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1章 欧罗巴第一巨富(2 / 2)

正是凭借“大明”这个金光闪闪的活招牌,加上报纸的持续宣传,以及威尼斯本身浓厚的商业氛围和坚实的金融基础,朱棣和朱高炽父子几乎没费多大力气,就让大明商业银行在威尼斯站稳了脚跟。

随后,他们迅速在佛罗伦萨、米兰等地设立了分行,并不断向更多、更远的地区拓展业务。

有一千万杜卡特的雄厚本金,他们在做生意时几乎无所顾忌。

除了银行、报刊,他们还涉足粮食、百货商场等多个领域,并大肆收购各类工厂,简化货源渠道,逐步垄断了各种商品的贸易。

说到底,他们只是将朱允熥在大明的成功经验照搬过来,有现成的经验可抄,自然更容易成功。

在接下来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朱棣和朱高炽父子旗下的大明商业集团,便迅速发展成为一个前所未有的超级跨国集团。

他们的生意遍布地中海沿岸多个国家,不仅控制着诸多地区的金融命脉,还横跨了多个重要行业。

与此同时,大明宝钞也在欧罗巴各国被广泛使用,其影响力与日俱增。

在后世,为了维护金融稳定,国家会通过立法严格限制银行的行为,严禁它们直接利用储户的存款进行投资。

银行吸收的存款,其主要用途只能是发放贷款。

当然,银行可以通过诸如理财、保险柜等增值服务来拓展收益渠道,但绝对不能拿着储户的血汗钱去兴建商场、开设工厂、进行各项直接资本投资。

对此,世界各国都对此设有严格的监管体系。

若非如此,不仅市场上的其他公司将难以生存,更重要的是,这种缺乏监管的“自吸自投”模式,会使得银行失去应有的约束,从而将整个国家的金融系统推向崩溃的边缘。

当然,国有银行可以向其他国有企业提供贷款,这在某种程度上,本质上是“左手倒右手”。

即便如此,这类交易也必须经过外部独立的监管机构审核,绝不允许由银行内部自行操作。

可在现在的欧罗巴,银行还是一个全新的概念。

各国的法律体系也就没有任何针对银行的监管措施。

毕竟,此前都不存在的东西,自然不可能专门立法去管。

故而,朱棣和朱高炽在创建银行之后,甚至无需急于开展贷款业务。

他们只需将吸收来的存款,直接用于自家企业的扩张,如修建商场、创办报社、开设工厂等。

这样一来,朱家的产业就获得了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

银行的分行如雨后春笋般在欧罗巴的各个城邦、国家铺开,海量的资金源源不断地汇入朱家的账户,并迅速投入到各项投资中。

这种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了后世正常银行和企业的扩张。

在正常运作的银行体系中,首要考虑的是如何有效地将吸收来的存款贷出去。

往往是前来申请贷款的人很多,但真正符合贷款资质的优质客户却寥寥无几。

后世人们常说,银行是“晴天送伞,雨天收伞”。

你拥有的资产越多,银行越愿意为你提供贷款,但此时的你可能根本不需要贷款;反之,你越是缺钱,越需要贷款,银行却越不愿意贷款给你。

究其根本,在于银行需要进行严格的风险控制。

它们相信,有雄厚资产的人更有能力按时偿还债务。

那些身无分文的穷人,银行又如何能确信他们借钱后,真的有能力按期归还呢?

由于风险过高,银行自然不愿轻易放贷。

正因如此,传统的银行在开展业务时,必须对客户进行大量的风险评估和背景调查。

这一过程很麻烦,也严重限制了银行的扩张。

然而,朱家将吸收来的存款主要用于自身的产业投资,就完全省去了这一环节的繁琐流程。

此外,这个时代也没有法律要求银行必须审核存款来源的合法性。

这种近乎零门槛的吸储模式,再加上市面上仅有他们一家银行,还有报纸铺天盖地的宣传,使得朱家的银行的扩张速度快得不可思议。

当然,大明商业银行也并非完全不放贷,如果真是优质客户,还是放的。

毕竟,银行吸收储款的速度太快太快了。

唯一能限制朱家产业版图扩张的,只剩下人员招聘的速度。

但只要有充足的资金,人员招募又岂会成为瓶颈?

欧罗巴本身浓厚的商业氛围,孕育了大量懂得会计、精通算术的人才。

这个时代,复式记账法已在一些城邦里悄然萌芽。

有这样一个庞大且基础扎实的群体存在,朱家只需进行简单的内部培训,就能让他们迅速成长为合格的银行职员。

报社的运作同样顺风顺水。朱高炽收购的几家造纸厂,通过引入大明的工业化生产模式,并对造纸工艺进行革新,极大地降低了生产成本。

批量采购带来的成本优势、滚筒式印刷机的使用,以及借鉴《大明日报》成熟的新闻与故事编排模式,对娱乐匮乏、渴望获取各种消息的欧罗巴民众而言,无异于一场“降维打击”。

报社也成了朱家的印钞机。

百货商场同样迅速崛起。

朱家采用集中采购、统一铺货、集中管理的模式,并创新性地引入了“一站式购物”的百货商场概念。

顾客可以在同一地点轻松选购所需的一切商品,这种全新的商业模式迅速冲击了传统的零散小商铺,让后者无力招架。

在银行源源不断的资本注入下,朱家的商业帝国以一种惊人的速度扩张。

欧罗巴的商人们还没来得及反应,朱家的百货商场就已经遍布各大城市。

仅仅几个月的时间,朱家便凭借其银行、报社和百货商场三大支柱产业,以及不断投资收购的各个工厂,成为了欧罗巴各国贵族与平民公认的“第一豪富家族”。

他们的财富和影响力,以无可比拟的势头,席卷了整个欧罗巴大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