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4章 古音(1 / 2)

曹濡目瞪口呆的看着陈凡,心说“遭了”,看起来挺沉稳一人,怎么说出来的话突然就不靠谱了呢?

这话是能随便说的吗?

这天下千年,估计也只有新安那位才有资格说出这种话吧?

张溪、周如砥等人摇头叹息,纷纷垂睑,感觉今天陈凡这个人毁了。

“哈哈哈哈!”这时,二椅子大声笑得“花枝乱颤”,“好!陈文瑞,之前我觉得你就是个巧言钻营之辈,现在我倒对你这个人有所改观了,最起码,你是条汉子。”

明明挺豪迈的话,到了马书林的嘴里却跟撒娇似得。

可若是真当他是撒娇,那可就大错特错了,只见他脸色一变,掐着兰花指道:“谁先来试试这位陈解元的深浅!可不要跟人家客气。”

“在下先来!”这时有人站了出来拱手道:“鄙人祝咏,湖广衡州卫,湖广乡试第六十九名。请教陈解元!”

陈凡伸出手道:“请!”

祝咏道:“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

祝咏继续道:“请陈解元接着将这句话补全。”

众人闻言大哗。

这祝咏什么意思?

还当这是唐朝帖经呢?

只要会背四书五经就行?

陈凡要是回答不出这种问题来,那简直贻笑大方了。

面对众人的质疑,祝咏却抄着手,一副老神在在的样子,似乎胸有成竹,根本不在乎别人评说。

陈凡却在这时突然微笑道:“祝兄果然厉害,出的题设了个小陷阱,这是等我在下往里跳啊。”

只见陈凡负手,一边踱步一边背诵道:“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背完后,陈凡对祝咏道:“祝兄,有酒食先生馔的【食】字,不知在下可曾背错?”

祝咏深躬一礼:“没有。”

原来,在【有酒食先生馔】这句话中,食并不是发(shí),而是发“嗣”音。

众人听完后更是不以为然。

没错,他们之中经常会将“食”字读错,但这有怎样?连朱注上都说了,食,饭也。

换个读音罢了,又不影响我考科举。

这时,祝咏又问:“敢问陈解元,为何此处要发嗣音?”

陈凡道“嗣为古音,古人读【食】为【嗣】,此处坚持要读古音,并非刻意泥古。”

“圣人之言【酒食】,乃是强调有酒也有食物,但【食】这个字,又可以作为动字(动词的意思,但古代是没有动词这个语法概念的,根据清代《马氏文通》载:凡字之言行为者,皆动字也。),若是不发古音,很有可能让人误会,将这句话理解错误。”

陈凡的讲解还没有结束:“程子曰:告懿子,告众人者也。告武伯者,以其人多可忧之事。子游能养而或失于敬,子夏能直义而或少温润之色。各因其材之高下,与其所失而告之,故不同也。”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孟懿子问孝,孔子回答“无违”,即不要违背礼节。程子认为,这是告诉所有人,尽孝首先要遵循礼制,符合普遍的道德要求。

孟武伯问孝,孔子回答“父母唯其疾之忧”。程子指出,孟武伯可能行为放荡,常让父母担忧,因此孔子提醒他要体谅父母的忧虑,约束自己的行为。

子游问孝,孔子回答“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程子认为,子游虽然能赡养父母,但可能缺乏尊敬之心,因此孔子强调孝不仅仅是物质供养,更重要的是内心的敬意。

子夏问孝,孔子回答“色难”。程子指出,子夏虽然能理解孝道的道理,但在侍奉父母时可能态度不够温和,因此孔子强调和颜悦色的重要性。

程子最后总结,孔子根据不同弟子的资质和缺点,因材施教,给予针对性的教导,因此回答各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