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9章 利益绑定,治国之策!(1 / 2)

徐妙锦闻言,霎时间杏眼圆睁,难以置信地望着眼前这位年轻的帝王,震惊得说不出话来。

“灾情发生时,授予他们临时决断之权,这是政务处的决定,朕也是同意。”

“他们利用这一点,滥杀无辜,确实是朕失算了。”

朱允熥很坦承的承认自己的失误。

遇到大灾这种情况,临时下放一部分权力,是历朝历代的惯例。

他也没有去细想这其中的弊端。

还真没有想到,封建时代的官员,竟敢如此无法无天。

“但他们在改革后贪污,并不出乎朕的预料。”

“治理国家,从来都是如此。”

朱允熥的声音冷静而淡然:“若非有足够的利益驱动与诱惑,朕的新政又怎能顺利推行下去呢?”

“那些阻力,那些盘根错节的旧势力,若没有甜头可尝,又怎会甘心顺应?”

“正如你之前所说,若没有新政,没有大明的工业化改革,即便没有贪官污吏,官员个个都清廉如水,那些身陷苦难的灾民,也绝不可能顺利吃上热腾腾的白面馒头和粥饭咸菜。”

“那样一来,大灾时期,因官员徇私枉法而枉死的百姓并不一定会减少,但因饥饿而毙命的灾民,一定不止是数百人,而是数以万计,以十万计,乃至更多!”

徐妙锦听到这番话,娇躯猛地一震。

她痴痴地望着朱允熥,樱唇微张,似有千言万语哽在喉间,却终究一个字也未能吐出。

这是事实。

以前的朝廷,没有能力做到今日这样的救灾。

不管官员贪不贪都无济于事。

在黄河溃堤后,饿死的百姓,一定是多得数不清的。

朱允熥轻叹一声,目光中带着一丝常人难以理解的深沉:“你可知朕的新政,在推行之初,你可知朝野内外有多少反对的声音?”

“多少人明里暗里阻挠?”

“纵然它在朝堂之上顺利通过,可真要将其贯彻到底,去具体执行落实的,可并不是庙堂上高官。”

“要推行新政,靠的是遍布大明帝国每一个角落的各级官僚。”

“他们才是新政能否落地的关键。”

“他们当中,绝大部分人都墨守成规,思想僵化。”

“若不给予他们些许利益,不让他们尝到一点甜头,他们又怎会真正地实心办事,竭力而为?”

“那样的话,即便朝堂之上再怎么雷厉风行,再怎么不遗余力地推动,最终新政落实下去,也一定会变得面目全非,甚至寸步难行。”

“治国者,从来都是两害相权取其轻。”朱允熥的眼神坚定而果决,字字铿锵:“朕,别无选择。”

他猛地提高了音量,振声道:“只要能够将新政顺利推行下去,让千千万万的百姓从中受益,就让这些贪官污吏贪墨一点钱财,又算得了什么?”

“相比起新政带来的巨大福祉,这区区蝇头小利,朕可以让出来。”

“此次河南大灾,为何没有出现饿殍遍野的惨状?”

“为何灾民能基本得到妥善安置?”

“这便是新政推行后,实实在在的结果!”

“否则,面对如此规模的浩劫,河南将会变成何等惨烈的人间炼狱?”

徐妙锦被这番话语震撼得无以复加,久久不能言语。

小姑娘虽素来聪慧过人,心思玲珑,但毕竟年岁还不大,且从未涉足治理国家这等宏大的课题,更遑论深入思索其中的权谋与博弈。

此刻,听闻朱允熥将这惊世骇俗的“治国之道”直白地道出,她只觉心神俱震,百感交集,复杂的情绪在胸腔中激荡翻涌。

然而,当徐妙锦细细品味朱允熥的话语,反复思量其中深意之时,竟发现这听似悖逆的逻辑,却又隐隐透着难以辩驳的合理性。

她不由自主轻轻颔首。

此前,朱允熥几乎将所有的心力,都倾注于新政的推行之上。

对于与新政息息相关的政策、规章、措施,他自然是雷厉风行,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与革新,不遗余力地扫除一切阻碍。

反之,对于那些与新政关联不大,甚至可能引发不必要波澜的方面,他则秉持着能不动则不动的原则,极力维持现状。

毕竟,新政本身就已触及太多盘根错节的既得利益,实在没必要因为其他旁枝末节之事,而分散精力,更不应因此牵连、影响新政的顺利推行。

让官员在一定范围内“分享”新政的红利,甚至允许他们从中获取一部分“灰色收益”,这本身就是朱允熥推行新政时所埋下的一个重要伏笔,亦是新政得以顺利运转的润滑剂之一!

这一理念,与他鼓励藩王和豪绅积极出海,将海外贸易的丰厚利润,通过政策引导,主动让渡一部分给那些藩王和地方豪绅,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这并非是简单地施恩,而是精妙的利益捆绑。

让这些人在新政的大船上,找到自己的位置,并成为其坚定的拥护者。

同样地,设立股市,将大量的国有企业推向市场进行上市,同时又允许地主将手中的田地作价,折算成股份参与到新兴产业之中,其深层目的也是如出一辙。

这一切,都是为了在最短的时间内,促使那些世代固守田园的封建地主,迅速完成身份的转换,摇身一变,成为新时代的资本家。

诚然,资本家在某些层面上,或许被世人诟病,带有“逐利”、“贪婪”的负面标签。

但在朱允熥的眼中,他们却比那些思想陈旧、固步自封的“封建地主”要更为灵活,更具开拓性,也更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

只要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的初步转型得以顺利完成,大明王朝便能拥有足够多的、与新政紧密捆绑在一起的利益集团。

到了那时,新政的推行与贯彻,便将不再面临根深蒂固的阻碍,而会得到来自内部更为强大的推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