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约莫半个时辰,有人道:“涂山长,洪先生,我们江宁书院已经得了!”
说话之人是应天府江宁县的江宁书院山长,江宁书院设在江宁县治之南的房山之上,毗邻秣陵关,旧名虽然不显,但这些年因为出了两名进士,故而在江南书院中渐渐崭露头角。
洪升笑道:“方山长,那就请吧。”
那方山长朝四周拱手道:“那我们江宁书院便抛砖引玉了。”
说罢,他朝学童们点了点头。
其中一人起身吟道:
北固霜清草叶稀,焦圌两山浸寒晖。
西风万里鲈鱼味,犹带江南雪未归。
众人听完这首诗,纷纷点头,这是五题之中的“节气”题了。
霜清和寒晖两词点出了初冬的景象,诗中又有镇江府的地标焦山、圌山,末尾佣西风万里和鲈鱼典故,道出离人离情,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写出这种作品来,不得不说,这学童三把刷子丢一把,还是有两把刷子的。
不过“西风万里”都是用老了的典故,有拾人牙慧之疑,只有最后一句还算有点意境,故而洪升也是点头笑了笑,只道:“甚好,甚好!”
江宁书院的第二人起身道:“我作《鲥鱼》诗,请诸位先生点评。”
说罢,那人负手道:
网得西施国色真,诗云领如蝤蛴领。
银鳞耀日晴光动,玉箸临风暖浪新。
“这人是以《诗经·卫风》【领如蝤蛴】喻鱼身之美。”陈凡给几个学生解释。
洪升听完后连连点头,这学童作的诗比刚刚那人就高明的多了。
不过江宁书院这有两名学童,两人诵完便结束了。
这时,很多书院的学童都已经作好,纷纷吟诵了起来。
陈凡听了这些诗,有些作得还不错,有些则平平无奇。
不过,这些书院的学童,大多都是童生,甚至是白身,只有少数几个,如正谊书院、临川书院这样的大书院生童中才有很多生员。
所以他们作的诗平平无奇也就不奇怪了。
这时,临川书院的山长道:“洪兄,我们书院也全都作好了。”
众人见是临川书院,视线全都集中了过去。
这时,临川书院的第一个人起身,众人见到那人,纷纷窃窃私语起来。
陈凡听了听旁边书院的夫子说话,这才知道,原来起身的这人竟然是状元沈炤的嫡孙,沈蓉。
据说这沈蓉大有乃祖遗风,于书、画、诗、棋都很有造诣,年纪轻轻便已经考中了举人,但因为服丧,所以在高良涧临湖结庐而居,每月中只有半月去临川书院读书,世人都传他明年服丧结束,进京时必然高中,到时淮安府又有一段祖孙双进士的佳话了。
断碑犹认绍兴年,墨沼苔侵旧日烟。
最爱北固山下路,乱云堆里拜颠仙。
绍兴是南宋高宗年号,因为在镇江米芾海岳庵的遗址中有个绍兴年间的断碑,据传此碑可能是最早纪念米芾的遗存。
故而沈蓉才有“断碑犹认绍兴年”之句。
【墨沼】指米芾洗墨的池塘(镇江海岳庵曾有墨池),诗中,沈蓉所言的苔藓侵染的不仅是水池,更是被岁月模糊的艺术传说。
其中【烟】字有双关的意味,在陈凡看来既指墨色氤氲,也暗喻历史如烟。
最后一句,乱云堆里拜癫仙,陈凡最是喜欢,乱云对上静谧的废墟,动静之间,诗的格调立马上升了不知几个档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