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2章 听天由命(2 / 2)

无人应答。大殿内落针可闻。

嘉靖轻笑一声。

“既然无人应答,朕便自问自答。严卿第一个典故,是将朕比作轩辕黄帝。”

他顿了顿。

“黄帝垂衣裳而天下治,是示天下以无为。”

严嵩面色不变,但站在他身后的严世蕃却忍不住抬头,眼中带着不安。

“第二个典故。

“嘉靖的声音忽然冷了下来。

“严卿将朕比作汉高祖刘邦。”

此言一出,朝堂上顿时响起一阵轻微的抽气声。

李春芳与徐阶交换了一个眼神,两人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震惊。

“当年刘邦受项羽所迫,退居汉中,看似落魄,实则韬光养晦。”

嘉靖缓步走下台阶,拂尘轻摆。

“而看出刘邦不凡,助其走出汉中的,正是——”

他故意拖长了音调,目光刺向严嵩。

“韩信。”

严世蕃猛地抬头,脸上血色尽褪。

严嵩依旧面无表情,但袖中的手已紧握成拳。

“严阁老这首诗写得妙啊。”

嘉靖踱步到严嵩面前,嘴角挂着若有若无的笑意。

“尤其是这第三个典故,朕细细品味,倒是有趣得很。”

严嵩微微抬头,浑浊的老眼中带着不易察觉的警惕。

他双手拢在袖中,指节却已因用力而发白。

嘉靖忽然转身,宽大的道袍在空中划出一道弧线,他背对着严嵩,声音却愈发清晰。

“将自己比作修仙的道士,而严阁老,则是给道士打下手的青词客。”

“啪嗒”一声,站在后排的一名五品官员手中的笏板掉在了地上,在寂静的大殿中格外刺耳。

那官员脸色煞白,慌忙跪下请罪,却无人理会。

嘉靖缓缓转身,眼中的笑意早已消失殆尽,取而代之的是令人胆寒的冰冷。

他直视着严嵩的眼睛,一字一顿道。

“严阁老,朕说得可对?”

严嵩缓缓低下头,眼睛半闭着,脸上的皱纹似乎更深了几分。

他声音沙哑。

“老臣不敢。”

“不敢?”

嘉靖冷笑一声。

“朕看严阁老敢得很!”

群臣此刻都已明白,这是一场巅峰对决,后果难料。

人人紧张地垂下头,连呼吸都放轻了。大殿内的空气仿佛凝固,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嘉靖对这三个典故的解读,句句诛心,一次比一次严重,只差直接点破是僭越。

严嵩虽表面镇定,心中却掀起惊涛骇浪。

他没料到嘉靖会用如此公开的方式将这些隐喻摆上台面,只觉在大庭广众之下,阴私被曝光,满心羞耻。

嘉靖自然清楚严嵩的想法。方才在后殿时,他就已震怒不已。

严嵩比当年的杨廷和更坏——杨廷和至少还有说得过去的理由,而严嵩的诗是赤裸裸的威胁。

嘉靖心想,严嵩当时只是个小官,凭什么说支持自己?

难道没有他,自己就坐不稳皇位?他自称青词客,经过自己允许了吗?

尤其是”青词客”三个字,让嘉靖再也按捺不住怒火。

他早年本想整顿天下,却一上来就被儒臣围攻。

他们借着藩王继位在礼法上的漏洞大做文章。

杨廷和想以礼法束缚皇帝,认为天子只是官爵,相当于“百官之父”,应与官员站在一起,不能用锦衣卫和太监欺辱百官。

为一劳永逸,杨廷和父子带头掀起“大礼议”事件,逼迫十四岁的嘉靖接受儒臣解释的礼法,使其长期受制于儒臣,如同倭国幕府般霸府掌实权、天子虚名位。

嘉靖不答应,便启用了张聪、严嵩,尤其是让严嵩做自己的“恶仗打手”,将杨廷和党羽赶尽杀绝,这或许就是严嵩所理解的“青词客”。

但后来,严嵩党羽势力比杨廷和更大,几乎掌控天下,民间甚至有“朱家天下严家党”的说法。

无数个绝望的夜晚,嘉靖反思后意识到自己低估了严嵩,甚至有被篡位的危险。

加之裕王懦弱,几个儿子夭折,他心灰意冷,这才有了杨帆的崛起。

如今形势已截然不同,嘉靖对严嵩虽有旧情,更多的却是冷冰冰的计算——对方都要篡位了,还谈什么感情。

嘉靖再次提及“青词客”,怒意已无法掩饰。

他见严嵩低下头,又冷冷扫视群臣,从徐阶到严世蕃,眼中透着前所未有的寒意。

“既然严阁老的献诗提到仙修。”

嘉靖嗤笑一声,声音在殿内回荡。

“朕便考考诸位爱卿。仙修之士虽多,却很少有人能飞升,诸位可知为何?”

无人敢答。殿内静得可怕,连一根针掉在地上都能听见。

嘉靖自问自答。

“因为仙修者有一种最危险的劫,那就是'夺舍'。”

他长叹一声,声音中带着几分悲凉。

“老道修仙往往为人作嫁,有时魂飞天外、神游八极,回来时道童却夺了他的舍,最后飞升的不是老道,而是道童。”

他目光直视严嵩。

“也就是严阁老所说的'青词客'。”

此言一出,群臣顿时寒颤不止。几个胆小的大臣已经双腿发软,几乎站立不住。

严世蕃浑身绷紧,眼前发黑,额头上渗出豆大的汗珠。

严嵩脸上露出惨笑,心想皇上连自己的苦劳都不记了。

他缓缓跪下,摘下头上的七梁朝冠,以头触地,声音沙哑。

“老臣请求皇上革去首辅之职,以儆效尤。”

大殿内一片死寂。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等待着嘉靖的回应。

徐阶和李春芳悄悄对望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震惊。

他们觉得严嵩太过份,严家的心思早已路人皆知。

多年来,严家阻挡他人做事,杨帆变法后,严家所做之事与谋反无异。

徐阶一直想改变局面,却因性格善于协调,不敢正面硬刚严家,全靠张居正和高拱推动。

如今两人一去一罢,他便只能听天由命。

李春芳虽尸位素餐,却也看得出严家十几年来一直在朝着建立霸府的方向发展。

两人看向全场,除少数中立者,二品以上官员多是严家人,三四品官员中严家也独占鳌头,这显然是个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