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1章 欧罗巴第一巨富(1 / 2)

从康塔里尼家族的宅邸出来,米凯莱又马不停蹄地前往威尼斯另一个显赫的家族,通过利益交换,同样迅速达成了约定。

就这样,在短短几天的时间里,米凯莱穿梭于威尼斯各大豪门之间,进行着一场又一场私下的商议与政治勾兑。

待到已经有足够的“支持票数”之后,他才以总督的名义,正式召集议会开会,并最终以“民主”的名义,通过了与大明签订货币互换协议的决议。

……

这段日子里,朱棣和朱高炽父子俩可一刻都没有闲着。

他们利用大明王爷与王子的身份,穿梭于威尼斯的各大贵族豪门之间。

在此期间,他们不仅迅速理清了威尼斯乃至整个欧罗巴大陆的政治与经济脉络,更成为了众多家族的座上宾,并与其中许多家族达成了利益交换。

尽管美第奇家族的费德里科死在朱高炽手中,但出人意料的是,美第奇家族并未因此对朱家父子心生仇恨。

相反,他们还主动派人前来,表达了友好之意,并再三声明不会追究此事。

究其原因有二。

首先,费德里科在美第奇家族中的地位本身就十分尴尬。

美第奇家族的第一继承人,巴不得他早些死去,好少一个可能威胁自己地位的竞争对手。

与大明的储位之争一样,在家族继承权的争夺上,从来就没有什么亲情可言。

这也是费德里科不留在佛罗伦萨,反而不远千里跑到威尼斯追求黛伊莎的一个重要原因。

当然,在外界面前,美第奇家族还是要维护表面上的团结,做出兄友弟恭的样子。

如果费德里科是被人蓄意谋杀,那么,为了家族的尊严和颜面,他们必定会誓死复仇。

可费德里科是死于“公平的决斗”,这在欧罗巴人看来,就是上天的旨意。

美第奇家族自然也就顺势下台阶,不再追究此事。

其次,威尼斯与大明签订货币互换协议的消息传开后,佛罗伦萨也动了心思。

在欧罗巴,除了威尼斯的杜卡特金币之外,最重要的流通货币,便是佛罗伦萨发行的“弗罗林金币”。

为了争夺货币铸造的霸权,威尼斯与佛罗伦萨两大城邦已经明争暗斗了无数年。

大明宝钞进入欧罗巴,无疑会成为影响双方货币地位的一件大事。

“弗罗林金币”本身就是由美第奇家族一手主导发行的,他们当然不能坐视不理。

因此,美第奇家族很快便派出了使者,主动与朱棣、朱高炽父子接触,希望能与大明也达成货币互换协议。

这一举动,犹如点燃了导火索,其余欧罗巴各国也纷纷效仿。

他们都希望能让本国发行的货币与大明宝钞建立起稳定的关联,以此来获得更大的权威,并从中牟取更多的利益。

一时间,大明宝钞成了人人追捧的“香饽饽”。

朱棣和朱高炽父子俩自然不会放过这种绝佳的优势。

他们充分利用自己的身份,与各方势力周旋,在积极争取利益的同时,也为自己大肆造势。

等到威尼斯议会最终通过与大明签订货币互换协议时,他们已经在私下里与欧罗巴的诸多城邦和国家,达成了一系列协议,内容主要涉及投资开设银行、展开金融业务,以便利该国与大明及其他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

此外,他们还计划在这些地方开设百货商场,销售各类商品。

与此同时,朱高炽还购买了大量的纸张,并与好几家造纸厂签订了收购协议,只待货币互换协议正式签订,便立刻全盘收购。

除此之外,他还迅速制造出了朱允熥在大明鼓捣出来的滚筒式油印机。

这得益于此时的欧罗巴,虽然工业水平远不及大明,但已经具备了制造普通机械的能力,远比昆仑洲等落后地区发达得多。

滚筒式油印机的结构本身就非常简单,只要见过实物、了解其工作原理,有足够的资金和人力,依样画葫芦地仿造出来并非难事。

毕竟,朱高炽曾执掌过大明制造局,全程参与过包括蒸汽机在内的许多先进机器的制造,脑子里积累了丰富的机械知识。

如今,这些知识终于有了用武之地。

这些都是大明的核心发明和技术,朱高炽绝不会让欧罗巴人轻易知晓。

因此,整个制造过程都进行了严格的保密。

好在他们随船带来了几百名士兵,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困难。

即使需要威尼斯的工匠帮忙打造一些零部件,他们也可以将任务拆分,分散采购。

只要没有人能看到最终的成品,任凭那些工匠想破脑袋,也绝不会猜到朱高炽要制造的是滚筒式油印机。

当然,技术的扩散是难以避免的。

朱高炽现在所做的一切,不过是为了延缓技术外泄的时间,以确保大明永远保有技术领先的优势。

有了油印机和纸张作为基础,朱高炽接着便效仿朱允熥在大明的做法,在威尼斯创办了第一份报纸。

报纸一经发行,立刻便受到了威尼斯市民的狂热追捧。

在此之前,他们只接触过手抄本或是教堂的布告,从未见过这种承载着海量信息的报纸。

然而,作为热衷于商业活动的市民,他们对各类信息的渴求度极高。

报纸这种全新的媒介,自然深得人心,几乎达到了人手一张的程度。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欧罗巴没有像大明那样的科举制度,但由于商业活动的需要,城市中的大多数市民都是识字的,能轻松阅读报纸上的简单内容。

朱高炽利用报刊强大的影响力,不动声色地宣传大明的先进与强大。

在与威尼斯正式签订货币互换协议之后,他们在此地开设的大明商业银行也几乎同时宣告成立。

报纸铺天盖地的宣传,为大明商业银行带来了巨大的人气。

银行开业当天,威尼斯万人空巷,市民们蜂拥而至,将银行门口围得水泄不通,只为一睹这个传说中来自东方古国的金融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