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澜已在正殿等候。
她今日穿着一身素雅的湖蓝色宫装,未施过多粉黛,气质沉静如水。
殿内熏着淡淡的梅花香,与窗外积雪遥相呼应。
赵瑾步入殿内,依旧是锦衣玉带,风采夺目,只是嘴角那惯常带着的玩世不恭的笑意,收敛了几分,变得郑重而温和。
他依礼向林澜行礼:“臣,赵瑾,拜见沈妃娘娘。”
“王爷不必多礼,请坐。”林澜抬手虚扶,声音温和。
宫人奉上热茶后,便被林澜挥退。
殿内只剩下他们二人。
气氛有片刻的凝滞。
最终还是赵瑾率先开口,他端起茶盏,并未饮用,只是借着氤氲的热气掩去眼底一丝不易察觉的波澜。
笑道:“北境苦寒,不比京城繁华,但天地广阔,别有一番气象。
此去一别,不知何日再能回京,聆听娘娘那些新奇有趣的见解了。”
他的语气轻松,仿佛只是好友话别。林澜微微一笑,道:“王爷雄才大略,定能在北境建功立业,护我朝百姓安宁。
京城虽好,终究是方寸之地,比不得边关的明月浩瀚,长河落日。”
赵瑾闻言,眼中掠过一丝讶异,随即化为更深的欣赏。她懂他。
她知道他选择离开,并非全然是为了避嫌,更是因为他骨子里向往的,本就是那份无拘无束、金戈铁马的沙场生涯。
京城里的锦衣玉食、诗酒风流,于他而言,反而是一种束缚。
“娘娘知我。”他放下茶盏,笑容变得真诚而释然,那最后一点不甘,也在这份懂得面前,化为了乌有。
他站起身,走到殿中,对着林澜,郑重地行了一礼。
这一礼,不同于方才的官样文章,带着十足的敬重。
林澜并未避开,她知道,这一礼,她受得起。
这并非妃嫔与亲王之礼,而是两个独立灵魂之间的告别与致敬。
“娘娘,”赵瑾直起身,目光清亮地看着她,声音低沉而清晰,“皇兄……他虽身为帝王。
肩负天下,心思深沉,有时或许不解风情,但他待娘娘之心,臣在一旁看得分明,是真心实意,绝无虚假。”
他顿了顿,语气变得更加恳切:“这深宫重重,规矩森严,日后或许仍有风雨。
万望娘娘……珍重自身,与皇兄,相互扶持,携手同心。”
这是他最后的祝福,也是他彻底的放手。
他将自己曾经欣赏、动心过的女子,郑重地托付给了他的兄长,并祝愿他们幸福。
林澜心中动容,鼻尖微微发酸。她站起身,敛衽还了一礼,郑重回道:“王爷之言,林澜铭记于心。
此去路远,关山重重,亦请王爷万事珍重。
他日若有机会,我与皇上,在京城静候王爷凯旋捷报。”
没有过多的言语,所有的感激、理解、祝福与告别,都蕴含在这寥寥数语和彼此了然的目光之中。
赵瑾深深看了她一眼,仿佛要将她此刻沉静而坚韧的模样刻入心底。
然后,他洒脱一笑,恢复了那副翩翩王爷的姿态,拱手道:“臣,告辞了!”
说完,他转身,大步流星地离去,玄色的披风在门口带起一阵凛冽的风,身影很快消失在宫苑的白雪红墙之间,干脆利落,没有一丝回头。
林澜站在原地,望着他离去的方向,许久未曾动弹。
窗外,夕阳西下,将雪地染上了一层瑰丽的橘红色。
她知道,赵瑾这一走,带走了一段可能的过往,也留下了一份弥足珍贵的知己之情。
她与赵珩之间,一个潜在的情感风波,就此彻底平息。
前路似乎变得清晰而平坦。然而,身处权力的巅峰,平静的水面之下,往往隐藏着更深的暗流。
解决了情感上的纠葛,等待着他们的,将是来自前朝后宫、关乎礼法与权势的更大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