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了安守忠的话,田乾真急忙阻止。
“其一,我们毕竟与田承嗣同为昔日的大燕同僚,杀了他是为不仁不义。”
“其二,田承嗣目前还没有表现出造反的迹象,我们杀了他反而会让王忠嗣抓住把柄,诬告我们杀害同僚,图谋不轨。”
“其三,田承嗣如果执意再次造反,那就是他的命数,到时候我们再对他手下的将士晓之以理,公开讨伐不迟。”
安守忠点头:“你说的有理,那就暂且寄下田承嗣的人头,看他自己的选择了。”
次日。
七万唐军兵分三路离开营州,分别去攻打渤海国的鸭绿府、南海府,以及向南收复大唐故土。
就在安守忠执行王忠嗣的命令之时,坐镇长安的李瑛也收到了李泌的秘折。
“河北王?”
李瑛望着手里的秘信露出一抹诡异的微笑,“想在朕的手底下做异姓王想也别想!”
不仅仅是他王忠嗣没有机会,就是郭子仪、李光弼、仆固怀恩谁也别想做异姓王,在我李瑛手底下绝不会出现任何一个异姓王!
“这次平定安史之乱功劳最大的人是谁?是我大唐皇帝李瑛,你们的功劳都没到足够封王的地步!”
大唐王朝建立至今已经过去了一百三十四年,除了开国初期的割据军阀中因为主动投降被封为楚王的杜伏威、封为燕王的罗艺之外,只有发动“神龙政变”扶持李显登基的五位大臣被册封为异姓郡王。
直到平定了安史之乱后,大唐王朝这才开始给有功的武将大肆封王,唐肃宗李亨时期就有郭子仪被封为汾阳郡王、哥舒翰被封为西平郡王、李光弼被封为临淮郡王、仆固怀恩被封为大宁郡王。
从这以后有了军功便封王成了惯例,毕竟你给前面的人封王了,却不给后面的人封王说不过去,还会被这些手握兵权的武将拿来大作文章,抨击朝廷。
李亨死后,因为军功被封王的累计有昌化郡王白孝德、信都郡王田神功、雁门郡王田承嗣、武威郡王李怀仙、城阳郡王卫伯玉、扶风郡王马璘、北平郡王马燧、西平郡王李晟等人。
以上这些还是李瑛知道名字的,那些不知道名字,或者目前还不知道在哪旮旯玩泥巴的更是将近百人。
“郭子仪、李光弼、哥舒翰、仆固怀恩算是中兴大唐的功臣,封王倒也说的过去,这白孝德、田承嗣都是些什么东西,他们配吗?”
根据李瑛目前的了解,白孝德、卫伯玉目前都在王忠嗣麾下效力,都是王忠嗣的心腹部将。
至于这俩人在历史上曾经立下过什么功劳,李瑛实在想不起来,毕竟自己的脑子里并没有植入百科全书。
“或许这俩人有功劳,但肯定与郭子仪、李光弼没法相提并论!”
至于田承嗣、李怀仙这俩安禄山的部将,估计都是因为看到叛军大势已去率部投降了唐朝,所以被封为郡王,后来两人就拥兵自重,成为了割据一方的藩镇。
李瑛深知,当一个王朝需要靠着封王来安抚武将的时候,那就意味着这个王朝走向了衰弱。
历史上几乎没有哪个大权在握的皇帝主动给麾下大将封王,只有那种控制不了局势,无法约束藩镇的皇帝才只能用封王作为条件,换取这些藩镇表面上的忠心。
“朕可不是李亨,也不是李豫,怎么可能给你王忠嗣封王呢?”
李瑛冷笑一声,将书信烧掉,负手走到窗前,凝视窗外盛开的桃花。
此刻已经是三月下旬,天地间绿意盎然,含象殿外面的一片桃树盛开着粉色的桃花,在阳光下灼灼其华,好似欣欣向荣的大唐。
目前大唐异姓功臣之中爵位最高的就是王忠嗣的晋国公,其次则是李光弼的琅琊郡公、杜希望的陇西郡公。
郭子仪目前甚至只是太康县公,仆固怀恩则是枣阳县公,哥舒翰更是只有一个任城候,李嗣业则被封为南郑侯。
且不说王忠嗣目前的功劳是不是当朝第一,就算他是当朝第一,给他封了异姓王,其他人都必须得跟着晋升爵位。
如果李光弼灭了吐蕃,那么要求一个异姓王是不是不过分?
如果郭子仪灭了新罗,要求一个异姓王是不是也合情合理?
其他的仆固怀恩、哥舒翰怎么也得给一个国公吧?
如果王忠嗣不封王,那么李光弼灭了吐蕃给一个国公即可,郭子仪灭了新罗给一个国公即可,下边的其他武将也都好打发。
所以,不管王忠嗣的功劳多大,李瑛都不可能开这个头,给后代的子孙们留下难题。
“而且根据王忠嗣目前的心态来看,灭了渤海国之后,必须得尽快收了他的兵权,将他鸟尽弓藏。”
李瑛双眸盯着绚烂的桃花,猛地揪下来一根胡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