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6章 死硬分子(1 / 2)

“老爷想问什么?”

朱翊钧将银子塞进他手里。

“听说后山有个叫白崖的地方?”

民夫脸色骤变,手一抖差点把银子掉在地上。

“老、老爷问这个做什么?”

“好奇而已。”

朱翊钧又掏出五两银子。

“带我去看看,这些就是你的。”

民夫犹豫再三,最终贪念战胜了恐惧。

“那...那老爷得答应我,无论看到什么都别说是我带的路。”

朱翊钧点头应允。民夫四下张望,确认无人注意,便领着两人绕到一条隐蔽的小路上山。

山路崎岖难行,约莫走了半个时辰,民夫停下脚步,指向不远处一个被灌木遮掩的洞口。

“那就是白崖岩洞,老爷自己去看吧,我...我先走了。”

说完,不等朱翊钧回应,民夫就慌不择路地逃走了。

朱翊钧和吕坤小心翼翼地靠近岩洞。

随着距离缩短,一股混杂着排泄物、汗臭和霉味的恶臭扑面而来。

吕坤捂住口鼻,险些呕吐。

岩洞入口处站着四个持刀守卫,正懒散地靠在石壁上喝酒。

朱翊钧拉着吕坤绕到侧面,找到一处能窥视洞内情况的缝隙。

眼前的景象让两人如遭雷击。

岩洞内,数百名妇女和儿童被关在木笼中,像牲口一样挤在一起。她们大多衣衫褴褛,面容麻木,眼神空洞。

有些孩子瘦得皮包骨头,蜷缩在角落一动不动,不知是死是活。

洞壁旁堆满了竹制的猪笼,有些还沾着暗红色的血迹。

“这...这...”

吕坤声音颤抖,几乎说不出完整的话。

朱翊钧面色阴沉如水。

他注意到一个细节。

许多妇女手腕上还戴着镯子,有些明显是上好的玉器。

这印证了俞大猷的情报——这些人大多是海盗抢来的,而非自愿卖身的贫民。

“走吧。”

朱翊钧低声道,拉着吕坤悄悄退开。

回到山路上,吕坤再也忍不住,一拳砸在旁边的树干上。

“畜生!简直是一群畜生!公子,我们得救他们!”

朱翊钧却异常冷静。

“怎么救?就凭我们两个人?”

“那至少报官...”

“这里没有官。”

朱翊钧打断他。

“只有海盗和与他们勾结的商人。陈东、平托之流就是这里的官。”

吕坤急道。

“难道就眼睁睁看着?”

朱翊钧没有立即回答。

他的思绪飘回一年前,国库空虚,朝中大臣各怀鬼胎。

他曾考虑过开放海禁,甚至想过效仿这种一本万利的买卖...

“大人?”

吕坤的声音将他拉回现实。

朱翊钧收回目光。

“俞大猷说过,这些海盗依托山贼为内应,专门掳掠偏远卫所的百姓。抢来的人被卖到这里,再由陈东、平托这样的巨商转卖到日本、南洋甚至西洋。”

吕坤咬牙切齿。

“每船能赚十来万两银子,难怪他们丧心病狂!”

“更可怕的是。”

朱翊钧沉声道。

“这种模式正在蔓延。葡萄牙人、荷兰人都是这么做的。他们称之为贸易,实则是将全世界的人都卷入这个吃人的文明中。”

吕坤震惊地看着他。

“公子,你...你难道觉得这合理?”

朱翊钧摇头。

“我只是在思考汪直的遗言。

他说这种模式有问题,现在看来,岂止是有问题,简直是反人性。”

两人沉默着下山,回到历港街道时已是华灯初上。

普渡记酒楼前更加热闹了,隐约能听到里面传来的哄笑声和女子的啜泣。

吕坤突然停下脚步。

“公子,去年变法之前,你真的想过做这种买卖?”

朱翊钧坦然点头。

“想过。

那时国库空虚,这种买卖来钱快。”

吕坤脸色瞬间惨白,踉跄后退一步。

“你...你...”

“怎么?觉得我冷血?”

朱翊钧苦笑。

“坐在那个位置上,有时候不得不考虑最现实的选择。”

吕坤沉默良久,突然从怀中掏出今天赚来的银两,塞回朱翊钧手中。

“公子,这钱...我不能要。”

朱翊钧挑眉。

“为何?”

“太作践人了!”

吕坤声音哽咽。

“那些妇孺...那些孩子...他们也是人啊!”

朱翊钧看着这个年轻的读书人,心中既感慨又欣慰。

吕坤的反应,正是大明士人该有的骨气。

他拍拍吕坤的肩膀。

“放心,我最终没有选择那条路。”

吕坤抬头,眼中含泪。

“真的?”

“真的。”

朱翊钧点头。

“因为我发现,这种模式虽然来钱快,但最终会反噬自身。你看——”

他指向街边一家钱庄,窗口前排着长队,商人们正在兑换银票。

朱翊钧走近观察,惊讶地发现这些银票竟大多是官营钱庄发行的。

“官营钱庄的银票...”

朱翊钧喃喃自语。

“居然在这里流通得这么顺畅。”

吕坤不解。

“这有什么问题?”

“问题大了。”

朱翊钧眉头紧锁。

“官营钱庄本是为便利大明商业而设,如今却被这些跨国海商利用。如果这种贸易继续扩张,官营钱庄的流水将被他们占据大头。到时候...”

“会怎样?”

朱翊钧声音低沉。

“到时候,官营钱庄就会变成他们的贸易银行,甚至控制大明的经济命脉。

更可怕的是,如果大明的纺织业被倭寇和严家控制...”

吕坤倒吸一口凉气。

“那朝廷岂不是要被这些商人牵着鼻子走?”

朱翊钧点头。

“正是。所以海禁绝不能简单放开,必须有一套完整的制度约束。”

两人正说话间,一队武装护卫押送着十几个被绳索捆绑的妇女从街上走过,朝普渡记方向而去。

路人们熟视无睹,甚至有人上前与护卫讨价还价。

吕坤别过脸去,不忍直视。

朱翊钧则仔细观察着每一个细节,将这些画面深深烙在脑海中。

“走吧。”

朱翊钧最终说道。

“看得差不多了。我们去戚继光的军营看看,心里就有底了。”

吕坤如释重负,立刻跟上朱翊钧的脚步。两人离开喧嚣的历港街道,向码头走去。

夜海如墨,渔船随着波浪轻轻摇晃,发出吱呀的声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