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2章 萧鸾肆毒篡宗祚(1 / 2)

济公传奇 王钟亭 3236 字 1天前

却说新安王萧昭文嗣位,封赏各王公大臣,进鄱阳王萧锵为司徒,随王萧子隆为中军大将军,卫尉萧谌为中领军,司空王敬则为太尉,车骑大将军陈显达为司空,尚书左仆射王晏为尚书令,西安将军王玄邈为中护军。此外亲戚旧勋,各有迁调,不及细表。

独萧鸾从子(侄子)萧遥光和萧遥欣,本没有甚么大功,不过萧遥欣为始安王萧道生之长孙,得袭封爵。此次复为萧鸾效力,因特授南郡太守,不令莅镇,仍留为参谋。

萧遥光除兖州刺史,嗣又命萧遥欣的弟弟萧遥昌,出为郢州刺史。萧鸾已经有心篡立,所以将从子三人,布置内外,树作党援。

鄱阳王萧锵和随王萧子隆,年龄俱未及壮,但高武嗣子,半即凋零,要算萧锵与萧子隆,名位最崇,资望亦最着。萧鸾暗中其实忌惮他们,但是外面却佯装表示忠诚,每每与萧锵谈论国事,声随泪下。

萧锵不知有诈,还以为他是个心口相一的人物,本无歹意;实则朝廷内外,统已看透萧鸾的诡秘,时有戒心。

制局监谢粲,私下劝萧锵及萧子隆道:“萧令跋扈,人人共知,萧鸾已进录尚书事,谢粲尚呼为萧令,乃是沿袭旧称。此时不除,后将无及!二位殿下,但乘油壁车入宫,奉天子御殿,夹辅号令,粲等闭城上仗,谁敢不从?东府中人,当共缚送萧令,去大害如反掌了”恐也未必。

萧子隆颇欲依议,萧锵独摇首道:“现在上台兵力,尽集东府,鸾为东府镇守,坐拥强兵,倘或反抗,祸且不测,这恐非万全计策呢!”

但此外岂竟无良策么?已而马队长刘巨复屏退其他人而语萧锵,叩头苦劝。萧锵为所怂恿,命驾入宫。转念吉凶难卜,有母在堂,须先禀诀为是。于是复折回私第,入府报告生母陆太妃。陆太妃究系女流,听着这般大事,吓得魂不附体,慌忙出言谕止,累得萧锵迟疑不决,只好在家中绕行。

盘旋了好半日,天色已晚,尚未出门。事为典签所闻,典签官名,即记室之类。竟驰往东府告鸾。萧鸾立刻派遣精兵二千人,围攻萧锵府邸。萧锵毫无预备,只好束手就死。谢粲、刘巨,俱为所杀。

萧子隆方才等待萧锵入宫,日暮未闻启行,黄昏又无消息。正拟就寝,忽然听闻有人入报,鄱阳王居第已经被东府士兵围住了。萧子隆料知有变,但也没法自防,不得不听天由命。统是没用人物。过了片刻,那东府兵已蜂拥前来,排墙直入,子隆无从逃匿,坐被乱兵杀死。两家眷属,并皆遇害,财产抄没。萧锵年才二十六岁,萧子隆年只二十一岁,一叔一侄,携手入鬼门关去了。

江州刺史晋安王萧子懋,乃是萧子隆第七兄,闻二王(萧锵和萧子隆)罹祸,意甚不平,遂欲起兵赴难。自思生母阮氏,尚居建康,应先事前往迎接,免得受害,于是秘密派遣心腹之人入都,迎母东行。偏偏阮氏临行时,使人报知舅子于瑶之,令自为计,传文作兄子瑶之,疑有误。于瑶之反而驰回报告给萧鸾。自为计则得矣,如亲谊何?

萧鸾即奏称萧子懋谋反,自假黄钺督军,内外戒严,立派中护军王玄邈,率兵往讨子懋。一面遣军将裴叔业,与于瑶之径袭寻阳。

萧子懋与防合军将陆超之、董僧慧商议,以湓城为寻阳要岸,恐都军沂流掩击,即拨参军乐贲率兵三百人往守。

裴叔业等乘船西上,驶至湓城,见城上有兵守着,便不动声色,但扬言奉朝廷命,往郢州行司马事。当下悬帆直上,掉头自去。城中兵看见他驶过,当然感到放心,夜间统去熟睡。意料不及,到了三更的时候,竟然有外兵扒城进来,一声喧噪,杀入署中。

乐贲仓皇惊醒,披了衣急忙就走,才刚走出署门,兜头就碰着裴叔业,大呼速降免死!乐贲知不可逃脱,没奈何伏地乞降。裴叔业收纳乐贲,据住湓城。因闻萧子懋的部曲,多是雍州人,骁悍善战,不易攻取,乃更使于瑶之来到寻阳城,前往转告萧子懋。

萧子懋因湓城失陷,正在着忙,召集府州将吏,登城扞御。忽然看见于瑶之叩门,还疑是戚谊相关,前来相助,便命人打开城迎入。于瑶之视了萧子懋,行过了礼,便开口说道:“殿下单靠一座孤城,如何久持!不若舍仗还朝,自明心迹,就使不能复职,也可在都下作一散官,仍得保全富贵,决无他虑!”

