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咏为什么会色变。
其实现场很多人都是云里雾里。
大家隐约觉得这里面应该也涉及到古音这回事。
但却不明白为什么陈凡说了,明明古人读“泰”,陈凡却在明知的情况下,又读“大”字。
看着迷茫的一众读书人,甚至其中还有不少年过四十的举人,周如砥气得站了起来:“若都是这般子能耐,却是不要去科场上自误了!”
一众监生和外来的举人、生员们全都露出惭愧之色。
偏还就没人说得出来。
或许有一两个心里清楚,却也不愿意在这时候做出头鸟,让人觉得他显摆。
见没人说话,周如砥叹了口气道:“先秦典籍中,大、太、泰三字皆读为【踏】,也常通为一字。”
“例如《说文解字》你们都是读过的,上面说得很清楚,太,大也。”
“还有《尔雅》,泰,大也。”
有人不懂就问:“祭酒大人,既然互为通假,念大念太或者念泰,又有什么区别呢?不用这么纠结吧?”
周如砥瞪了他一眼:“这就是你做学问的态度?”
“什么事,全都不求甚解,那你最后成就也不过尔尔。”
那人被周如砥说得面红耳赤。
周如砥气咻咻道:“文瑞,还是你来教他们吧,真是……真是……”
原来,刚刚那位质疑的仁兄是个坐监的,国子监里出了这么一号人物,他周如砥脸上无光,当然一肚子气了。
陈凡微微一笑对众人道:“刚刚周祭酒说得很对,三字通假,都是指【大】字。”
“但要知道,在宋朝之前,这三个字还都保留着【踏】音,尤其是在官职、典籍中,读音都是古音。”
“诸位试想之,若此处读作【大】,则大师沦为大乐师,听起来这官职普普通通,很是平庸,失去了【尊崇礼乐】的庄重敢,若读成tà音,是不是就有点暗合“太师”“泰然持礼”之深意。”
“那么,为什么最后我们还要读成【大】音呢?”
陈凡微微一笑:“所谓大学者,大人之学也,朱圣人认为《大学》是培养大人【道德完善者】的学问,故而强调【大】读【dà】音,是不是就可以突出【宏大、至善】之意了?”
众人恍然,场中顿时交头接耳讨论了起来。
陈凡这时候再道:““大师”之“大”读tà音,实为借古音呼应礼乐制度的“宏大庄严”,而《大学》之“大”读dà音,则指向道德境界的“至大至刚”。”
“还有一点,大家一定要注意。”
“朱子在注《大学》时,曾经提出一种观点——【今读如字】。”
什么叫“今读如字”,说白了就是有的地方,不是太重要的就别纠结今音还是古音了,反正这大、太、泰都是一个意思,搞那么多弯弯绕干嘛?
我朱熹干脆给大家定一下,就按照今天的习惯来读【大】音,从今往后,读书人跟着读就是了。
“此人厉害!”
在这一刻,包括张溪、曹濡等翰林院官员在内的所有人,心中不约而同涌现出这四个字来。
刚刚那个叫祝咏的读书人,分别挖了两个坑,一个是要改为古音读法,一个是今读如字。
若是普通读书人,肯定要么两个坑全踩,要么最起码栽一个跟头。
可陈凡却不仅一个坑没踩,还完美的将为什么这么读,这么读的理由分说的明明白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