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四二章 根基(1 / 2)

大明新命记 哼哈大王 2025 字 9小时前

李禄在书信了详述了连山关之战的过程,大赞了飞行队飞临连山关关城,将关城炸成一片火海的功劳,同时也向杨振报告了他和仇震海商定好的计划。

仇震海率领屯兵在宽奠一带的安东西路团营人马,从东往西进攻,去打叆哈门、叆阳堡等地清虏据点。

李禄则率领已经进兵至通远堡、凤凰城一带的征东中后军主力,从南往北打,在拿下连山关后,与仇震海东西对进,联手荡平盘踞在太子河上游以南崇山峻岭中的那些清虏据点,如草河城、撒马吉堡等地,清除其中遍布的八旗庄屯。

由于近半年多来,宽奠、凤凰城等地已经接收了来自清虏那边的大量逃奴,使得仇震海、李禄他们,对叆哈河以西、撒马吉河、草河、细河一带的地形与清军驻兵情况,已有相当多的了解。

而且也只有继续拿下草河堡、撒马吉堡、叆阳堡等地的清虏驻防人马,李禄与仇震海他们才能往北渡过太子河上游,然后合兵进军清虏大后方抚顺与兴京赫图阿拉等地,进而才能实现杨振一开始的设想。

对此,杨振当然是完全支持的。

如今的辽阳城内外大军云集,加上辽西方面的兵马已经拿下广宁城,虽然伤亡不小,但主力仍在,将来双方合兵以后,兵力就算不到二十万,也将超过十五万。

有了这样的实打实的雄厚兵力,配合上杨振征东右翼军的大批重炮,多尔衮若死守盛京,必定玉石俱焚。

届时,或许己方伤亡也会很大,但胜利应该是毫无疑问的。

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着眼于战后的布局,才是重中之重,而且现在就应当下手。

也因此,对于李禄、仇震海两路兵马的安排,杨振一开始就没想着要让他们翻山越岭前来辽阳会师,然后一起攻打盛京。

一方面是没必要,等到辽西各部兵马安顿好广宁城的驻防事务之后,双方在太子河北岸长胜堡、虎皮驿一带会师,人数就已经十分客观了,兵力足够用了。

另一方面,盛京的大后方,尤其是抚顺、兴京赫图阿拉一带,位置也相当重要,杨振也希望自己在辽阳一带牵制清虏盛京八旗主力的时候,仇震海与李禄他们能在盛京东北的侧后方出兵掠地,奠定战后自军全面拥有辽东的局面。

但是对于李禄希望将行营飞行队继续调派给他使用的请求,杨振直接给否了。

山地作战,尤其是对于那种进攻敌人驻守山城的仰攻作战,飞行队的确能起非常大的作用。

不过,这种类型的作战,对于飞行队来说,也相当的危险。

主要是是在山高林密的环境下,山间气流十分不稳定,很容易出现事故。

再一个,谁也不知道敌人驻守的山城背后是什么情况,降落点的安全没有保障。

尽管李禄他们从逃亡过来的八旗庄田逃奴那里,了解了许多敌人后方的情况,但那毕竟是在敌后,各种情况都有可能发生。

事实上,在李禄和张国淦写给杨振的书信里面,他们都提到了飞行队在飞越连山关关城,执行轰炸任务的时候,有两架飞天热气球出现事故。

一架中途偏离了航向,撞在了附近的山上,气囊受损严重。

另一架在执行完轰炸任务后,在降落过程中偏离预定地点,落在连山关关城东南侧的河流里,同样出现了损坏。

好在隶属飞行队的“飞手”与掷弹手,只是受了点轻伤,无大碍。

这些情况,也给杨振提了醒,飞行队的使用只有在围城作战,或者敌军被包围的情况下性价比最高。

当然了,撤回飞行队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杨振打算在将来总攻盛京城的时候,准备把他们作为最后的杀手锏使用,准备把他们作为从精神上压垮清虏盛京八旗主力的最后一张王牌使用。

崇祯十六年五月初四清晨,梁得胜带着杨振的命令出城往东,返回连山关、草河城前线传令去了,而杨振本人则带着卫队出城往东,前往长安堡管屯指挥行署视察移民分屯垦荒的情况。

正所谓,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时间进入五月,整个金海镇、登莱镇的大后方,从旅顺口到西盖马堡,从鸭江西到鸭江东,从瀛洲岛到小蓬莱群岛,从登莱“西路”潍县地区到登莱东路黄海道地方,再次开始了一年一度的大规模垦种活动,

金海西路、金海北路的新占领区也不例外。

包括太子河南岸、辽阳城周边整片划给征东军右翼军的土地上,已完成圈地分屯、按户分田计划的右军管屯指挥行署,也开始动员和督促移民垦荒,并通过统借统贷的方法在自家新分的土地上引种番薯、土豆、高粱、玉米等等农作物。

当然引种最多的还是番薯。

由于征东军右翼军中有很多哨、队的驻地,原来都在金海南路旅顺口的周边,那里气候更早,耕作也早,早在四月底的时候就差不多全部完成了耕作。

到了五月初,金海南路无处不在的番薯藤蔓,为其他地区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充足的种苗供应。

当然,金海北路、金海西路、金海东路的新占领区,也从各自的后方获得了大量的种苗供应。

杨振前往长安堡一带巡视的时候,先期的三千六百户黄淮移民,被分作长安堡前后左右屯、黄泥洼前后左右屯和“长定堡”前后左右屯,共计十二屯,在辽阳城西北方向,沿着太子河从东到西、再到南,星罗棋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