萧子懋被他一说,禁不住心动起来。寻阳参军于琳之,乃是于瑶之亲兄,此时也从旁闪出,与乃兄一唱一和,说得萧子懋越加移情。于琳之复劝萧子懋重赂裴叔业,使他代为申请,洗刷前愆。

萧子懋已经为奸臣所迷,遂取出金帛,使于琳之随兄同往。于琳之见了裴叔业,非但不为萧子懋说情,反而教裴叔业掩取萧子懋。裴叔业即派遣裨将徐玄庆,率领四百人随着于琳之,驰入州城。

萧子懋正坐斋室中,静待于琳之归报,蓦然听闻门外有蹴踏声,惊起出视,只见于琳之带着外兵,各执着亮晃晃的宝刀,踊跃而来。不由的大骇道:“汝从何处招来兵士?”

于琳之瞋目道:“奉朝廷命,特来诛汝!”

萧子懋乃怒叱道:“刁诈小人,甘心卖主,天良何在!”言未已,于琳之已趋至面前。萧子懋退入斋中,被于琳之抢步追入,揿住萧子懋,用袖障面,外边跟进徐玄庆,顺手一刀,头随刀落,年只二十三岁。死由自取,不得为枉。

于琳之取萧子懋首级出斋,徇示大众,那时府中僚佐,早就已经逃避一空,剩得几个仆役,怎能反抗!

此外有若干兵民,统是顾命要紧,乐得随风披靡,顺从了事。可巧王玄邈大军亦到,看见城门洞开,领兵直入。于琳之、裴玄庆等接着,报明情形,王玄邈大喜,复分兵搜捕余党。

兵士捕到董僧慧,僧慧慨然道:“晋安举兵,仆实预谋,今为主死义,尚复何恨!但主人尸骸暴露,仆正拟买棺收殓,一俟殓毕,即当来就鼎镬!”

王玄邈叹道:“好一个义士!由汝自便。我且当牒报萧公,贷汝死罪!”

董僧慧也不言谢,自己去殓葬萧子懋。萧子懋的长子萧昭基,年方九岁,被系拿在狱中,用寸绢为书,贿通狱卒,使其书信传达董僧慧。董僧慧顾视道:“这是郎君手书,我不能援救,负我主人!”,言辞之间,悲愤难忍,遂号恸数次,呕血而亡!

还有陆超之静坐寓中,并不避匿。于琳之素与陆超之友善,特意使人通信,劝他逃亡。陆超之道:“人皆有死,死何足惧!我若逃亡,既负晋安王厚眷,且恐田横客笑人!”

田横齐人,事见汉史。

王玄邈拟拘拿住陆超之,囚禁押解入都,听候发落。偏陆超之有门生某人,妄图重赏,佯谒陆超之,觑隙闪入陆超之背后,拔刀奋砍,头已坠下,身尚不僵。陆超之非羿,其徒恰似逄蒙。遂携首级前往报告王玄邈。

王玄邈颇恨这个门生无礼,但是一时不便诘责,仍然令他携首合尸,厚加殡殓。大殓已毕,门生助举棺木,棺木忽然斜坠,巧也不巧,刚好压在那个杀死陆超之的门生的头上。一声脆响,颈骨已断,待至旁人把棺木扛起,急救门生,已经是晕倒地上,气绝身亡!莫谓义士无灵?

王玄邈闻报,也不禁感到叹息,惟受了萧鸾的差遣,只好将萧昭基等人械送入都,眼见是不能生活了。

萧鸾复派遣平西将军王广之,前往袭击南兖州刺史安陆王萧子敬。萧子敬乃是武帝萧赜的第五子。王广之命部将陈伯之为先驱,佯说是入城宣敕。萧子敬亲自出迎,被陈伯之手起刀落,砍倒马下。

后面即由王广之驰到,城中吏民,顿时惊骇逃散。经王广之揭张告示,谓罪止子敬,无预他人,于是吏民复集,稍稍安堵。王广之飞书使人报告萧鸾,萧鸾更遥下饬令徐玄庆,顺道西上,前往去加害荆州刺史临海王昭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