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5章 苦命人!朋友情谊!(1 / 2)

郑鸿渐的话语更加直接,也更加“露骨”,彻底将赵清直的“孝心”比了下去。

然而,郑鸿渐只顾着争先恐后地奉承拍马,却完全忽略了赵瑞的实际年龄。

赵瑞一听他那番“养老送终”的言辞,当即‘啐’了一口,脸色瞬间沉了下来,不悦道:“说的这是什么混账话?”

“郑巡抚,咱家可比你足足小了二十多岁!”

“你张口闭口要给咱家养老送终,这岂不是明着咒咱家早点去死吗?!”

郑鸿渐闻言大惊失色,意识到自己情急之下竟犯了如此低级的错误,连忙连连磕头,辩解道:“儿子失言了,儿子绝无此意啊!”

“求赵公公明察,儿子只是……只是心急,一时口不择言!”

“行了!”赵瑞不耐烦地挥了挥手,语气稍缓:“咱家也知道你是无心之语,一时情急失言。”

“什么拜不拜干爹的,咱家也不在意这些虚名。”

他的目光深邃了几分:“只要你们两个往后还能念着咱家今日的一点好,日后行事有所收敛,知恩图报,那咱家便心满意足了。”

赵瑞叹了口气,道:“你们这次犯下的事如此之大,咱家要出手搭救你们,那也是顶着天大的干系。”

“若非看在你们对皇后娘娘那份孝心的份上,咱家才懒得理会你们的死活呢!”

他再次摆了摆手,示意他们退下:“别在这里耽搁时间了,都赶紧下去,把咱家刚才交代的事办妥!”

郑鸿渐和赵清直连忙再度磕头谢恩,而后毕恭毕敬地躬身退了下去。

待两人身影消失在视线之外后,赵瑞立即便急不可耐的从怀中掏出一叠厚厚的银票,一张一张地仔细清点起来。

尽管他心里清楚,郑鸿渐和赵清直绝没有胆量敢欺骗自己,但面对如此巨额的财富,还是必须亲自核对一番才能让他彻底安心。

这时,一名常年侍奉在赵瑞身边的亲信小太监躬身上前,轻声道:“干爹,为何不直接将两百万两银子全部收入囊中,却偏偏要分出一半,将那一百万两银子拿去救济灾民呢?”

小太监惋惜道:“这白花花的银子,都给了那些穷人,这不是造孽吗?”

“呸!”赵瑞啐了他一口,语气中带着一丝恨铁不成钢的意味,低斥道:“你懂什么?”

“这银子压根就不是施舍给那些穷苦百姓的,而是给了皇上!”

他说着,将支票慢慢收好,道:“有了那一百万两银子,即便日后郑鸿渐和赵清直出了什么事,也绝不会牵连到咱家身上。”

“咱家手中的这一百万两银子,才能拿得心安理得,再无半分后顾之忧。”

赵瑞看了小太监一眼,道:“这其中的道理,你就慢慢去琢磨吧,多学着点。”

小太监显然未能完全领悟其中奥秘,但他知道赵瑞这么做必定有有其道理,当下也只能满脸谄媚地躬身应道:“干爹教诲得极是,儿子一定好生学着。”

自唐末五代时期始,民间拜义父、拜干爹的风气便愈演愈烈。

这种习俗绵延不绝,直至今日的大明。

即便是朱元璋在打天下时,也曾收下了众多的义子,作为他开疆拓土的重要助力。

而他手下的将领们,也纷纷有样学样,收纳义子者不在少数。

譬如名将蓝玉,其麾下便有数百名义子。

这是那个时代特有的社会风气,并非只有蓝玉一人会收义子,许多官员将领都有,只不过数量多寡有所区别罢了。

尽管老朱对此类现象颇为不满,并曾三番五次强调宫中太监严禁收养义子,不得拜干爹,但禁令归禁令,此风却仍屡禁不止。

赵瑞在成为掌印太监之后,同样也收了几名干儿子,眼前这名随侍在侧的小太监,便是其中之一。

赵瑞将手中的银票清点完毕,从中抽出一张支票,递给小太监:“大伙儿跟着陛下来一趟河南,舟车劳顿,实是不易。”

“这些钱,就拿去给大家伙儿分了吧。”

他特意叮嘱道:“记得人人有份,不许遗漏一人。”

随后,赵瑞声音变得严肃起来:“还有,你务必告诫他们,不要以为出了宫,来到这外地,便可以肆无忌惮地收受那些地方官吏的贿赂!”

“不该拿的钱,一分都不许拿!”

“若是让咱家知道了谁敢阳奉阴违,做出这等徇私枉法之事,定然饶不了他!”

小太监一看到那张面额高达一万两银子的支票,双眼顿时迸发出贪婪的光芒,他连忙跪下磕头,激动得声音都有些颤抖:“谢干爹赏赐!儿子一定谨记干爹的教诲,绝不敢有丝毫逾越!”

“去吧!”赵瑞挥手示意他退下。

待小太监的走后,赵瑞才缓缓站起身来。

他将刚刚到手的支票小心翼翼地藏好,口中喃喃自语道:“咱家也是个苦命人啊,要把这差事办得滴水不漏,可真不容易!”

他轻声叹息,似在向无形的空气倾诉:“这上上下下,里里外外,哪一处不需要打点?”

“若是再不给自己捞点辛苦费,只怕咱家自己,就真得活活饿死了。”

……

从赵瑞处离开后,郑鸿渐的脸色立刻阴沉下来,他对着赵清直愤愤不平地抱怨道:“整整两百万两银子,若是单靠朝廷那点微薄的俸禄,得领上多少年才能凑齐啊!”

他的语气中充满了肉痛与不甘:“可他倒好,两手一摊,三言两语之间,便讹诈了咱们如此巨额的钱财!”

赵清直倒是显得豁达许多,他闻言反倒轻笑一声,劝慰道:“这是买命的钱,怎么,郑兄你还舍不得吗?”

他见郑鸿渐依旧愁眉不展,便继续开导:“况且,这两百万两银子,你我二人一人承担一半,又不是你一个人掏腰包。”

“只要咱们仍旧稳坐河南巡抚与巡按的位子,区区两百万两银子,还怕捞不回来吗?”

“再说了,若是连性命都没了,再多的钱财,又有什么用呢?”

郑鸿渐闻言,长叹一声,语气无奈:“道理确实是这么个道理,但我就是心里不甘啊!”

“咱们辛辛苦苦经营多年才积累的钱财,竟一下子就这么送出去了这么多。”

“你说这前几年,送个几千两几万两银子,都算是大手笔了,怎么现在就变成这副光景了呢?”

赵清直冷笑一声,讥讽道:“自陛下推行新政以来,国库的钱财收入大幅增加,各地官员经手的银钱也比以前多了许多,这其中的油水自然也就更加丰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