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洪承畴、祖大寿派人送来的联名书信之中,他们向杨振通报了广宁城之战、正安堡会战的情况,同时也敦请杨振在五月上旬前后派出金海镇的水师船队,协助辽西各路官军渡河。
与此相应的是,双方会师的时间与地点也发生了变化,洪承畴、祖大寿两人渡河的时间定在了五月初十,地点在太子河北岸旧长胜堡(后世辽中)一带。
洪承畴、祖大寿等人认为,辽西各路兵马若是沿着驿道,从广宁转往东南,然后走牛庄,再北上辽阳,这样路程太长,要过的河流也太多。
他们最后的方案是截弯取直,直接从广宁城往东,率领军队由西向东横穿辽河套,从辽河旧长胜堡河段直接过河。
这样截弯取直,不仅路程短,节约时间,而且长胜堡一带位于太子河的北岸,浑河的西岸,免了将来既要往北渡过太子河,又要渡过浑河的麻烦。
当然,长胜堡,是个好名字,寓意长胜,也是个好彩头。
对此,杨振当然无可无不可。
从明初延续下来的辽东驿道,之所以从广宁往辽沈走,需要先转往东南,到牛庄后再转往东北,绕了一个大弯,主要是因为当年辽河套内不安全,老有蒙古部落出没。
但是现在,在辽西各路官军赢得了广宁城之战,尤其是正安堡会战的胜利之后,辽河套内已经很安全了,完全可以截弯取直,横穿过来。
于是杨振果断同意,一边给洪承畴、祖大寿回了信,叫广宁来人带回去,一边叫人传令给正好运载一批移民回到营口的袁进,命他统率金海西路水师团营从辽河口沿河北上,专责协助辽西各路官军渡河事宜。
与此同时,杨振将辽西广宁大捷的消息通报辽阳全军,开始号令各部人马做好五月上旬出兵北上的准备。
自从拿下辽阳、海城等地之后,杨振麾下各路人马基本上都处在休整状态之中,时间长的,已经休整了一月有余了。
杨振原以为清虏的辽南防线崩溃以后,多尔衮或者阿济格肯定会想办法进行补救,即便不来尝试收回辽阳城,也一定会在太子河北岸部署重兵,来阻挡自己北上前进。
杨振在收复辽阳等地之后,之所以没有派遣主力兵马渡过太子河往北进兵,就是希望给多尔衮出兵留下足够的时间。
如果他把盛京城内的八旗主力调派出来,不论是派往虎皮驿,还是派往奉集堡,或者太子河北岸的其他地方,杨振都有信心将其围歼。
但是,一个来月过去了,太子河北岸地区不仅没有大批新增的清虏人马,而且就连原本在虎皮驿、奉集堡一带扎下大营的阿济格所部人马主力,也撤往别处去了。
整个太子河北岸,浑河以东和以南广大地区,只有少数清虏兵马,驻扎在虎皮驿、武靖营、奉集堡和白塔铺等几个据点内,日常巡哨而已,充当盛京城的耳目之用。
在这样的情况下,杨振也乐得轻松,除了加快巩固自己后方之外,对于太子河北岸地区,往西只拿回了王大人屯,往东只占据了石城山上的一个旧高句丽山城。
那处山城,恰好在太子河的北岸,依山傍水,山势险要,上有一座高句丽时代建在白色山崖上的山城,所以当时名叫白岩城。
后来此地归唐后,被改名为岩州,白岩城因此改名岩州城。
再后来入辽、入金,民间称之为燕州城。
而今,燕州城早已废弃,只剩断壁残垣。
不过,杨振在舆图上发现前人对其位置的标注之后,认为其在太子河上游北岸,位置又比较重要,既可以作为自军北上巡哨的一个落脚点,又可以钳制太子河的上游水路,同时威慑连山关通往辽阳、盛京的驿道,所以早早命令征东右翼军张天宝部派人前去占领经营了。
当然了,在北上进兵盛京的事情提上日程之后,对杨振来说,最重要的还不是自军在太子河北岸已经占领的两个据点,而是太子河上游南岸,依然存在有好几处清虏据点的问题。
尤其是辽阳城的侧后方,比如连山关,彼处的清虏,若不能拔除或者驱逐,杨振也很难放心统率大军往北渡过太子河。
崇祯十六年五月初三上午,正当杨振召集祖克勇、杨珅、张天宝等人商议,如何尽快从摩天岭方向策应李禄的征东军中后军北上作战的时候,之前派去那里协助飞行队作战的张国淦,终于派人送来了连山关已被拿下的消息。
来人名叫梁得胜,三十上下年纪,长得矮壮敦实,也是当年从宁远跟着杨振他们北上,为松山城解围的暂编宁远先遣营的老兵出身,现在放在张国淦的火枪团营里面,已经是团营中军的都司了。
“都督,连山关已于前天傍晚被我们联合中后军李总兵拿下,关城内的清虏人马一共五到六个牛录,中后军和我们共斩获清虏首级九百多颗,另有约六七百人趁着夜幕逃走。
“连山关关城狭小,又被烧成了白地,无法驻扎大军,昨日上午李总兵已带着中后军主力往东,去打草河城了,眼下是我们张副将带人留在连山关等待都督的指示。
“由于飞行队这次飞越连山关,投下大批万人敌,大显神威,立了头功,李总兵希望将他们调往草河城继续效力,但是飞行队直属行营,我们张副将不敢做主,特派卑职回来报捷,并请示都督命令!”
梁得胜一见到杨振,就把连山关方面的情况和他回来报捷的来龙去脉说了出来,同时递上了李禄和张国淦叫人写的书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