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4章 干爹在上,请受儿子一拜!(2 / 2)

他叹了口气,继续说道:“本来嘛,你们最明智,也最应该做的,就是在面见陛下的时候,当面向陛下伏身请罪,坦承过失。”

“然后,再实事求是地向陛下汇报灾情的真实情况,详细阐述你们制定的救灾方案,以及治理黄河的详尽策略。”

赵瑞的语气中不无惋惜:“如此这般,即便你们之前有些许小过失,陛下也会念及你们治理河南的功绩,念及人才难得,国家封疆大吏,不可轻动,从而对你们网开一面,从轻发落。”

“可你们却偏偏不这样做,反而要在陛,这分明就是自寻死路啊!”

两人呆立当场,怔怔不语。

赵瑞缓缓说道:“陛下之所以没有立即处置你们,实是权衡当下之举。”

“黄河溃堤,河南百万灾民流离失所,正翘首以盼朝廷的救济。”

“你们二人执掌河南全省政务,若在此刻将你们一并革职拿问,对河南官场进行一场自上而下的彻底清洗,即便朝廷能迅速委派新的官员前来,他们也需要时间熟悉地方事务,难免会耽误救灾的时机与进程。”

“因此,陛下才暂且留用你们,让你们继续办差。”

“如若不然,此时此刻,你们便不是站在此地与咱家对话,而是早已被剥去官服,身陷囹圄,等候问罪了。”

赵瑞话锋一转,语气又严厉起来:“然而,即便如此,你们的结局也好不到哪里去。”

“等到河南的救灾事宜办好了,灾民都安置完毕了,便是你们被下狱问罪之日。”

郑鸿渐和赵清直闻言,皆是吓得心惊肉跳,脸色煞白。

他们虽然早已隐约察觉到陛下对自己二人心存不满,却也万万没有料到,事态竟然已经严重到这般地步,直逼绝境。

“扑通”一声闷响,郑鸿渐再也支撑不住,双膝一软,便直挺挺地跪了下去。

他顾不得体面,连连叩首,声音带着哭腔,颤抖着恳求道:“赵公公救我!求您救我一命啊!”

赵清直见状,也随之跪倒在地,不住磕头。

赵瑞却依旧气定神闲,面不改色。

他只是轻描淡写地摆了摆手,道:“你们也不必太过慌张,只要你们尚未被押入大牢,事情便依然有回旋的余地。”

他顿了顿,道:“正所谓,亡羊补牢,犹未晚矣。”

“接下来,你们只需做好两件事,或许尚能为自己挣得一线生机。”

“这第一件事,”赵瑞伸出一根手指,语气郑重而严肃,“便是立刻去写奏折,向陛下请罪认罚。”

“奏折写好后,咱家会亲自替你们递呈上去。”

“切记,奏折之中务必实事求是,有一说一,有二说二,绝不可再有任何欺瞒陛下的行为,否则便是自绝生路!”

“陛下眼里揉不得沙子,你们千万不要卖弄自己的聪明。”

他收回手指,又伸出第二根,接着说道:“至于这第二件事嘛,你们身为河南省的主官,抗洪救灾乃是你们责无旁贷的天职。”

“虽说眼下你们跟在陛下身侧,行动上有所不便,但陛下也并未限制你们与河南省内大大小小官员的联系。”

“你们必须指挥河南省上下所有官员,不分昼夜,不遗余力地全力投入到抗洪救灾之中,务必以最快的速度,最大限度地减轻灾情,安置好灾民。”

“必须将此事办得漂漂亮亮,让陛下看到你们二人的办事能力。”

“让陛下明白,你们并非只会阿谀奉承之辈,而是真正有治理河南、匡扶社稷的能臣干吏。”

“唯有如此,陛下或许才会对你们网开一面,给你们一个戴罪立功的机会。”

他望向跪伏在地的两人,道:“咱家所言,你们可都听得真切,明白了其中的利害?”

郑鸿渐和赵清直闻言,齐齐以头抢地,发出响亮的磕头声,异口同声道:“下官都听明白了,赵公公大恩大德,下官铭记于心,没齿不忘!”

说完,赵清直又道:“倘若此番赵某能侥幸逃过一劫,大难不死,愿拜赵公公为干爹!”

“只求赵公公不弃,能收下我这个不肖子,赵某此生必鞍前马后给赵公公办事,唯公公马首是瞻!”

旁边,郑鸿渐听得目瞪口呆。

他暗自思忖,这赵瑞虽是掌印太监,但年岁却不大,而赵清直的岁数已然不小。

论年龄,赵清直做赵瑞的父亲都绰绰有余。

万万没有想到,这赵清直竟然如此厚颜无耻,为了攀附巴结上赵瑞这位皇帝身边的大红人,连“拜干爹”这种荒唐之事都能做得出来!

“无耻啊!简直是太无耻了!”郑鸿渐在心里嘶吼着,极度的鄙夷与震惊涌上心头。

自己与这等小人同在一地为官,以前怎么就没能看穿他竟还有这般卑劣的嘴脸呢?

平日里,这小子向来表现得清高自傲,对任何人都一副不假辞色的模样,谁能想到他骨子里竟是如此趋炎附势的货色。

转念一想,郑鸿渐又释然了。

也对。

在河南省内,赵清直身居巡按之职,与自己这位巡抚大人平起平坐,品阶高过其他所有官员。

他自然有资格目中无人,摆出一副孤傲的姿态。

也只有在赵瑞这等人物面前,他才终于露出了自己本性的丑陋。

这个欺上媚下的家伙,我郑鸿渐真是耻与他为伍,共事一地!

郑鸿渐在心底暗骂不已。

然而,身体的反应却比思想更快一步。

他不甘落于人后,当机立断,马上便比赵清直更进一步,直接将头磕得咚咚作响,慷慨激昂道:“赵公公对下官有救命之恩,那便是再造之恩!如同亲生父母一般!”

“儿子日后一定好好侍奉赵公公,为赵公公养老送终,绝不让公公有一日之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