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白了,就是孔子在给众人讲“孝顺”这件事时,会根据每个人不同的情况分别给出建议,也就是“因材施教”,个性化指导。
这里的程子,指的是“伊川先生”程颐。
说实话,虽然一直大梁将二程和朱熹放在一起,总说“程朱理学”。
但科举的标准答案其实是朱熹的传注。
所以士大夫在对比程颐和朱熹时,肯定大家更重视朱熹,很多人都是做官后,对学术研究有兴趣,才会拾起来读的。
像陈凡这种,一下子用程颐的话,将上下文全都解释得通通透透,这可以说是“变态”了。
就众人一片抽气声中,陈凡又一伸手:“请!”
祝咏点了点头道:“我再请教!子曰,礼失而求诸野,在《微子》中可有实例?”
“礼失而求诸野”其实就是大家常说的“礼崩乐坏”的意思。
《微子》是《论语》中的一篇。
祝咏的意思就是让陈凡,在《微子》一篇里,寻找孔子所说“礼崩乐坏”的案例。
这道题看起来又是送分题,《微子》一篇才多少字,在场的都不是睁眼瞎和蒙童,一下子就想了出来。
但现在大家再也不敢嘲笑祝咏了,因为大家都回过味来,这小子问得问题里都埋着坑呢,若是直接开口,说不定就要掉进坑里。
所有人的目光再次看向陈凡。
陈凡微微一笑:“祝兄又要诈我。”
“大师挚适齐,亚饭干适楚,三饭缭适蔡,四饭缺适秦,鼓方叔入于河,播鼗武入于汉,少师阳、击磬襄入于海。”
念完后,陈凡道:“祝兄,我这【大】字念得可准?”
春秋时,鲁国作为周礼保存最完整的诸侯国,乐官们集体出走,就是从侧面反映出那个时期礼乐制度的崩坏。
毕竟专业人才全都流失了嘛。
那么“大师”、“亚饭”、“三饭”、“四饭”、“鼓”、“播”、“少师”、“击磬”都是什么呢?
“大师”是周代乐官之首,掌管着国家祭祀、宴飨等礼乐活动。
“亚~四饭”是按照宴席等级划分的乐官,什么等级的宴席,就派出相应等级的乐师。
而“鼓”、“击磬”很好理解,“播”则是负责鼗(小鼓)的乐工。
“少师”则是负责编钟的乐官。
(这段话实在拗口,所以专门解释一下)
那么祝咏的问题,坑在哪里呢?
还是读音问题。
准确的说,这段话的第一个字就是天坑。
“大”字不读大,而是读“泰”。
可陈凡在刚刚诵读的时候仍然读“dà”,这又是为什么呢?
众人没有异议,因为大家全都读“dà”,但大家不懂不代表陈凡不懂。
你祝咏挖坑,不代表我陈凡往下跳。
看着祝咏一直微笑的表情,陈凡也笑了:“祝兄,你是不是等着我将【大】字读成【泰】字呢?”
祝咏闻言,脸色顿时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