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言一出,不啻于在滚油中泼入一瓢冷水,整个公堂内外,瞬间炸开了锅!
旁听的百姓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哗然声四起。
他们原以为这只是一个恶毒女人的阴谋,谁曾想,背后竟有官府亲自下场指导!
这竟然是一场自上而下的巨大骗局!
就连徐妙锦都惊讶得小嘴微张,一双美目中写满了难以置信。
唯有朱允熥,神色依旧平静。
这一切,早在他洞若观火的预料之中。
潭烛的亲口承认,不过是为这丑陋的脓疮,划开了最后一道口子,给出最后的证明罢了
“你……你血口喷人!你休得胡言乱语!”赵文远那张本就毫无血色的脸,此刻更是白得像一张纸。
他指着潭烛,发出了绝望的嘶吼,同时转向朱允熥,矢口否认:“陛下!这是诬告!绝对没有此事!”
朱允熥深深地瞥了他一眼,语气平淡无波:“你,也要欺君吗?”
这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却像一柄无形的巨锤,狠狠砸在了赵文远的心头。
他所有想要狡辩的话语,瞬间被堵死在了喉咙里。
朱允熥那平淡的眼神,此刻却像一柄无情的利剑,刺穿了他所有的心理防线。
一股温热的暖流自他大腿根部失控地涌出,浓烈的骚臭味,无声地宣告着一位县令尊严的彻底崩溃。
他被吓尿了。
朱允熥不再理会这个已经形同废人的县令,转而对潭烛道:“接着往下说。”
……
潭烛早已放弃了所有抵抗,麻木地供述:
“因为民女在那晚故意的呼救,假言席云琅出现在褚家附近,褚家人并没有怀疑民女撒谎。”
“再后来,褚薛身亡,褚家向官府报案,衙门便派人抓捕了席云琅。”
“很快,县衙法官就给他定了杀人之罪,判了死刑。”
“事情进展如此顺利,民女自是喜出望外,放下心来。”
“岂料,席照雪竟纠缠不休,为了给弟弟申冤,四处奔走告状。”
“再后来,案件一审再审。”
“法房的书吏,便开始教民女如何陈述,如何圆谎,如何将席云琅的罪名钉死。”
“民女并未行贿,但他们说,此案已上报朝廷,无论再审多少次,断无翻案之理。”
“否则,所有经手之人都要被问罪。”
“所以,哪怕明知一开始判错了,也只能一错再错。”
“他们保证,无论何人来审,都会上下打点,让民女无需担忧,只需按他们教的去做便可。”
待潭烛说完,朱允熥静静地将目光移向早已伏地不起的沈墨道:“沈按察使,你可还有话说?”
沈墨缓缓抬头,望向那双深邃平静的帝王之眸,张了张嘴,却发不出任何声音。
在天子那双洞察秋毫的明眸之下,任何谎言都显得苍白而可笑。
他深知,隐瞒,只会招来更可怕的后果。
朱允熥面色依旧平静,心中却早已怒火翻腾,他一字一句地问道:“沈墨,此案案其实极为简单,你不可能察觉不到端倪,审不出案由。”
“你且说说,究竟是受了何人重贿,竟敢如此颠倒黑白,草菅人命!”
“臣罪该万死!”沈墨重重叩首,声音沙哑而苦涩,“但请陛下明鉴,臣并未受过任何人的一两银子贿赂。”
一旁的徐妙锦忍不住插言道:“既无收受贿赂,你身为一省臬台,为何要如此枉法,纵容真凶,冤害良善?”
“人在官场,身不由己!”沈墨发出一声长叹,脸上满是苦笑,“回禀陛下,此案的端倪,臣确实早已看清,也早知潭烛才是真凶,席云琅乃是蒙冤。”
“但臣却无力改判,亦不敢改判。”
面对大明天子的质问,他并没有半分与之对抗,再诿言推卸的念头。
不得不说,朱允熥给自己塑造的形象十分成功。
无论是在百姓还是诸多官吏眼中,当今天子都是有若神明一般的存在。
这一方面,当然是舆论宣传的结果。
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朱允熥确实做出了太多匪夷所思之事,让大明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而这些事情,几乎都无法以常理推而论之。
在许许多多人的眼理,只有天神下凡,才能知晓那么多的知晓,做到许多从前之人连想都不敢想的事。
故而,说他是神,不仅百姓们相信,就连许多官吏都相信。
神明当前,除了一开始惊慌失措的遮掩之后,沈墨便不敢再撒谎了。
因为他从内心深处就相信,面对天神下凡的大明天子,自己绝对瞒不过。
“此案最初,不过是县衙法房的疏漏,误信了褚家的报案,以及潭烛的陈述,草率抓捕了席云琅,并将其屈打成招,迫使其认了罪。”
“待到县衙法房发现情况不对,席云琅或有冤屈之时,已经晚了。”
“案件已按照规定流程,一级一级呈报了上去。”
“自从陛下执行新政以来,朝廷加强了垂直管理。”
“案子一旦呈报上去,在上级衙门备了案,
“毕竟,要改案卷,也要逐级上报。”
“可一旦上报,就等于向上级衙门承认自己犯了错,这是失职之罪,是要受严厉处罚的。”
“如此一来,县衙法房便陷入了进退两难之地。”
“且此案发生之时,恰逢上级衙门考评县衙法房的关键时刻,是升官还是罢职,就在一念之间。”
“县衙法房的主官,与单县的县令,乃是儿女亲家。”
“他们两人商议之后,县令赵文远,为了他儿女亲家的前程与政绩,非但没有帮席云琅洗涤冤屈,反而用一块更大的布去遮掩。”
“继续将席云琅打成死罪,并补充了原来的案情,使其更符合情理。”
“原以为席家孤儿寡姐,不敢与官府抗衡,谁知那席照雪竟是无比刚烈之人,一路将状纸捅到了府衙。”
“府衙法科的官员,一眼便瞧出其中蹊跷,下令发回重审。”
“这一下,赵文远彻底慌了,因为此时他自己也已深陷其中,若是翻案,同样也会受到牵连。”
“于是,他动用官场人脉,上下打点,强行将此事压下。”
“也正是在此时,他们开始教唆潭烛作伪证。”
“谁知那席照雪依旧不屈,竟将写信给都察院告状。”
“都察院批复,案子便到了臣的按察使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