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这是能瞒一会是一会(2 / 2)

“我觉得这人挺靠谱。”

“呸!”贾张氏瞪圆了三角眼。她对易忠海还留几分面子,怕断了接济,对秦淮如可就毫不客气了。

一连串脏话脱口而出。

“秦淮如,别以为我不知道你打什么算盘!你是随便找个人来拉帮套就行是吧?”

“我告诉你,没门!要嫁你自己嫁,反正我不去。”

无论秦淮如和易忠海怎么好言相劝,贾张氏就是坚决不同意。

最后实在没辙。

易忠海使出了**锏:“唉,老嫂子,我是真心想帮你们家。贾大哥在世时和我交情不错,您要是不听劝,我也没办法了。”

“实话跟您说吧,因为淮如的名声……厂里没人愿意跟她相看。赵大还是我费尽口舌才请来的。”

“淮如想招赘,城里人是不可能了,只能找乡下的试试。可乡下人来了,没户口、没粮票、没定量,工作也不稳定,到时候还不知道谁占谁便宜呢。”

“另外,我听说轧钢厂最近在开会,讨论要收回离职员工的住房。不管是调走的、被开除的,还是过世的,都算在内。你们家估计也在名单上。”

“贾嫂子,真到那一步,你们就只能回农村了。你在城里住了这么多年,再回去干农活,也不知道还习不习惯!”

易忠海这老家伙,说话可真够损的。

表面上一副为贾张氏着想的样子,其实句句都在威胁。

秦淮如没人愿意娶,你也不肯改嫁,那就只能回乡下挣工分了。

!!!

一听这话,贾张氏果然慌了。

虽然她没听说厂里要收房子,但也不敢不信。易忠海是八级工,消息比一般人灵通得多,很多重要决策事先都会征求他们的意见。

“老易,这可不行!我们一家子回农村,还怎么活?”

“这么多年没回去,连房子塌没塌都不知道,你可得帮帮我们!”

“你之前不是说能帮淮如买个工作吗?怎么样了?钱不够的话……我还能再出150!”

易忠海只是摇头,一言不发,让人觉得工作的事没希望了。

秦淮如眼珠一转,偷偷掐了怀里的棒梗一下。

棒梗疼得哇哇大哭。

秦淮如也跟着掉眼泪:“回农村我倒不怕,大不了天天啃红薯。别人能活,我也能活,苦点累点罢了。可棒梗怎么办?村里的学校哪比得上城里?他以后只能种地,一辈子都回不了城了。”

这话正戳中贾张氏的两个软肋。

一是贪吃,二是心疼大孙子。

她犹豫着问:“村里真的天天吃红薯?不至于吧……”

易忠海马上接话:“老嫂子,你没听过那顺口溜吗?‘烧红薯蔓,蒸红薯块,煮红薯面’……这年头村里就吃这些,没别的。一年到头能尝口咸菜丝,就算改善生活了。”

“肉?想都别想,连肉末都轮不到你。”

“学校?听说是几个村子才有一所,老师能有小学毕业的水平就算不错了,棒梗准得被教成小混混。”

这话一说,别说贾张氏,连棒梗都被吓得不轻。

“呜呜,奶奶,我不要回村里,我不吃红薯,我也不要当混混……”

在一番连哄带吓之下,贾张氏终究不是对手。

没多久,她一拍大腿,咬咬牙认了。

嫁!

反正一家子不能回农村去。

易忠海和秦淮如轮番安慰,专拣好听的说。到最后,贾张氏甚至觉得,赵大好像也不是不能接受?

其实想想也对。

男人对婆婆,总不可能比对媳妇差吧?

与其让秦淮如找人,还不如自己直接找一个。

以后也有人照顾、有人疼了。

“行,老易,那就麻烦你,明天去跟赵大说一声吧。”

“我……我同意了。”

贾张氏红着脸,羞答答地说道。

易忠海和秦淮如差点高兴得跳起来。

贾张氏虽然答应了,但还是提了一个条件。

“老易,人家来相亲,没看上淮如,倒看上我了,这种事说出去不好听。我看就先别对外声张了。”

“咱们悄悄准备,该办什么办什么,也别跟外人解释,你看行不行?”

易忠海一阵无语,贾张氏这是能瞒一会儿是一会儿。

“老嫂子,结婚这么大的事,咱们这边肯定要有动静,零零碎碎的东西都得准备。”

“别的先不说,总要扯点布做床新被子吧?家里该添的也得添。赵大说了,要风风光光大办,让人家看看他不是老光棍,肯定瞒不住。”

“要是街坊邻居问起来……”

贾张氏毫不在意,“随你怎么说,先应付过去。等事情办成,闲话自然就没了。现在不宜闹得人尽皆知。”

易忠海见她这么说,也就应了下来。

仔细想想,确实有道理。好事多磨,万一传出什么风声,赵大反悔就麻烦了。

不如先含糊着,等事成之后,便什么都不用担心了。

他和贾张氏是同意了,秦淮如却傻了眼。

她听懂了婆婆的意思——家里在筹备婚事,贾张氏又不让说是她自己,那外人自然会以为要结婚的是秦淮如。

她心里不情愿。

刚和傻柱离了婚,这才几天?肯定有人要说闲话。

如果真是她自己结婚,为了棒梗和孩子,被人指指点点也就忍了。可明明不是,这太冤枉了。

“这……这不太好吧,我、我……”

“有什么不好的?就这么定了!不管谁问起,你只管笑笑别解释。等我们结了婚,大家自然就明白了。”

秦淮如无奈,只好答应,只盼着贾张氏早点把事办完,到时候流言自然就散了。

商量妥当,易忠海心情舒畅,哼着小曲回了家。

一大妈正病恹恹地躺在床上。过年之后,她的身体一直不好,大夫说是心病,只能养着,没法用药治。

说到底,还是因为何大清回来,他们养老没了着落,愁出来的。

“老太太呢?”

“出去遛弯了。老易,看你这么高兴,事情成了?”

一大妈脸上难得露出喜色。易忠海今天带赵大去贾家,她是知道的。

“嗯,成了。虽然和最初想的不太一样,但问题不大,总归是成了。”

“我帮着安顿好贾家,再给淮如找个工作,多指点指点赵大。将来他们肯定会帮我们养老的,你就放心吧。”

一大妈听了,心里一块大石头落了地。但高兴之余,又隐约觉得易忠海话里似乎还有别的意思。

赵大和秦淮如相亲,事情能成就成,不成就算了。

什么叫和最初想的不一样,还说问题不大?

忍不住多问了几句。