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1章 试探与善缘!一个请求!(1 / 2)

一个来自西域的医官,徐妙锦自不会投入过多关注,更不可能将他与大明朝廷通缉的叛逃藩王联想到一起。

在徐妙锦的心中,大明的太医医术天下无双,尤其在陛下倡导“科学”以来,医道更是日新月异。

若两位西域女子真有沉疴旧疾,或是水土不服,自有随驾太医诊治。

不过,这医官的话亦不无道理,他毕竟一路随行,最熟悉二女体质,留下以便与太医交接,确是稳妥之举。

再者,二女初来乍到,举目无亲,留一位故土之人陪伴,亦能让她们安心。

这算是一份人情。

心思电转间,她便有了决断。

同意了朱橚留下来的请求。

得到许可,朱橚心中那块悬着的巨石终于落地,但他面上不敢有丝毫懈怠,立刻伏地叩首,姿态恭谨到了极点:“外臣谢贵妃娘娘天恩!”

待徐妙锦一行人远去,巡按王守廉冷哼一声,拂袖告辞。

李崇文却含笑上前,主动向朱橚示好:“两位公主国色天香,此番见了圣驾,日后必将恩宠无限。”

“曹神医能留侍左右,可谓一步登天之机啊。”

“将来在圣上面前,还望神医能念及今日引见之功,美言几句。”

朱橚连忙还礼,言辞谦卑:“抚台大人谬赞了。”

“大人乃大明朝廷柱石,一方封疆,比之西域的王,亦不遑多让。”

“在下不过一介草野医官,身份卑贱,岂敢当大人如此期许?惭愧,惭愧。”

二人寒暄几句,朱橚话锋一转,目光落在李崇文脸上,故作关切地轻皱眉头道:“恕在下多嘴。观大人之面相,神色枯黄,隐有浮肿之态,此乃心脾两虚、劳心耗神之兆。”

“想必是大人为一省政务操劳过度,以致如此。”

“长此以往,恐于贵体有损。”

李崇文闻言,心中一动。

他对大明太医自然十分信得过,但世人常情,身边的寻常之人物,总不及远方来的神秘之人更令人信服。

就如同后世不少人,不相信顶尖大医院的医术,却宁愿寻找“江湖郎中”治病一样。

加之这位“曹神医”一路行来,给不少人看过病。

此人有妙手回春之能,他亦有所耳闻。

自陛下决定北巡以来,李崇文为筹备接驾诸事,确是宵衣旰食,疲惫不堪。

朱橚笑道:“曹某略通岐黄之术,有几副调理元气的方子,不少人服用后都说颇有奇效。”

“大人若不嫌弃,在下便为您开上一副,您照方抓药,或可缓解一二。”

李崇文本来就有此意,闻言爽朗大笑:“曹神医有此仁心,本抚感激不尽,那便有劳曹神医了!”

朱橚当即便有人取来笔墨,笔走龙蛇,写下一纸药方,交予李崇文,并细细叮嘱了煎服之法。

随后,他又状若无意地感慨道:“在下自西域而来,入大明之后,方知何为天朝气象。”

“水泥驰道、蒸汽机、琳琅满目的百货公司……凡此种种,皆是此前闻所未闻,见所未见!”

“尤其到了山东,更是深感此地之繁盛。”

“大明真乃天下福地,只要有财富,即便不是皇亲国戚,勋贵官员,亦可享尽人间之乐,比西域的王,还要快活万倍!”

这番话,看似是外邦人的由衷赞叹,实则暗藏着对“金钱至上”试探的机锋。

李崇文听他这般说,抚须大笑,自豪之情溢于言表:“神医有所不知,以前的大明,虽然也繁华,可毕竟经历了元末的战乱,远如今日这般盛景。”

“在数年之前,我等亦是不敢想象!”

“这一切,皆赖我主天纵圣明,创办“科学”,力推新政之功啊!”

朱橚垂眸,心中已然明了。

此人,乃是新政的铁杆拥趸,更是朱允熥的狂热信徒,想要将他策反,只怕是难于登天了。

不过,朱橚仍未死心,见他不为所动,心中再转一念,叹息道:“官场自古如江河,泥沙俱下,清浊难辨。”

“我闻昔日大明无上皇在位时,对贪官污吏深恶痛绝,定下贪墨六十两者、剥皮实草之酷法。”

“更屡次掀起大案,法场之上人头滚滚,血流成河,然终究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他话锋一转,看似不经意地说道:“当今天子,素以仁厚之名传于四海,对官员亲厚,对百姓仁义。”

“但近来因黄河决堤巡幸河南、山东,却是屡兴大狱。”

“河南一省,官员黜落无数;山东此地,更因一桩小案,牵连者已逾百人,后续恐还要深挖。”

“天子雷霆雨露,俱是君恩。”

“只是这雷霆之威,非常人所能承受。”

“抚台大人身居高位,立于风口浪尖,更需多加珍重啊。”

这番话,名为关切,实为试探。

李崇文闻言,终于收起了脸上的笑容,一双精光内敛的眸子,深深地望了朱橚一眼。

那眼神中,有审视,有玩味,却唯独没有惊慌。

他沉默片刻,方才缓缓开口,语气中带着一种了然于胸的通透:“先生之虑,本抚明白。”

“所谓‘水至清则无鱼’,除非陛下将天下官吏屠戮一空,否则官员贪墨之事,只能遏制,使其不致太远,永远也无法彻底杜绝。”

“陛下天纵圣明,岂会不知此理?”

“陛下要的,从来不是绝对的清廉,而是要为官者,心中有‘一条线’。”

“何为‘线’?”

“润滑官场,便宜行事,此乃人之常情,亦是官场积习,只要不出格,陛下大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可若是越过了这条线,变为贪赃枉法,鱼肉百姓,那便怨不得陛下出手无情了。”

“陛下要的是能臣干吏,去推行新政,开创万世不易之基业。”

“若苛责太甚,人人自危,为求无过而尸位素餐,那才是陛下最不愿看到的局面。”

“本抚在官场多年,虽然说“人在官场,身不由己”,但这‘一条线’,是绝不敢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