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3章 进谏!逼宫!(2 / 2)

然此等争辩,从来不会有胜负之分,唯有一方倦怠,方才休止。

至于谁胜谁负?

至少在双方心中,绝无一人肯主动认输。

正如后世网络上的网民争论,不过理念相左,多无关实际生活,尚且激烈,基本不会有人认错服输。

何况今日之辩,关乎儒学根基,牵连天下大势,双方更无半步退让之可能。

小说家笔下诸葛亮舌战群儒,谈笑间令对手哑口无言,不过是虚构的美谈。

现实中,即便一方自知理屈,也会强词夺理,甚或胡搅蛮缠,断不会轻易认输。

更有甚者,辩不过便“撒泼打滚”,理屈则转而谩骂,此类伎俩,亦是“论战”之道。

有这些不要脸的手段“托底”,辩经是从来没有输赢胜负的!

所谓的胜负,要等到一个能压制双方的“裁判”入场,一锤定音。

否则,就永无休止了。

一时间,双方你来我往,言辞交错,声震殿宇,唾星四溅。

好好的祭祀盛典,竟被搅成了一场唇舌交锋的乱局。

双方闹得越来越激烈,最后只差没有和泼妇骂街一般,各自指着对方的鼻子骂娘了。

不过,实际上也相差无几。

朱允熥静立台上,凝视下方纷争,却始终一言不发,冷眼旁观这场风波。

“够了!”蓦地,一声断喝如雷霆炸响,震得殿内回音不绝,场中重归寂然。

王守廉猛然踏前一步,声如雷霆,震慑全场:“今日乃文庙祭祀圣人之盛典,岂容尔等如市井泼妇般争吵不休,成何体统?”

他目光直刺方孝孺,言辞犀利:“方孝孺,你不过一介布衣,无官无爵,无品无级,焉有资格在此喧哗?”

“朝廷命官向陛下进言,乃朝堂议政之正途。”

“朝政之事,何时轮到你一介布衣在此指点江山,妄议国策?”

“方孝孺,莫非连这起码的礼法规矩,你都不知道了吗?”

方孝孺面色一僵,似被这话刺中要害,立时愣在原地。

不得不说,方孝孺此人,某些时候确是固执如磐石,拘泥于心中那不可逾越的“礼制”。

在他看来,非官员之身,便无权在朝堂议事时擅自开口,此乃铁律,断不可破。

身为布衣,唯有在陛下垂询时,方可恭谨应对。

他深吸一口气,拱手低头:“王大人所言有理,是方某僭越了。”

“方某当谨守本分,缄默聆听。”

言罢,他退后数步,垂首肃立,果真不再发一言。

王守廉转而面向朱允熥,拱手拜道:“陛下,圣人之道何也?千古以降,文人学士早有定论。”

“程朱理学,已将圣人之精髓阐述殆尽,堪称圭臬。”

“陛下今日借祭圣之机,骤改祷文,臣恐此举将动摇天下士人之心,致使民心惶惶,社稷不稳。”

“为大明江山永固,为天下苍生福祉,臣恳请陛下收回祭文,重塑新篇。”

“当向四海昭告,圣人之道,乃‘存天理,灭人欲’。”

“至于所谓‘天下为公’,实乃对圣道之曲解,纯属离经叛道之谬论,理应下旨严禁。”

“凡日后再有宣扬此说者,当以惑众罪论处,以正视听,以肃纲常!”

言毕,他双膝跪地,重重叩首,语气悲壮:“此乃臣肝脑涂地之忠言,拳拳报国之心,唯盼陛下采纳忠谏,远离谬论,莫为一时邪说所惑,则大明江山幸甚,天下黎民幸甚!”

王守廉此言一出,群情激昂,下方的文官中登时有大半随之跪倒,齐声高呼:“恳请陛下纳忠谏,远邪说,莫为谬论所惑,江山幸甚,大明幸甚!”

“恳请陛下纳忠谏,远邪说,莫为谬论所惑,江山幸甚,大明幸甚!”

呼声此起彼伏,愈发高昂,宛如惊涛拍岸,在广场中回荡不绝。

朱允熥端立高台,面无波澜,目光如寒冰般扫视下方。

跪地请命的官员,约占参礼文臣的一半左右,余下站立之人,皆目瞪口呆,脸上满是惊愕与不可置信。

至此,任谁都明了,今日之事,绝非小可。

这么多人一齐进谏,肯定早有串谋。

这般逼谏皇帝,该引来何等天威震怒呢?

有胆怯者,已然吓得身如筛糠,瑟缩不安。

“尔等……尔等这是何意?莫非欲行逼宫之举?”赵端猛然跨前,挡在朱允熥身前,声如怒雷斥责道。

王守廉昂首而对,满面正气,毫无惧色:“自古武臣死于疆场,文臣死于直谏,臣等不过尽忠臣之本分罢了!”

赵瑞呆立原地,目光定定地锁在王守廉身上,难以置信。

眼前这人,前几日一直在他面前恭顺谦卑,言辞谨慎,如今却展露出如此惊人的胆魄,宛如换了个人。

他心神微震,目光不自觉地扫向四周。

近侧的二十余名护卫,皆是天枢司精锐,熟悉的面孔,常年寸步不离地护卫陛下周全。

然而,更远处那些身影,是否仍是自己人,赵瑞却不敢断言。

天枢司护卫众多,他也无法尽识每一个人。

蓦地,赵瑞心头一寒,猛然忆起王守廉曾提议调派山东武丁轮换值守。

原来,这一切早有预谋!

这一瞬,赵瑞如坠冰窟,寒意自脊背升腾,遍体生凉。

皇帝陛下刚才问他更换侍卫的事,显然是早有察觉了。

只是此际,赵瑞才彻底醒悟。

身为皇帝近侍,他清楚自己毫无退路可言,仍坚定地横身挡在朱允熥身前,摆出誓死护主的姿态,目光如刀,紧盯着对面。

“王守廉,你意欲何为?”正当双方对峙,气氛剑拔弩张之际,一声怒喝骤然炸响,划破沉寂。

山东巡抚李崇文昂然步出,须发贲张,指着王守廉厉声斥道:“你身为大明臣子,竟敢如此欺君罔上?”

“今日乃文庙祭圣之盛典,圣人在上,你还有半分读书人的样子吗?还有一丝为臣的忠义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