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1 / 2)

顷刻间,聚集在此处的数万百姓顿时鸦雀无声。那些暗中听闻诸多流言的民众,无不屏息凝神,目不转睛地望向高台。

但见一位身着龙袍、威仪赫赫的老者,在群臣簇拥下如众星拱月,缓缓登临高台。

正是洪武帝!

这位开创了大明崭新局面的洪武帝。

也是那位下令修建怀城,深受万民敬仰的洪武老爷子!

顷刻之间,

所有百姓自发地齐身跪地。

“恭迎陛下!”

一时之间,人声如潮,又似雷鸣!

老爷子素来不喜他人高呼“万岁万岁万万岁”……

这在京城之中几乎无人不晓。

在他看来,人生在世,总难逃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

万岁的称颂,反倒像是一种讽刺!

此刻,

朱元璋目光中满是感慨,眼前是数万人的浩大场面,却静得只闻风声呼啸。

他明白,

这是百姓们对他的敬重。

“诸位请起!”

老爷子双手虚扶。

待百姓们陆续起身后,

他环顾四周。

身后两侧,肃立着文武重臣!

外国使团亦位列其中。

而他们……

何曾见过如此盛大的景象……

此刻无不感叹,不愧是大明!

连寻常百姓,也不见他们那里的颓唐之气,反而处处洋溢着蓬勃生机!

甚至,

他们还曾听闻,

就在两月之前,这里尚且是灾民聚集之地。

“这是何等帝国?”

“这是何等帝国啊!”

帖木儿使团中,一位祭祀装束的老者缓缓叹息。

眼中尽是向往。

“若我帖木儿汗国,也有这般善于耕作、勤勉不辍的百姓,何愁江山不能稳固!”

他感慨万分。

身旁有弟子不解,“我们的疆域依然辽阔……”

“辽阔?”

“但那仅是靠武力威慑!”

“罢了!”

“稍后你们上前请教时,也听听大明的智者,对你们心中最深疑惑的见解吧。”

“打天下容易,守江山却难啊!”

老者感叹道。

忽然,他目光扫向四周,微微眯起。

片刻,嘴角缓缓浮现一丝笑意。

“那位皇长孙,你们可曾看到?”

几人纷纷摇头。

“呵!”

“稍后倒要瞧瞧,这雄英盛典,究竟如何举行!”

就在老者摇头之际,

此刻!

老爷子也开口了。

“诸位臣民、百姓!”

“想来大家心中都有疑问,今日这雄鹰盛典,咱摆出这般大的阵仗!”

“究竟意欲何为!”

“好!”

“咱现在就告诉大家……”

“可看见这高台上,十八只雄鹰风筝?”

百姓们纷纷点头。

场面壮观无比!

老爷子缓缓一叹。

“十年前,诸位百姓可还记得……”

“在咱的孙儿中,有一位咱寄予厚望的长孙……”

很快,便有百姓高声应和。

“皇长孙!”

“朱雄英!”

人声如潮涌。

老爷子点头,“是啊,皇长孙朱雄英!”

“关于今日的盛典,咱看诸位讨论得极为热烈……”

“既然如此,”

“咱也就不再隐瞒大家了。”

“诸位可看到这盛典的前两个字?”

见百姓点头,

老爷子随即道:“没错,它也叫雄鹰!”

“雄鹰盛典!”

“正是为咱的大孙,朱雄英举办的。”

老爷子仰天长叹。

“十年了!”

“自当初雄英安葬于钟山,已过去十年了!”

“但你们可知……”

“这十八只风筝,代表什么含义?”

人群之中泛起困惑的涟漪,众人面面相觑,不明所以。

老者并未卖关子。

“我孙儿离去时,方才八岁。”

“十年光阴流转——”

“如今正是十八年华……”

“弹指之间……”

老者仰首凝望天空中由巧匠精心扎制的翩翩风筝。

“诸位乡亲!”

“今日举行这场盛典,最深的用意!”

“便是要宣告——”

“我大明的皇长孙,在外漂泊整十载!”

“而今!”

“在他十八岁这年,终于即将归来!”

老者话音稍顿……

百姓们屏息凝神,全场鸦雀无声。

此时!

朱彪稳步上前,与老者并肩而立。

老者再度朗声道:

“也让天下百姓亲眼见证。”

“何谓——”

“我大明三代明君!”

朱元璋声若洪钟的话语回荡在广场上。

万民肃然,

无数目光聚焦前方。

但!

每个人心中

都涌动着惊涛骇浪。

只因——

皇帝方才所言

已非市井流传的猜测,

而是确凿的事实!

皇长孙,当真尚在人间?

百官队列中,

武将行列里,

常家三兄弟已围到蓝玉身旁。

“舅父,您究竟知道什么内情?”

蓝玉的姐姐乃常遇春正室,

亦是开平王府的蓝太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