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9章 不可靠(1 / 2)

他面前是上百名情绪激动的京官,如同一锅即将沸腾的热水,随时可能喷发。

“徐阁老!您今日必须给我们一个交代!”

吴时站在最前排,手中高举那份联名奏折,声音尖锐得刺耳。

“这份奏章,您到底收是不收?”

徐阶深吸一口气,花白的胡须轻轻颤动。

他目光扫过人群,看到了一张张或愤怒、或讥讽、或幸灾乐祸的脸。

这些平日里对他毕恭毕敬的下属们,此刻却像一群饿狼般盯着他。

“诸位同僚。”

徐阶声音沉稳,却刻意带上了疲惫。

“此事关系重大,不如我们回内阁详谈?”

“回去?”

一名工部主事冷笑。

“回去后您又要装聋作哑!今日必须当场给个说法!”

人群再次骚动起来,有人高喊。

“徐阁老推三阻四,莫非心中有鬼?”

“严阁老为国操劳数十载,岂能受此不公!”

徐阶感到太阳穴突突直跳。

他瞥见远处廊柱后李春芳的身影,心中一动,突然抬高声音。

“诸位指责老夫无能,老夫认了!但国事至此,岂是徐某一人之过?严嵩把持朝政二十年,李春芳身为礼部侍郎却袖手旁观,他们难道就没有责任?”

这番话像一块石头投入池塘,激起层层涟漪。部分官员露出思索神色,交头接耳起来。

吴时见状,立刻厉声打断。

“徐阁老休要转移话题!今日是说您压制言路、阻塞圣听之事!”

“对!别扯别人!”

“老狐狸又想金蝉脱壳!”

人群中突然爆出一声尖锐的咒骂。

“徐阶老匹夫!你他娘的装什么清高!”

这句话如同一记耳光,狠狠扇在徐阶脸上。

他身子一晃,手指不自觉地攥紧了衣袖,指节因用力而发白。

多少年了,没人敢这样当面辱骂当朝首辅!

徐阶感到一股热血直冲脑门,但就在即将爆发的边缘,他想起了自己书房悬挂的那幅字——”戒急用忍”。

那是他老师临终前所赠,三十年来一直是他立身处世的座右铭。

“呼——”徐阶长出一口气,硬生生将怒火压下,脸上甚至挤出苦笑。

“这位同僚骂得好,老夫确实无能。”

这出人意料的反应让骂人者一时语塞,其他官员也愣住了。

徐阶趁机继续说道。

“既然诸位信不过老夫,不如我们一起去见裕王殿下?让储君来评评这个理?”

“裕王?”

吴时眼中带着警惕,但很快又放松下来。

“好!就去见裕王!看看殿下怎么说!”

徐阶心中冷笑。

他当然知道严党打的什么算盘——裕王性格懦弱,从不过问政事,去了也是白去。但眼下他必须争取时间,转移矛盾。

“既然如此,诸位请随老夫来。”

徐阶整了整衣冠,大步走下台阶。

官员们自动让开一条路,却又立刻跟了上去,如同一条巨蟒蠕动着向西苑方向移动。

队伍刚走出不远,一名年轻官员突然冲到徐阶面前拦住去路。

“徐阁老且慢!下官有一事不明!”

徐阶停下脚步,认出这是都察院的一名七品御史,姓赵,平时不显山不露水,没想到今日也跳了出来。

“赵御史请讲。”

徐阶语气平和,仿佛刚才的辱骂从未发生过。

赵御史昂首挺胸。

“下官想问,阁老带我们去见裕王,是打算让殿下在这份奏章上批红吗?”

这个问题直指要害,徐阶心头一紧。

按照大明祖制,奏章必须经过通政司、内阁、司礼监层层流转,最后由皇帝批红。

直接找裕王,确实不合程序。

“赵御史此言差矣。”

徐阶不慌不忙。

“老夫只是带诸位去请裕王殿下主持公道,并非越俎代庖。至于奏章...自然还是要按规矩呈递。”

“那就是说,您还是不肯当场收下这份奏章?”

赵御史咄咄逼人。

徐阶沉默片刻,突然伸手接过那份沉甸甸的奏折。

“好,老夫收下。但能否呈达天听,非老夫一人能决。”

这个妥协让部分官员脸色稍霁,但吴时却冷笑道。

“徐阁老收了就好。若是三日内不见回音,就别怪我们直接去敲登闻鼓了!”

登闻鼓!徐阶眼皮一跳。

那是供百姓直达天听的最后渠道,若百官真去敲了,必将震动朝野。

“吴御史放心,老夫必当尽力。”

徐阶将奏折递给身后的长随,继续向前走去。

他心中苦涩,知道这份奏折即便送到司礼监,吕芳也多半会留中不发。

而三日后若没有答复,这群人必定会卷土重来...

队伍行进到金水桥时,徐阶远远看见锦衣卫指挥使朱翊钧带着一队人马站在桥头,显然是在等他们。

“徐阁老。”

朱翊钧抱拳行礼,声音洪亮。

“这是要去哪儿啊?”

徐阶刚要回答,吴时已经抢先道。

“朱大人来得正好!我们要去见裕王殿下,请殿下主持公道!”

朱翊钧浓眉一挑,似笑非笑地看向徐阶。

“哦?徐阁老也去?”

徐阶听出了话中的试探,平静道。

“老夫陪诸位同僚走一趟。”

“开门!裕王殿下,请开门啊!”

徐阶站在裕王府朱红色的大门前,声音已经嘶哑。

他身后三四百名京官黑压压一片,将整条街道堵得水泄不通。

初夏的阳光火辣辣地照在众人头顶,汗水顺着官帽滴落,却无人敢摘下。

“徐阁老,看来裕王殿下是不愿见我们了。”

兵部侍郎吴时挤到徐阶身旁,压低声音道。

他脸色阴沉,眼中带着愤怒的火光。

徐阶没有立即回答,而是再次用力拍打门环。

铜环撞击在厚重的木门上,发出沉闷的声响,却依旧无人应答。

“岂有此理!”

都察院左都御史怒喝一声。

“裕王殿下身为储君,面对朝堂动荡竟闭门不出,这是何道理?”

人群中爆发出一阵嘈杂的议论声。

徐阶抬手示意众人安静,眉头紧锁。

他今年已六十有五,白发苍苍,但腰背依然挺直,一双眼睛炯炯有神。

“诸位同僚。”

徐阶声音沉稳。

“裕王殿下或许不在府中,我们且去西苑求见皇上。”

“对!找皇上去!”

“变法乱政,必须停止!”

“杀朱翊钧,救大明!”

口号声此起彼伏,群情激愤。

徐阶心中暗叹,这场风波比他预想的来得更快更猛。

他本想在裕王这里寻求支持,没想到裕王竟避而不见。

“走!去西苑!”

吴时振臂高呼。

人群如潮水般转向,浩浩荡荡向西苑方向涌去。

徐阶走在最前,心中却思绪万千。

他余光瞥见街角几个锦衣卫匆匆离去的身影,知道这一切很快会传到皇上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