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3章 进谏!逼宫!(1 / 2)

刹那间,现场陷入一片死寂,空气仿佛凝固。

群臣面面相觑,似在怀疑自己的耳朵是不是听错了。

今日乃祭祀圣人的庄严盛典,而非朝堂议政之时。

有事要上奏,怎会选在此刻?

如此迫不及待,非要扰乱祭典的肃穆气氛?

莫非此事与祭祀本身息息相关?

无需多言,众人心底已暗自揣测。

此番异议,多半直指皇帝在祭祀中宣读的祷文内容。

这绝非小事。

皇帝的祷文方才已在祭典上当众宣读,此刻公然提出异议,其分量远超平日封驳圣旨百倍,足以震惊朝野!

未等朱允熥开口,赵瑞已按捺不住,疾步上前,喝道:“祭圣之时,非比寻常。你有什么要奏的事,待祭典礼成后,再奏不迟!”

那名官员却巍然不动,腰杆挺得笔直,拱手朗声道:“陛下,臣所奏之事,非重在此时说不可!”

赵瑞怒不可遏,声如雷霆:“大胆!擅扰圣人祭典,尔欲何为?此何罪也?”

官员面不改色,毫无退缩之意,复又高声道:“正因今日乃祭祀圣贤之大典,陛下所宣国策,将如惊雷掷地,传遍四海,关乎大明江山社稷与万民福祉,臣若缄默,实为不忠!”

“你……你这狂徒,竟敢如此僭越!”赵瑞气得面色涨红,正欲呼唤侍卫上前拿人,却见朱允熥神色冷峻,缓缓抬手,示意他噤声。

赵瑞心头一凛,忙将未出口的呵斥咽回腹中。

朱允熥凝视那官员,目光如深潭,语气淡然道:“既如此,奏来。”

那官员昂首而立,气势凛然,声如洪钟,响彻殿宇:“陛下,臣以为,陛下适才于祭祀祷文中言,‘圣人之道的精髓,在于天下为公’,此言有失偏颇!”

“圣人之道,其核心乃‘礼’,礼者,天理之化身也。”

“天地万物,皆受‘理’之统摄,人性本善,根源于天理之纯正。”

“世间无一物能超脱人性之范畴,故无一理可逾越天道之疆界。”

“凡物皆依礼而行,皆秉义而存。”

“《易》有云:‘生生之谓易’,又言‘成之者性’。”

“万物生发,皆蕴天理,皆载大道之义。”

“人心若为私欲所蔽,则危如累卵;道心若依天理而行,则精妙通达。唯有摒弃私欲,天理方能澄明如镜。”

“圣人毕生教诲,千言万语,归于一旨:存天理,灭人欲。”

“此方为圣道之真谛!”

官员侃侃而谈,引经据典,讲的却是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精义。

言毕,全场再度陷入沉寂,唯有风过殿角的低吟,衬得气氛愈发凝重。

朱允熥目光缓缓扫过下方群臣,又掠向周遭侍卫,旋即收回,朗声问道:“诸卿以为如何?还有何高见?不妨直言,与朕共论。”

殿内依旧寂然无声,无一人敢于应答。

群臣低首,似被无形的威压所慑。

皇帝的意思,谁还不知道呢?

更别说刚才的祷文中,说得明明白白。

朱允熥的目光再次向下逡巡,忽而后退半步,垂于身侧的手指微微一颤。

赵瑞心领神会,忙趋前一步,俯身靠近。

朱允熥压低嗓音,细声道:“更换侍卫之事,你可曾遣人通禀贵妃娘娘了?”

此言轻若游丝,除他二人之外,旁人绝对听不到。

赵瑞闻言一怔,满心疑惑:这个时候,陛下为何突然提及此事?

他目光微转,瞥见人群前列一些官员,个个依旧如磐石般岿然不动,宛若一尊尊铁铸雕像。

一股莫名的寒意自心底升腾,一个平日不敢触及的念头如电光般闪过。

霎时间,他额角冷汗如雨,密密匝匝,浸透衣襟。

赵瑞强自镇定,抬袖拭去汗珠,以几不可闻的颤音回道:“陛下,奴婢已遣心腹之人前往禀告贵妃,算来早已该到。”

朱允熥目光一沉,反问道:“既然如此,为何朕的祷文都念完了,侍卫至今未换?”

赵瑞心如擂鼓,惶恐更甚,偷眼环顾左右侍卫,又一次抬袖拭汗,低声道:“这……奴婢确实不知。”

朱允熥神色微凝,目光沉静如渊,复又低声问道:“电报机可确保无碍?”

赵瑞忙躬身应道:“陛下尽可放心!文庙电报机的安置与线路架设,皆由奴婢亲自督办。”

“为防万一之失,奴婢特意安排了五台电报机,各自接连五条独立线路,断无纰漏之虞。”

朱允熥闻言,紧绷的面容稍缓,长舒一口气,语气里透出一丝释然:“如此甚好。”

赵瑞试探着进言:“陛下,可需奴婢传令侍卫,将这不知天高地厚的狂徒拿下?”

朱允熥轻轻摆手,嘴角泛起一抹笑意:“不必。况且,此刻你便是想擒他,怕也未必能成。”

赵瑞方才尚存的一丝侥幸,霎时烟消云散,面色陡变,结结巴巴道:“陛……陛下……”

他猛然忆起一事,忙又补道:“陛下请宽心,近身护卫二十人,皆为天枢司精挑细选之忠士,并未换成外人,他们都对陛下赤胆忠心,绝无半点差池。”

朱允熥微微颔首,淡然道:“朕知道了。”

二人于台上低声交谈,语如细丝,旁人皆听不到内容。

台下群臣中,忽又有一人昂然步出,拱手拜道:“陛下,臣亦以为,圣人之道当以‘存天理,灭人欲’为本,而非‘天下为公’之说!”

“荒谬至极!”台下受邀参加祭祀的方孝孺再也按捺不住,霍然出列。

作为新学的创立者,他岂能容忍此等言论动摇根基?

“所谓‘存天理,灭人欲’,听来振聋发聩,实则空洞无物,不过性理之虚谈!”

“真学者,当以天地万物为一体,知行合一,脚踏实地,而非沉溺于玄虚之论,与现实脱节。”

“况且,若细究其理,‘存天理’之说,终究脱不开‘天下为公’之精髓。”

方孝孺侃侃而谈,言辞如刀,锋芒毕露,尽显新学宗师的风采。

论道争锋,向来是他之所长。

此刻他火力全开,针锋相对,毫不退让。

双方唇枪舌剑,恰如后世网络上的“辩经”之争,张说张有理,杨说杨不错,各执一词,旁征博引,誓要压倒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