桌上已经堆满了近二十张大小不同的图纸,还有厚厚一叠技术说明和计算数据。
\"这还不够。\"他自言自语,又拿出一本崭新的笔记本,开始撰写整个项目的实施计划。
从资金预算到人员培训,从设备采购到工期安排,林舟考虑得极为周全。
特别是关于工人安置的部分,他详细列出了各工种的转岗方案和培训计划,确保没有一个工人会因为技术革新而失业。
\"这套系统建成后,虽然每吨钢的人工会大幅减少,但总产量会成倍增长,实际需要的工人数量反而会增加。\"林舟在笔记中写道,\"关键是要做好技能转型,让工人们从体力劳动者转变为技术操作者。\"
凌晨两点,林舟终于完成了整份方案的编写。
将所有资料整理成一个厚厚的文件夹,封面上郑重其事地写上\"轧钢厂现代工艺革新方案\"几个大字。
虽然已经工作了近12个小时,但林舟丝毫不觉疲惫,反而精神振奋。
简单收拾了一下办公室,林舟背着那个沉甸甸的公文包,走出了技术科大楼。
夜已深,厂区里一片寂静,只有远处高炉的火光映红了半边天空。
\"很快,这里将焕然一新。\"林舟望着那熟悉的火光,心中充满期待。
……
第二天一早,林舟比平时来得更早。他特意穿了一件干净笔挺的灰色中山装,显得格外精神。
\"林工,一大早就来啦?\"门卫老李热情地打招呼。
林舟笑着点点头:\"是啊,今天有点重要的事情。对了,厂长和书记来了吗?\"
\"都来了,刚才一起进的厂门,看样子是去开早会了。\"
林舟道了声谢,快步朝厂部大楼走去。
一路上,不少工人向他问好,他都笑着回应,但心思已经飞到了即将到来的会面上。
厂部大楼三楼,杨厂长和张书记正在办公室里讨论一号车间的原材料问题。
\"昨天仓库科报告说,按照现在的消耗速度,最多再有五天,原材料就要告急了。\"杨厂长皱着眉头说。
张书记叹了口气:\"我已经向上级汇报了情况,申请增加原材料配额,但流程比较复杂,短期内难以解决。\"
\"那只能先从其他车间调配一部分了,但这样也只是治标不治本啊。\"杨厂长愁眉不展。
正当两人一筹莫展之际,办公室门被轻轻敲响。
\"请进。\"杨厂长抬头道。
门开了,林舟面带微笑地走了进来:\"厂长,书记,早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