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6章 有去无回(1 / 2)

俞家,已经被边缘化了。为了求得门路,或许是严嵩帮忙,才让这代越西侯得以袭爵。

毕竟,靖难之后,靖难功臣更受重用,而那些支持皇太孙的勋臣,多半都被边缘化了。

一行人历经高危崎岖山道,抵达安顺。

安顺是洪武时所建,特殊之处在于“三州侨治、六衙同城”,永宁、安顺、镇宁三州治所及普定卫和西堡、康佐三军衙共处一城。

大渡河作为岷江最大支流,高山急流常冲下千年阴沉木,价值不菲,当地豪右设点拦网、派家丁巡逻,严禁民间私藏,加之多衙门口子,情形错综复杂。

杨帆让李贽带三百人进城,自己与徐渭在河边集镇住下,假扮江南采办阴沉木的富商,出手阔绰。

“徐先生,这安顺城,果然不同凡响啊。”

杨帆看着城门,感慨道。

徐渭点了点头。

“安顺是洪武年间所建,‘三州侨治、六衙同城’,可见其地位特殊。这里是大渡河与岷江交汇之处,高山急流,常年冲下千年阴沉木,价值不菲。当地豪右,设点拦网,派家丁巡逻,严禁民间私藏。再加上多衙门口子,情形错综复杂。”

杨帆笑了笑。

“既然如此,那我们就从这阴沉木入手。李先生,你带三百人进城,我与徐先生,就在这河边集镇住下,假扮江南采办阴沉木的富商。记住,要出手阔绰,让那些豪右们,看到我们的‘诚意’。”

李贽领命而去。

杨帆与徐渭在集镇住下,经三日寻访打听,摸清大致情况。

找阴沉木的家丁分四批,最大一支属越西侯,由家丁头目安老大掌管;

另两拨是川湖总督董威的家丁和当地普定卫指挥同知吉姓小土司家族的人,管事的彝人叫吉牙;

最后一小伙是四川巡抚黄光昇的门人,实力较弱,从三伙人手中分得些好货。

这些人手下打手众多,夏季山洪时在河湾拦截木头,安老大占据冲积阴沉木最多的河湾、河滩。

杨帆与熟悉朝局的徐渭分析,此分赃格局符合朝局。

黄光昇是徐阶门生,徐阶行事低调,只让其分些小利,徐阶对此或许知情,是大明朝常态。

而董威较为特殊,其川湖总督一职设于嘉靖二十七年,用于调动湖广、川贵兵力平定苗乱。

徐渭回忆,董威曾任浙江巡抚,当年极力反对朱纨剿灭双屿港,朱纨被抓后奏请开禁,让许多船主、作坊主发了财,杨帆见过的徐洋便是那时发迹的,后因汪直约束不了倭寇引发大乱才作罢。

杨帆由此清楚,董威是严世藩的关键人物,任川湖总督后将触手伸至川黔,把土司和边地勋臣纳入利益体系,借平苗巩固并洗白了这一联盟。

“徐先生,这阴沉木的分配,倒是颇有意思啊。”

杨帆指着手中的地图,笑着说道。

徐渭点了点头。

“杨大人,这分赃格局,倒是与朝局颇为吻合。黄光昇是徐阁老的门生,徐阁老向来行事低调,只让他分些小利,对此,徐阁老或许是知情的,这在大明朝,也是常态。”

“至于这董威,倒是较为特殊。”

徐渭沉吟道。

“他这川湖总督一职,设于嘉靖二十七年,用于调动湖广、川贵兵力平定苗乱。我记得,他曾任浙江巡抚,当年极力反对朱纨剿灭双屿港。朱纨被抓后,他奏请开禁,让许多船主、作坊主发了财,杨大人您见过的徐洋,便是那时发迹的。”

杨帆心中一动,他明白了。董威,是严世藩的关键人物。

他任川湖总督后,将触手伸至川黔,把土司和边地勋臣,都纳入了利益体系。

他借平苗之名,巩固并洗白了这一联盟。

李贽来报,在安顺州未受礼遇,普定卫指挥使及同知态度冷淡,将三百人安排在破营房,第四日指挥同知吉光羽竟要赶人,李贽强调杨帆的大学士身份,对方却不信,李贽遂来回报。

“大人,安顺州这些官员,真是欺人太甚!”

李贽愤愤不平地说道。

“普定卫指挥使及同知,态度冷淡,将我们三百人,安排在破旧的营房。今日,那指挥同知吉光羽,竟要赶我们走!我已强调了您的大学士身份,可他们却不信,只得回来向您禀报。”

徐渭见状笑而不答,杨帆推测吉光羽是吉姓小土司,世袭指挥同知,部落人手多且骁勇,疑其担心自己抢阴沉木生意。

“徐先生,你笑什么?”

杨帆问道。

徐渭摇了摇头,没有说话。

杨帆沉吟片刻,心中已有了计较。

他推测,那吉光羽,多半是吉姓小土司,世袭指挥同知。

他的部落人手多,骁勇善战。

他之所以如此嚣张,恐怕是担心自己抢了他们的阴沉木生意。

杨帆筹思后,决定明面上压制土官,假意进货让对方以为自己为利而来,队伍离开后再暗中调查,返程时抓人。

他让李贽带一百个火枪兵,持自己的大学士名帖去求见安顺的六个衙门官员。

“李先生,你带一百个火枪兵,持我的大学士名帖,去求见安顺的六个衙门官员。”

杨帆说道。

“记住,要摆出钦差的威风,让他们知道,我们不是好惹的。”

李贽带人行事,吓坏了知府周弘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