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9章 竞争力(1 / 2)

刘昕露出一丝失望的表情,揶揄道:“我道还以为李总兵运筹帷幄,一切都是提前计划好的。”

李俊业不好意思的笑了笑,“世间哪来这么多的运筹帷幄,读书考科举我不懂,但行军打仗我懂,每次大战看似战前都做好了天衣无缝的计划,但真实的战场每每瞬息百变,我们也只能随机应变,往往一场仗打下来,早和原定的作战计划,云泥之别,以物比物,其他的固然也是如此。”

大明中后期有个最大的弊端,就是文臣领兵,明明是读书的文官,偏偏却要追求什么出将入相,以“知兵”自诩,其实文官与军事脱节严重,光看几本兵书,领军打的仗可想而知。

刘昕“哦”了一声,不以为意,继续问道:“但我终究还是觉得李总兵如此轻易的将晒盐法公之于众,尤为不妥,就算像你刚才说的那般,盐乃专卖之策,我大明能管控,但也管不外番啊!”

“如此秘法若是被外番学去,那对我大明来说,岂不是太可惜了。”

刘昕显得很是惋惜,作为大明的官员,虽然这大明让他怎么也不满意,但作为大明的臣民,大明的利益永远摆在第一位。

李俊业微微笑的摆了摆头,“刘兄还是知之甚少,晒盐法,主要利用的是气候,一是无雨,二是多风,三是温度。”

“前二者尤其至关重要,这也是晒盐法,最佳产盐时期是在秋冬两季的原因,而我大明最利于晒盐的地区主要为二,一是渤海区域,二是两淮区域,环顾我大明四周滨海诸国,气候与我们类似的高丽、倭国,哪一个都是多雨,与两淮渤海相比,根本就不适合晒盐。

至于南洋诸国,一年大部分时期都会有雨,并且降雨充沛,那就更不利于晒盐了。”

“你只是说不利于晒盐,并不代表他们不能晒盐?”刘昕抢断话道。

李俊业连忙解释道:“对,他们也能够晒盐,但是与我们相比起来,晒盐的成本就要高很多。”

李俊业抬头看了刘昕一眼,刘昕也正在紧盯着他,“刘兄你若是想想如果全天下的各国的市场是一个整体,我大明的货物可以畅通无阻的流入海外诸国,海外诸国的货物也能畅通无阻的流向我大明。”

“就以同样使用晒盐法晒出的盐来举例,他们的食盐能够竞争过我们的盐呢?”

刘昕摇了摇头,刚要开口,却被李俊业抢断:“我知道刘兄想说什么?你肯定是想说,但现在的市场不是一个整体,刘兄不要担心,这一切只不过是一个时间问题。”

刘昕嘴角动了动,随即又问道:“你只说东洋和南洋?那佛郎机人等西夷人呢!”

李俊业笑了笑,“他们就不需要刘兄担心了,他们很多地区比我们的两淮更利于晒盐,晒盐的历史更加悠久,晒盐法对于西夷来说,真不是什么秘密。”

“我之所以不提他们,那是因为盐只不过是一个最普通不过的商品,没有那个西夷人脑袋傻到这种地方,远隔万里的载一船盐到我大明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