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章 回京——沈之砚命运的转折点(2 / 2)

韩曦钰时常会来到沈之砚母子的客船中探望,有时会与沈母聊些家常,安抚她旅途的疲惫;有时会与沈之砚探讨经史子集,偶尔提及朝堂政务,沈之砚的见解独到深刻,让韩曦钰愈发认定他是可塑之才。

慕卿晨见状,也会加入他们的闲谈,偶尔考较沈之砚一些治国理念,沈之砚虽出身寒微,却对民生疾苦有着深刻的体会,提出的建议务实可行,慕卿晨心中愈发满意,暗自决定待他考取功名后,便委以重任。

这日午后,韩曦钰端来一盘亲手制作的桂花糕,递给沈母:“老夫人,这是江南的特色点心,您尝尝,解解闷。”

又递给沈之砚一本线装书,“这是前几日在临安镇书局淘到的孤本,或许对先生备考有所帮助。”

沈之砚接过书籍,封面古朴,正是他寻觅已久的经注,激动得连连道谢:“多谢太子妃娘娘,此书对学生而言,无异于雪中送炭!”

沈母看着眼前和睦的景象,心中满是欣慰。

她知道,儿子遇到了真正的贵人,这条进京之路,不仅是赶考之路,更是他人生的新起点。

途中闲暇时,韩曦钰会教沈母一些保养身体的小技巧,比如用艾草泡脚驱寒,用陈皮泡水理气,都是些简单易操作的法子;

慕卿晨则会与沈之砚探讨漕运改革的后续规划,询问他对江南民生的看法,两人交谈甚欢,俨然一对亦师亦友的君臣。

韩曦钰偶尔还会冒出几句现代词汇,比如跟沈之砚聊备考方法时,提到“制定学习计划表”“劳逸结合提高效率”,

起初沈之砚不解,经韩曦钰解释后,恍然大悟,连连称赞“此法精妙”,惹得慕卿晨在一旁失笑,眼神里满是宠溺。

客船行至黄河渡口,需换乘马车进京。

慕卿晨早已安排妥当,三辆宽敞舒适的马车停靠在岸边,为首的是他和韩曦钰的座驾,后面两辆分别供沈之砚母子和随行下人乘坐。

换乘时,慕卿晨亲自扶沈母上马车,韩曦钰则吩咐侍女将沈之砚的书籍小心搬上车,细致入微的照料,让沈之砚母子愈发感动。

马车在官道上平稳行驶,离京城越来越近。

沈之砚掀开车帘,望着窗外景致,心中既紧张又期待。

他紧紧攥着韩曦钰赠予的那枚“东宫”玉坠,暗下决心,定要在春闱中拔得头筹,不辜负殿下与娘娘的栽培,不辜负母亲的期望。

韩曦钰靠在慕卿晨肩头,看着窗外飞驰而过的风景,嘴角扬起温柔的笑意:“夫君,此次江南之行,收获满满,不仅肃清了漕运贪腐,还招揽了沈之砚这样的人才,值了。”

慕卿晨握住她的手,指尖温热:“这都多亏了夫人。若不是你慧眼识珠,我们便错过了沈之砚;若不是你巧施妙计,漕运改革也不会如此顺利。”

他低头吻了吻她的发顶,“回京后,就能见到承泽和知予了,那两个小家伙,定是又长高了不少。”

提及孩子们,韩曦钰眼中满是温柔的笑意:“是啊,不知道承泽有没有乖乖听皇祖父皇祖母的话,知予会不会还记得娘亲。”

马车一路疾驰,朝着京城的方向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