让陛下回心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